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5 09:0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历史人教版

高一年级必修1
第13课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及民主思想的传播
1.政治(社会)条件
2.经济条件
3.思想条件
《辛丑条约》签定以后,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推翻清廷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1、条件:

2、思想武器:
3、两个中心:
4、三个思想家:
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使革命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上海、东京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成立兴中会
时间:
地点:
纲领:

宗旨:
意义:

1894年11月
檀香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
振兴中华
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诞生
随后 革命团体的建立和革命政党的形成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2.中国同盟会成立
时间:
地点:
目的:
政治纲领:
目标:
性质:
意义:

日本东京
1905年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为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有了统一领导和奋斗目标,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萍浏醴起义
(1906年刘道一)
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黄兴)
浙皖起义
(1907年徐锡麟、秋瑾)
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革命进入高潮
黄花岗起义最为壮烈


(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1)民族危机严重
(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6)组织基础:资产阶级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7)军事基础:革命党人一系列武装起义
(8)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辛亥革命的原因
武昌起义爆发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地点:
湖北武昌
经过:
起义爆发——攻占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炮兵,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
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3.辛亥革命的概念:
狭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
广义: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
1911年12月29日,十七省代表会议的合影
二、中华民国成立
概况:

时间:
总统:
国旗:
国都: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
五色旗
南 京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材料:南京临时政府成员
临时总统:孙中山 外交部长:王宠惠 陆军总长:黄兴
教育总长:蔡元培 参谋本部总长:黄兴 秘书处秘书长:胡汉民
法制局长:宋教仁 印铸局长:黄复兴
(以上成员都是同盟会员,各部次长除1人外,其余都是同盟会重要骨干)
从政府成员组成来看,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府?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目的就是为了以法律的手段约束即将出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维护民主革命成果。

时间:
内容:
1912年3月11日
主权在民
平等自由
三权
分立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以及请愿、考试、选举等自由和权利;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实行责任内阁制




内容
意义
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家国一体的观念
国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
促进了公民意识的觉醒,否定了传统的臣民观念
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现代民主政体

否定了“人治”观念;体现了资产阶级希望通过法律形式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愿望
三权分立
立法权(国会)
行政权(总统、国务员)
司法权(法院)










制衡

有效地防止专制独裁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地位)性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度意义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①在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②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   
③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④文化上:知识分子利用《临时约法》规定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   
⑤在对外上:强调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启发爱国主义的民族感情,防止帝国主义侵略;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临时约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有关政体的区别
《临时约法》规定政体为责任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又称为议会制共和制:内阁制政府是以向议会负责为特征;责任内阁制下,作为国家象征的元首——总统,只是处于“虚尊”地位,一般不掌握实际权力。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其政体为总统制共和制,总统制
的权利在总统。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清帝退位
背景
立宪派、旧官僚和列强,一致认为需要一个强权人物来结束动乱、稳定政局,袁世凯成为不二人选;
在现实压力面前,革命党为尽快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也表示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促成清帝退位,即保举他做大总统。因而在复杂的革命形势中,袁世凯占据了有利的位置。
材料一:在武昌起义胜利后,北方半壁江山还在袁世凯领导的北洋军的手中。据统计,当时袁世凯的北洋系部队是当时全国最精锐的部队;而南方的革命军,大多缺乏训练、纪律涣散、装备落后。
材料二:清末,袁世凯被认为是“治世之能臣”,随着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凡一切拥护清廷和反对革命的人们都寄厚望于他。当清帝被迫让位后,其个人声望更是达到极点。
材料三:帝国主义不断在军事、经济、外交上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压迫革命党人妥协。日、俄两国直接干涉中国革命。美、德、法等国则维持在华的既得利益,扶植袁世凯作为新的代理人。
袁世凯军事实力强大
袁世凯个人威望高
帝国主义国家横加干涉
“利用袁可以事半功倍”,正是南方革命党人的普遍心态。
黄兴
宋教仁
汪精卫
革命派软弱妥协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之初的南京城 “库藏如洗”。
幼年溥仪
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1921年2月12日,裕隆皇太后带着六岁的小皇帝溥仪,在养心殿里举行了最后一次朝觐仪式,宣布《清帝退位诏书》,承认中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次日袁世凯通电全国,拥护共和。
1.清帝退位
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统治结束,也标志着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意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力图通过和平方式早日实现共和,为此孙中山表示,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辞职,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果实为什么会落入袁世凯之手呢?
2.帝国主义的支持。
3.袁世凯骗取了革命党人的信任。
4.旧官僚和立宪派对革命党施加压力。
2.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最主要的原因)。
革命的功绩
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3、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推动力量
革命的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表现: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2)原因:
主观:
3、辛亥革命的失败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3)教训: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即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有三大主要标志:
1、经济的工业化和市场化
2、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3、思想文化的理性化、科学化和大众化

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