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5 相貌各异的我们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5 相貌各异的我们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14 13:30:0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相貌各异的我们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2.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过程与方法:
提高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相貌特征的能力。同时发展协同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科学态度:
1.发展协同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激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知道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三、教学难点
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小组相貌特征调查统计表、平面镜若干。
2.教师准备:视频、PPT课件、Excel表格、Photoshop等。
五、教学过程
(一)、交流感知,激趣引入
播放视频《校门匆匆入校的同学们》。
(1)、师语:请同学们在视频中仔细找一找熟悉的人。
刚才,你找到了几位熟悉的人呢?
(2)、学生交流,指名学生答。
(3)、追问:你们为什么一眼就认出了他(她)?
提出本节课探究的内容,板书:相貌各异的我们
(二)、互助质疑,合作探究
1、引导部分:统一描述词汇:相貌特征、性状
(1)、请二位学生上讲台面向同学,全班同学分别叫出他们的名字。
(2)、师转一圈后故意叫错一个同学名字,学生更正后,师提出:
从相貌来看,他们二位同学都有耳朵、眉毛、鼻子、嘴巴、下颌,怎么区分他们二人呢?
(3)、学生交流回答后,教师讲述:我们把眉毛、鼻子等叫做人体相貌特征、这些单个的相貌特征表现出来的不同样子叫做性状。
(4)、认识几种相貌特征的性状。
PPT展示耳朵、发际、眼皮、嘴巴、下颌的各两种性状,指导学生区分。
2、小组合作探究:调查组内成员的相貌特征
小组调查统计表
性状
人数
性状
人数
有耳垂
无耳垂
卷发
直发
前额“V”发尖
前额平发尖
单眼皮
双眼皮
下颌中央有沟
下颌中央无沟
结论:
(1)、分发统计表
(2)、组内分工,合作观察,确定成员性状,填写表格
3、集体合作探究:班级相貌普查
(1)、师述:小组内好些同学有相同的相貌特征,那么全班呢?
(2)、各小组派人汇报。
(3)、教师打开EXCEL表格实时统计。
4、深入探究性状组合,明确个体相貌的千差万别。
(1)、师述:按每个相貌特征表现出两种性状,将两个相貌特征的性状两两组合,可以产生四种不同的相貌,如果是三种呢……
(2)、打开PPT,引导学生分析性状组合图,通过数字演算体会相貌的千千万万。
(3)、小活动:请黄皮肤的同学站起来,请有耳垂的坐下来,然后依次请是卷发、“V”发尖、单眼皮、下颌有沟坐下来,最后还有没坐下的请同学说他们的特征让他们坐下来。
(4)、讲述:我们班内找不到两个相貌完全相同的,世界上也很难找到两个相貌完全相同的人。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3、打开PHOTOSHOP,让学生观察并选择相貌性状,演示一张刘老师头像改变相貌性状渐渐变成贺老师头像的过程。
4、课后查资料了解相貌方面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相貌各异的我们
相貌特征尽管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但各种性状组合起来就千差万别。
七、教学分析
《相貌各异的我们》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五课的内容,前四课中我们通过记录、统计、分类等活动初步建立了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本课以人为研究对象,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刺激和绽放他们的探究热情,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貌的不同,引领学生建立就一种生物而言,生物的个体与个体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的这样一种认识,从而丰富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方法入手: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2通过PPT区分相貌性状、小组合作观察、班级普查、分析性状图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提问、交流、汇报、分析、总结。3通过师生间的质疑、释疑,触发学生更多的思考;通过趣味P图,巩固本堂课的知识,激发课外自主探究的兴趣。
八、教学反思
本课从对动植物的研究,推演到对我们人类自己的分类观察研究。
教学时,引入环节选用学生很熟悉的晨间进校视频,在学生饶有兴趣的寻找中,提出:我们为什么一眼就认出了他(她)?直奔本节课核心内容“相貌特征”,这样,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快且学习乐趣大。本节课较好地达到了这个预期目标。
新授部分在统一“相貌特征”、“性状”的表述后展开了一系例活动,学生的探究主要通过观察、画图、交流、汇报、思考、提问等形式体现,为持继激发探究兴趣,既有PPT展示,又有EXCEL表格现场演算,还增加了全班站立分特征坐下的趣味活动,形式丰富,全员参与。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学习欲望,但分析性状图部分教师指导过多,学生自主思考过少。
拓展部分师生质疑释疑是科学课很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好问、多思考、勤动手是科学教学核心任务之一,但本节课还是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的问答仅仅局限于老师课堂所讲的几点知识,没能触发出更多的思考。结束环节的P图起到了巩固知识、激发兴趣的教学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