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弯曲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通过观察认识到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通过学生亲历两个对比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宽度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增加,而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显著提高。并能理解横梁平放和竖放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1)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2)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既大胆假设又细心求证,从而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2)乐于通过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完成实验;进一步激发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三、教学准备:
硬币40个,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5、10、20厘米宽)、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1、2、4张)、实验记录表、课件、长尺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和图片导入:
1. 先请学生观察桥梁和房屋的图片
观察图片,想想他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横梁和立柱)
2.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他们在受到重压时,哪个更容易弯曲折断?
3.请同学们看桥梁坍塌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桥的断面)倒塌主要是什么出问题了?
4.确实,比较容易断裂的是横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
(二)自主研究
1.你认为横梁受压后抗弯曲能力与横梁的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猜测:材料、形状、厚度、宽度、长度、结构……
2.同学们作出了许多的猜测,下面我们就要以纸板来作为横梁,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研究:一是横梁的宽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二是横梁的厚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3、实验一:厚度不变,增加宽度,抗弯曲能力测试。
首先我们来研究 “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你认为宽度和抗弯曲能力有怎样的关系?大家的猜测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要来做实验。那么这个实验怎么做呢?想一下,“研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注意些什么呢?通过实验步骤一一展示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注意事项:
纸横梁两端垫起的高度要相同(两本书的厚度);?
立柱(书与书)之间的跨度一旦确定应保持不变;?
硬币要轻轻的放,都放在中间位置。
每次实验以纸条中部接触到桌面为最大弯曲度,此时所放的垫圈个数表示纸的抗弯曲能力。
不变条件:纸横梁的长度、厚度相同;
改变条件:纸的宽度(1倍宽、2倍宽、4倍宽),为便于比较,要成倍变化
下面请同学们看表格,老师为大家准备了1倍宽、两倍宽、四倍宽的纸横梁,首先请大家预测一下他们分别能承受多少个1角硬币,填写在你们小组的实验报告中。
抗弯曲能力会增加吗?增加多少?你为什么这么预测?(学生预测并回报)
纸的宽度
以最窄的为标准
1倍宽
2倍宽
4倍宽
抗弯曲能力大小
预测
实测
结论:
小结:如果纸条的宽度(增加),它的抵抗弯曲的能力(增加)。
4、实验二:宽度不变,增加厚度,抗弯曲能力测试
在这个实验中应该控制哪些条件?怎样控制这些条件?
不变条件:纸横梁的长度、宽度相同;
改变条件:纸的厚度(1倍厚、2倍厚、4倍厚)
预测
实测
分析汇总,得出结论,填写表格。(同上)
纸的厚度
以黏在一起张数计算
1张
2张
4张
抗弯曲能力大小
预测
实测
结论:
讨论为什么数据会有差距
小结:如果纸条的厚度增加,它的抵抗弯曲的能力增加。
5、以一个小组实验结果为例,进行两次实验数据比较,
你觉得是增加厚度与增加宽度哪一个效率更高?
抗弯曲更有效的是增加厚度。
添加:纸条厚度增加,抵抗弯曲的能力大大增加。
五、生活应用:
教室的横梁是竖着放好,还是横着放好?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说理由吗?你能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你的设想吗?(播放视频)
教学反思
《抵抗弯曲》是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主要是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对纸的抵抗弯曲的能力进行研究,让学生认识增加纸条的宽度与厚度可以大大增加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并用实验认识横梁立着安放的道理。
1、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
多媒体有着信息面广、量大的特点。借多媒体的这一特点,首先我在教学柱子和横梁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简易的房屋和桥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相似点,让学生明确房屋、桥梁等结构主要是竖着的柱子和横着的横梁共同支撑的。进而有效地完成了对横梁和柱子两个概念的教学。
其次,我在教学“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环节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桥梁,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横梁可能在材料、长短、宽窄、厚薄、柱子数等因素上存在差异,这就为“猜测哪些因素会影响横梁的抗弯曲能力”这一环节做了铺垫作用,有效地扩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了教学下一环节的效果。
2、让学生的猜测加入课堂教学。
让学生猜测,不仅能更好地知学情,而且更能有效地让学生的旧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撞击,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本节课中,我重点安排两个猜测活动。
(1)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让学生自己猜测横梁的抗弯曲能力的相关因素,运用已有的知识解释这些因素。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旧知识水平。从课堂效果看,学生对纸的抗弯曲能力的相关影响因素还是有一定的认识,从中也说明了这个预测是有道理的。
(2)实验前应该预测横梁承受硬币个数。
从六年级这个学龄阶段学生的知识层面分析,他们预测横梁承受硬币的个数会随着宽度或厚度的增加而得到相应的增加(比如宽度增加2倍,硬币个数也增加2倍)。但实验的结果是纸的抗弯曲能力是随着纸的宽度、厚度增加成几倍增长的。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思考也会更深入。
3、注重实验的设计和数据的分析。
(1)注重实验的设计。实验之前应让学生体验对实验设计,其实学生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因此作为教师要慢慢地引导学生学会设计实验,让学生学会辨析实验中所需的材料、材料的要求、可能碰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它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紧密性。
(2)注重实验后数据的分析。在实验做完后,应对实验的数据做一个系统的分析和整理,这而是整个实验的目的所在。针对这个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对实验数据做一个统计图来帮助分析数据,这样就可以更直观的看出,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能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我认为这堂课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把握好控制变量。因此,在学生做实验之前,给出时间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好研究计划,再通过全班交流的方式完善实验计划。力图使学生在实验之前明白什么条件需要改变,那些条件应该控制不改变(两个架之间的架空距离应保持不变;架子的高度要一样;纸条的长度要保持不变;硬币要一样;硬币放在同一位置等等)。只有这样我们获得的实验结果才是准确有效的,才有说服力的。
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这一课的内容掌握得较好,但在学生实际实验中,仍然有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在教学设计中预设到多种情况,以使教学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