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5显微镜和望远镜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5显微镜和望远镜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0-16 09:5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1.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一般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有限,要想看清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如下图)。
显微镜
显微镜的结构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例如细胞(下图)。
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
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下图)。
望远镜
天文爱好者用的望远镜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疑问:物体距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根据前面探究的结果,这样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
原来,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下图)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便观测到更暗的星。
想想做做
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物体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把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前后对调,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模拟望远镜
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他还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和月球上的环行山。
探索宇宙
伽利略时代的望远镜
1846年,科学家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猜想天王星外还存在一颗未知的行星,并计算出了这颗行星的运动轨道。不久,人们用望远镜在预测的位置发现了这颗行星,它被命名为“海王星”。这一发现为万有引力定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990年,科学家把“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使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除光学望远镜外,人们还发明了其他观测太空的仪器,如射电望远镜,这使得人类对宇宙的了解越来越深入。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约130亿光年。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束光以3×108 m/s的速度从这个天体出发,那么要经过约13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
我们的宇宙中拥有上千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这上千亿个星系中的一个。银河系异常巨大,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10万年的时间。太阳不过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太阳周围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行星绕它运行,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此外,还有若干其他天体绕太阳转动。
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银河系
太阳系
太阳系模式图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