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1声现象课件(共17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1声现象课件(共17页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0-16 01:2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二章 声现象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的研究方法。
2.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4.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是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呢?
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
观察、体验、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声音的产生
想想做做
从上面的活动中可以看出,橡皮筋嗡嗡作响时,橡皮筋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大量的观察、分析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说出一些发声现象的道理吗?比如,蝈蝈是怎么发声的(下图)?如果让发声的物体不再发声,又该怎么做?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下图是早期机械唱片表面的放大图。从图片上可以看到,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激光唱盘和存储卡等记录声音的方法。
如下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传播
演 示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正是平时大家并不留意的空气传送了声音。如果没有空气,人们就无法正常交流。太空中没有空气,哪怕离得再近,航天员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呢?以击鼓为例: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的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跟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空气疏密部分的传播形成声波
用一张桌子做实验。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由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想想做做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桌子也能传声。气体、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其实液体也可以传播声音。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些都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
大量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我们对着远处的高墙或山崖喊话以后听到的回声,就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当障碍物离人较远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0.1 s)回到耳边,人们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当障碍物离得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此时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但是会觉得声音更响亮。音乐厅中常用这种原理使演奏的效果更好。
声 速
体验骨传导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