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图形的运动(剪一剪)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图形的运动(剪一剪) 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14 08:1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图形的运动(剪一剪)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亲自体验动手操作,让学生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通过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找出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学生感受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动手剪出有规律的图形。
2.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形,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展示一些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教材第31页的剪纸。)
这些剪纸作品漂亮吗?你能从这些剪纸中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剪纸。(引入课题:剪一剪。)
二、互动新授
1.教师展示课前剪好的一排小纸人。
(1)谈话:这是老师剪的剪纸,你能看懂老师剪的是什么吗?
(手拉手的四个小人。)追问:剪出的小人有什么特点?
(学生明确:每个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每个人都是轴对称图形,四个一样的小人是手拉着手的。)
(2)你能试着剪出像这样手拉手的4个小人吗?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4个手拉手的小人的特点,让学生明确前面所学的对称和平移的知识在新课中的体现。
2.组织学生观察剪一个小人。
(1)猜一猜。
一下子剪四个小人有点难,我们可以先试着剪出一个小人。那怎样能又快又好地剪出一个小人呢?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学生猜测,验证,尝试剪一个小人,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投影仪下。
(2)为什么只要剪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人呢?
(3)追问:如果在开口的这边画半个小人,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尝试剪。明确:如果在开口这边剪,会出现两个一半的小人。
看来即使是简单的剪纸也是需要技巧的,我们可以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先画出半个图案,再剪,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还要注意不要在折纸开口处剪。
3.组织学生剪2个小人。
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明确:对折两次就能剪出2个小人。学生试着折纸,对折两次,在不开口处画出半个小人,画小人的胳膊时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最后剪开。(展示学生的作品。)
4.自主交流,组织学生学习剪一排小人的方法。
(1)组织学生分组剪一排4个小人,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学生操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小结:把长方形纸对折后,只画半个小人,小人的对称轴应都是折痕的一边,画小人的胳膊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
(2)展示学生的作品,说自己在剪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5.我们刚才剪出了4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你能想办法剪出8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吗?想不想剪出更多的小人呢?
6.把纸对折1次,能剪出1个小人,把纸连续对折2次,能剪出2个小人,把纸对折3次剪出来4个小人,请大家动脑筋想一想,我们把纸连续对折4次,能剪出几个小人呢?
生猜想结果。
合作剪1幅验证一下,分组操作,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把纸连续对折5次,能剪出几个小人呢?(16个)
把纸连续对折6次,能剪出几个小人呢?(32个)
……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由剪一个小人到剪两个小人再到剪四个小人、八个小人,逐步寻找折纸的方法和画法,以及对折的次数和小人个数之间的关系。整个过程由易到难,真正体现了转化的思想。
7.提问: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平移)
8. 介绍不同剪法。
小结:这些小人不管是4人并列的还是8人并列的,都是通过1个小人平移所得到的。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七第12题。
出示:4个小人手拉手地站一圈。
1.同学们请看,这4个小人不是并排站着了,而是手拉手地站一圈呢,你能剪出这样的图形吗?小组合作试一试。
先让学生动脑筋想想应采取哪种方法,想好了,再动手实践。教师提示:剪这样的图形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纸张?(正方形纸)怎样折才能剪出来?(先将正方形纸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剪一圈小人的方法。
学生看课件演示,学习剪一圈小人的方法。(重点明确折正方形纸的方法。)
2.组织学生分组剪一圈小人。
学生操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展示作品。
学生互相评价,并提出自己在剪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4.组织学生观察: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旋转)
四、课堂总结
你认为剪连续的图案应该注意什么?
1.对折;2.从闭口处画起;3.连接处不能剪断。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