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教案+反思(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教案+反思(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14 17:1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

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借助事物所抒发的感情或引发的思考。
2.体会本单元课文部分语句在描写事物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学习联系语境理解一词多义的方法。
3.正确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学习作者借蝉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
? 重点
体会本单元课文中部分语句在描写事物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学习联系语境理解一词多义的方法。
? 难点
朗读并背诵古诗,学习作者借蝉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

1交流平台。
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描写事物的,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写出自己对这种事物的感情或看法。
2.词句段应用。
(1)学习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事物的特点凸显得更加明显,使自己的感情抒发得更强烈,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会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在不同句子中表达的意思。
3.日积月累。
开展多种形式的读,熟读并背诵古诗《蝉》。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学习诗人借蝉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的写作手法。

? 教学准备
1.学生复习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和部分语句;诵读古诗。2.多媒体课件。
?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借助事物所抒发的感情或引发的思考。
2.体会本单元课文部分语句在描写事物方法上的相似之处。

一、交流平台。
1.布置复习,自主回顾。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事物的,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事物?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
2.小组交流复习效果。
3.全班交流。
(1)《白鹭》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的美丽、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2)《落花生》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扎扎实实做人的思想感情。
(3)《桂花雨》一文主要回忆了作者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怀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4)《珍珠鸟》一文主要写了由于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从对“人与鸟”的关系的叙述中,启发学生在“人与动物”和谐共存方面做深入思考。
师小结:我们在描写事物时,要把感情寄托在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事物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这种借助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就是借物抒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事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事物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对于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复习回顾,思考课文在写法上的共同点,这样就自然引导出这一单元主要的语文要素,即借助具体的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借物抒情。
二、词句段运用。
1.指名读下列句子。

1.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2.(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3.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2.体会这三组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
这三组句子都采用了对比的写法。第一组句子把落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突出花生不图虚名、默默无闻的品格。第二组句子把白鹭的颜色、身段与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突出白鹭的色素与身段的搭配都很适宜。第三组句子把门前的瓜果与高楼门前的石狮子、大旗杆进行对比,突出农家小院的清新自然,环境美好。
3.教师小结。

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
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
在文学理论上,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一。它把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
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4.小练习。

下列句子中哪些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在正确答案后的括号内打“√”。
1.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2.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着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 )
3.瞧,春风是那样缠绵,让人神清气爽,而夏天的风,则带着丝丝暖意,让人暖意十足。(√)
4.顽皮的雨滴将雨伞当作了舞台,尽情地跳起舞来了。( )

根据给出的三组典型的句子,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仔细体会一下这三组句子在描写上的相似点;然后教师进行小结,指导学生理解对比写法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再进行一个小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对比手法的认识。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联系语言环境理解一词多义的方法。
2.朗读背诵古诗,学习作者借蝉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
一、词句段运用。
1.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2.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3.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4.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2.小组内互相交流。明确:

第1句中“开辟”的意思是开垦,把土地翻好整平,好种花生。
第2句中“开辟”的意思是开创、创立。
第3句中“姿态”是指梅树的姿势优美。
第4句中“姿态”是指人的态度、气度。
3.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1.温和(形容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和(形容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回答。

1.海南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形容气候,表示天气不冷不热。)
2.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位美丽又温和的好老师。(形容性格,表示老师的性情、态度、言语不粗暴。)
5.师小结:一字多义、一词多义是汉字语言的一大特点。在小学阶段,只要学生了解这一特点,并能在理解词语基本义的基础上,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
6.小练习。说说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都是什么意思。

第一组:
1.我们班的小明同学是一个很骄傲的人。
(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2.白云湖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二班,我为你骄傲!(自豪)
第二组:
1.这段话的意思,我终于搞懂了。
(指语言文字等的意义、含义)
2.这篇文章挺有意思。(指趣味)
3.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指意见,愿望)

要提高学生对词语的分析能力,首先要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步骤,即理解词义和对比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学习方法。当然,这需要教师的归纳与指导点拨。
二、日积月累。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了,可我们总忘不了那聒噪的蝉鸣。(课件播放有蝉的叫声的音频,引起联想)大家可知道,我们对蝉声有一种说法,说它叫的是“胡子胡子挂起”。什么意思呢?玉米成熟前要长一些像胡须一样的东西,俗称“挂胡子”,它寄托着农民伯伯想要玉米大丰收的愿望。其实,这种寄意于蝉的做法在古代文人的创作中也极具声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初唐诗人虞世南的《蝉》。(板书诗题及作者)
(二)作者简介。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其诗文也多有佳作,其中《蝉》最为著名,该诗与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并称为唐代“咏蝉诗”的三绝。
(三)整体感知,诵读鉴赏。
1.自主朗读,熟悉内容。
(1)教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对难认字进行正音。
(2)学生自读三分钟,教师巡查指导。
(3)学生齐读,教师指出不足之处。
2.感受形象,理解诗意。
“(ruí)”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这里代指蝉。“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露珠的特点是清亮、晶莹剔透,突出“清”的内涵。“响”是声音的意思,“流响”即流动的声音,指一声接一声的蝉鸣。“疏桐”代指树林。“藉”是凭借的意思。
3.突出重难点,理解写法。
(1)本诗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诗人借蝉自喻自身的高洁。那么,他写了蝉的哪些特点?表现出了一个怎样的蝉的形象?(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提示:形态、习性、声音。古诗大意:吸食清亮、晶莹的露水珠的蝉,它能停在高树之上放声歌唱,不需要凭借秋风,自己凭着实力就能把声音送出很远。
(2)诗词创作最讲究练字,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个字或几个字?请举例说明并说出理由。(学生自读课文并准备发言)教师提示:“出”把蝉声的意态形象化了,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蝉声的响度与力度,突出蝉声传得远。“自”“非”两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同时说明一个道理,蝉声传播得高远,不是凭借他物,而是蝉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实力。
(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两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提示: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4)通过蝉的形象展示及诗人的评论,结合作者简介,你感受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的形象?请简单描述一下。
教师提示:诗人借蝉抒情,表达自己品格高洁,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名声远播。说明诗人也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5)比较一下虞世南的《蝉》与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简单谈谈诗人各自心中的寄托。教师介绍诗人的身世及写作背景,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发言讨论。

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4.学生齐背古诗《蝉》。

让学生在自读中真正感悟古诗的魅力,得到情感的陶冶。拓展积累有关写蝉的古诗,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进一步感受托物言志的写法。

语文园地课通常都是按部就班,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地讲解,这样的课堂远远达不到活力课堂的要求。课堂结束后,很多地方值得深思。如何把“自学、探究、应用”运用在复习整合课中,还需要我们继续探讨。从语文园地内容看,有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这三部分内容。我把“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第一题放在第1课时讲,剩下的放在第2课时上讲。对于这两节课,如何连接、过渡是备课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以前讲这些内容时,我并没有认真思考连接和过渡的问题。但是对于两节完整的课,这是不行的。从这两节课看来,我对教材的研读与把握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备课不仅要认真,还要钻研,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在“日积月累”环节,我按照五年级在经典文化学习中的方法让孩子们用不同形式的读,从“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会诗情、享诗境”五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备课,还是备课;钻研,还是钻研。学习,永无止境,只有这样,才能展现活力课堂。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