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平均分(1)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提高自己的探究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2.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科技园,请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教学例1,出示主题图。
(1)小组合作,用小棒分一分,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
运用学生过去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多样化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对比并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你认为哪种分法更“公平”?这种“公平”的分法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发现的?
师:每个人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齐读,指名读。)
(3)渗透份数、每份数,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小红拿来了一些糖,它有四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组是平均分的吗?小组之间再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师:观察平均分的两组,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块糖?学生一边数,师一边课件演示用圈圈起来。
(4)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填一填,说一说。
注意引导学生完整的表述平均分的结果。
2.教学例2,出示主题图。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共有多少个橘子?他想怎么分?“平均分成6份”是什么意思?
(1)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师:同桌合作拿出18个水果图片和6个盘子,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预设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6个盘里,每盘分3个苹果。
预设2:我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二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三个盘子里……还剩下6个,我一个盘子里再放一个。
预设3: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
预设4:我是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
师:谁分得很快,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预设1:我想口诀三六十八,我就知道每个盘子里3个。
预设2:我想到乘法算式3×6=18,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
师:你们想得太好了,善于动脑,找到了简捷的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帮着小明想出了这么多分橘子的方法,但是,不论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都是3个苹果,都是平均分的。
(2)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小明分的结果吗?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先请学生把分法画在书上,再汇报交流。
2. 完成练习二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讲评。
3.联系实际,练习体验。(练习二第4题)
师:小明非常喜欢小动物,他给动物准备了24个香蕉,想平均分给3只小猴,你知道每只小猴分几个吗?如果平均分给8只小猴呢?
通过刚才给小猴分香蕉,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同桌说一说,相互交流并汇报。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的。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把你发现是平均分的现象和你的同学、老师、父母、朋友一起分享。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