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3.8 能量与太阳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3.8 能量与太阳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14 13:2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能量与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
过程与方法:
体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能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活动的能源及来源,节约能源
难点:探究、逻辑推理、想象等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能源的资料
2. 教师准备:煤的化石、能源储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前进入课堂发放好煤的样品和观察记录卡片,上课前开始播放《能量与太阳,能量与月亮》歌曲。上课后学生步入教室,对电子白板上播放的视频和桌子上的煤表示好奇。延迟一分钟后,教师走进教室,通过歌曲内容揭示本节课所讲主题《能量与太阳》(打开PPT,并板书)
在我们使用的能量中,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但是与太阳有什么关系?它们为什么深藏在底下,是怎么形成的?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二)煤带给我们的信息
1. 同学们看一下你们小组的桌面上放着什么?(煤)现在请你拿起你们小组的煤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写在观察记录卡片上。
2. 小组观察
3. 全班交流
(1)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们常常能在煤块上看到植物枝、叶的痕迹,在有的煤层中甚至还发现了具有完整树干形状的煤。
生2:埋藏的煤大多夹在岩层中,这些岩层都是古代沉积的泥沙变成的。
生3:煤埋藏在底下是一层一层的。
(教师通过学过的化石的知识,结合学生观察描述,解释煤也是一种化石,埋藏在岩层中间,是一层一层的。并提问为什么会分层?)
(2)这些发现可以证明煤是怎么来的吗?
4.教师总结煤的成因,从哪里来?怎么形成的以及分层的原因。(幻灯片播放煤的成因)
(三)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介绍太阳能。
师解释太阳能太阳从遥远的太空将光和热传递给地球,并介绍太阳能的概念。提问太阳与能量到底有什么关系?
学生打开课本65页,对书中内容进行了解。(学生读此部分内容)
煤是由远古植物变化而成的,那么石油、天然气是怎么形成的呢?(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大致相似,都是远古的动植物残骸演变而来)
2. 万物生长靠太阳。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实就是储存在动、植物身体里的太阳能,植物依靠太阳生长,动物则以植物和吃植物的其他动物为食。它们不知不觉中把太阳的能量储存在了自己的身体里。
?(学生查看幻灯片对内容进行了解,教师带领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进行小结)
(四)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
1. 播放视频出示能源与人类有哪些密切的关系以及对国家的重要性(师举海湾战争对石油资源的重要性进行描述)
2. 这些能源会被用完吗?师强调这些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
3. 我们现在应该怎样使用能源?寻找新能源
4. 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可以利用的新能源??
生举例如风能、水能、核能等,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
(五)课堂总结
教师对新能源进行阐述,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本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六)课后作业
观察家中有哪些使用新能源的措施,是否还在使用能耗高的电器。
【教学反思】
《能量与太阳》是《能量》单元中最后一课的教学,在总结前段时间的学习的基础上,应该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的情感态度,教师直接讲授的道理学生都懂,但未必能深入的体会道理,只有让学生自己从能源的来源、能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能源的紧缺、新能源的开发等环节的安排上体会出节约能源的重要性才是最深刻的思考。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 太注重知识的讲授,自己说的太多。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样很重要,还有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多说,即使说不完整也要注重让他自己组织语句。
2.?提问不够谨慎,学生回答完问题要给予一定的肯定,要多表扬。
3.?观察和记录时间不够充分,部分小组没有更好完成。
4.?重点环节安排可以再详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