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3 21:4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中共一大上海旧址这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呢?导入新课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内容;
3.分析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
难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分别是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
2.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代表、内容、意义?
3.为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做出了哪些努力?自主学习
第一篇
新世纪的曙光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 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主要著作: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一.中国共产党诞生1、条件(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宣传马克思主义帮助工人组织工会
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
出版工人生活的刊物
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10万人120万人195万人1894年1913年1920年工人数量(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一.中国共产党诞生1、条件(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接着,北京、长沙、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3)阶级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李大钊陈独秀南陈北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工人共产国际的指导共产党早期组织
第二篇
开 天 辟 地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7月上海嘉兴南湖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 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2、中共一大的召开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
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
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者之一 结合以前的史实分析,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党旗、党徽简介 党旗是代表一个政党的旗帜。红色象征革命,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
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图案为金黄色,黄色象征光明。锤子、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3、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2)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想一想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新”在哪里?1.新的领导核心——2.新的指导思想——3.新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第三篇
焕 然 一 新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4、中共二大召开1922年7月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制定党的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二.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措施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 了解工人群众生活成就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顶峰京汉大罢工河南郑州二七纪念馆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运动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的残酷镇压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教训: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时间:中国共产党诞生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内容:党纲、中心工作、领导机构代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意义:开天辟地、焕然一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1921年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课堂小结达标训练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赴中共“一大”旧址参观,该小组应去的城市是( )
A. 北京 B. 延安 C. 上海 D. 瑞金C2、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是1921年召开的(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