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解决问题的练习 第 10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体会“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能分成几份?”这两种情况的区别和联系,提高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平均分”用除法计算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两种解决问题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 完成练习五第7题。
学生直接填写在书上,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五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全班说。
还可提问:16里面有几个4?42里面有几个6?
30个圆片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个。40个圆片呢?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帮助学生建构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二、强化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2题。
(1)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2)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
进一步体会这两种情况的区别和联系,能说明选择算法的依据,提高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完成练习五的第3题。
(1)先让学生用圆片代替“福”字去摆一摆。
(2)比较这两道题,你想说什么?
学生思考并独立完成。
强调:“平均分”要用除法计算,做题时一定要看清楚题。
3.完成练习五第5题。
男女分小组比赛做,请生汇报,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设计意图】
借助富有中国特色的素材,使学生能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运算。
4.完成练习五第8题。
(1)学生读题,确定要先解决什么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汇报。
师小结:知道其中两个量,能求出第三个量。
【设计意图】
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对比的过程中,体会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5.完成练习五第6、9题。
第6题请学生先说一说表格的意思,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第9题求花朵盖住的是几?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讨论出方法。求算式中缺失的未知数,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方法,如12÷□=3,想乘法算式3×4=12,也可以想12÷3=4。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的过程并交流讨论,通过交流思想,体会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三、拓展延伸
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20多比30少,如果把它们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多。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