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平均分(2)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平均分(2)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14 17:3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平均分(2)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同样多。
2.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填一填”、说一说”,掌握平均分的两种不同的方法。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平均分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3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强调“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什么叫“平均分”?判断下列情况是不是平均分?

( ) ( )
【设计意图】
以复习旧知和练习,突出“平均分”的实质,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的意义。
3.摆一摆,填一填。
(1)把10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个;
(2)把16本书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本;
(3)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个;
(4)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10页的例题3。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1)提问:小组讨论一下,能分成几份?引导学生:“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学生思考、汇报。
(2)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棒分一分,再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3)指名汇报。说说你的分法。(强调2个2个地分。)
小结:我们刚才的这种分法也叫做“平均分”。也可以说8里面有4个2。
【设计意图】
学生在自主解决“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问题的过程中,具体感知“每2个分成一份,8个果冻可以分成这样的4份”,从而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1题。
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 )份;
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 )份。
3.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读题。从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发现信息、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把解题过程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4. 对比强化。
师:昨天我们也学习了平均分,今天学的这种平均分和昨天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1)已知总数和平均分几份,求每份数。
(2)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罐蜂蜜平均分给小熊?”“按每只小熊几罐蜂蜜来分?”。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蜂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练习二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提问:你是怎样圈的?18个玉米可以装几袋?这里要提醒学生还是每2个装一袋。
3.独立完成练习二的第7、8题。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4. 练习二的第9题。这是一道开放题,方法有很多,让学生用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请个别学生上黑板演示。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平均分物体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