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机械,本节课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知道这两种机械的作用。这节是传统的机械单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跟前面的杠杆、轮轴相比,难度要小,这种机械没有变形,形式单一,学生容易认识。在课堂上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希望帮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机械原理,也将把学生引向滑轮组的探索中。所以《定滑轮和动滑轮》这节课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从而进行观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实践操作中获得收获。
学情分析
这个六年级学生在本单元前面几节课已经认识了杠杆,轮轴两种简单机械,而对于定滑轮应该也是比较熟悉,毕竟旗杆上有,经常可以见到。但是动滑轮在生活中不多,即使塔吊上的动滑轮也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也不易看到,所以学生对这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所以老师在课前要注意搜集一些滑轮的照片,最好是在学生周围熟悉的,但不太注意的滑轮图片,使学生感觉到它与我们生活的接近。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章机械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
六、学习方法?
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
七、教学准备?
1、每组学生准备: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材料一盒、钩码一盒、条型盒测力计一个,实验记录单两张。?
2、教师准备大一些的演示用的滑轮及学生用的备用品若干。?
3、PPT课件。
八、授课班级?六年级(1)班?
九、授课时间?一课时?
十、授课教师?郭敬喜?
十一、教学过程?
(一)以问题开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每天早上,我们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都会升国旗,而我们学校每周一也会有升旗仪式,大家想过没有,升旗时为什么轻轻一拉绳子,旗帜就能升得那么高??
2、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思考、推测并回答。?师: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好的开头,是上好这一堂课的关键。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利展示升旗资料,启发学生对猜想在旗杆的顶上有什么样的装置,从而引出了滑轮的问题,出示滑轮。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结构。自然而然的进入愉快主动的学习情境,确定了研究活动的方向。】??
(二)以实验展开,解决问题、获得新知?
【定滑轮的研究】?
1、师:为了进一步研究定滑轮,让我们来组装一个定滑轮吧。?
2、巡视、观察、指导。?
(1)根据提示,学生组装定滑轮。?
A、打开实验材料,组装一个定滑轮,并穿好线绳。??
B、在滑轮两边的绳子上挂上钩码,试试看,会怎样??
(2)学生动手操作,并将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交流:?
A、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的时候,定滑轮顶部的轮子是固定不动的。?
B、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的时候,挂有物体的那部分绳子会向上移动。?
C、说明利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3、?师提问:
(1)定滑轮还有什么作用呢???
(2)我们发现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那么,定滑轮是不是也有省力的作用呢???
4、学生继续动手实验,填表。
5、师总结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不费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研究】?
1、师:出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图片,问那些是定滑轮,那么剩下的又是什么滑轮呢?明确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2、师:那么我们自己来组装一个动滑轮,小组活动。
3、师:那么动滑轮有些什么特点呢?研究动滑轮时,各组学生讨论、制定探究计划,并动手操作。?
4、学生动手操作?
(1)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
(2)绳子绕过动滑轮向上提,动滑轮下挂钩码?
(3)用测力计测出力的大小?
5、师:哪组来汇报一下探究结果??
(1)学生整理、汇报探究结果。
师归纳:使用动滑轮大约能省一半的力,但并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这是本课教学突破重难点的重要环节。新的科学课堂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实验活动”为载体的基本理念,以实验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亲身实践、亲身体会为主线,通过活动组织课堂教学。所以这部分就是通过指导学生从观察入手,亲自实验操作,经过分析思考,了解客观现实,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并逐步形成理性认识。】??
(三)以发现结束,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学生填表、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使用定滑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2、交流汇报。?
3、填写实验记录报单。??
【虽然这些结论是学生得出来的,但不巩固一下,在不长的时间里也是会忘记的。??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定滑轮和动滑轮的资料,以达到开阔眼界,感受神奇的目的。??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启发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定滑轮,动滑轮。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已有概念,同时培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以达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十二、板书设计
定滑轮与动滑轮
定滑轮:1.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1.可以省力
2.不省力也不费力 2.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十三、教学反思
本课将研究“滑轮”这一新的简单机械,通过教学,研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时是否改变用力的方向、是否省力两个特征。此课教学,同样应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可将原来机械实验盒中的有关器材作为分组实验材料供学生使用。
1、在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中,一边挂着钩码当重物,一边挂上钩码当所用的力。有学生会认为定滑轮费力,因为要用三个钩码的力才能提起两个钩码的重物,教师应对此予以引导,可在两边各挂两个,重物在上,用力在下,说明使用均等的力,也能使重物保持在一定位置上,从而使两边的力量达到均衡状态,说明定滑轮即不省力也不费力。(如果算上摩擦因素,那还是有些些费力的)
2、在研究“动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中,当重物只为一个钩码时,重物的重量最好也算上动滑轮的重量,尤其是那种铁质的动滑轮,不然会产生较大的实验误差而误导学生。在这个实验中,钩码数越多,直观认识中的省力效果越明显,甚至有学生在汇报时,能发现用了一个动滑轮后,一般能省上一半的力,予以肯定。
3、此课实验,包括6、7课实验,均需要使用弹簧测力计,因此,教师课前应好好检查一下弹簧秤能否正常使用,不然将极大影响课堂学生实验活动的开展。我在课前准备弹簧秤时,发现20多个弹簧秤居然只有两三个能正常使用,其他的都因螺母松动而导致弹簧脱离,不得不一一拆开进行修复,花了一个中午的时间。还好极早准备极早发现,不然上课时就只能做演示实验了。这次经历也提醒我,上课所需的材料应提前准备,并进行细致检查,以免误事。
4、最后一个思考“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即是对本课教学的总结,也是为下节课做的铺垫,不能走过场,应让学生在充分讨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