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随堂练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随堂练习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4 21:1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1.军机处的设立是清朝中枢秘书机构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封建君主专制主义在我国发展到顶峰的标志,它最早设立于(  )
A.皇太极时期 B.顺治时期
C.康熙时期 D.雍正时期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最早设立于雍正时期。
答案 D
2.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历代帝王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
B.为了维护统治与巩固政权
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
D.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些帝王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维护统治,B项正确。
答案 B
3.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的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将人们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材料中的“思想的牢笼”是指(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
C.大兴文字狱 D.闭关锁国
解析 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A项是秦朝;B项是西汉;C项是清朝;D项是清朝时期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C项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 C
4.“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
A.宋太祖 B.朱元璋
C.戚继光 D.郑成功
解析 根据“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可知,对荷兰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郑成功。故选D。
答案 D
5.下图是驻藏大臣衙门的大门。关于其中“大臣”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代表元朝中央政府管理西藏政事
B.代表清朝中央政府管理西藏事务
C.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D.有利于加强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解析 它是清朝管理西藏的机构,因此A项错误。
答案 A
6.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事迹及作用搭配正确的是(  )
A.隋文帝——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
B.玄奘——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文化
C.郑成功——七下西洋,加强中外交流
D.康熙帝——抗击沙俄,维护了主权
解析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唐朝对外交往活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是唐朝对外交往中的代表。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中外交流。因此,答案选D。
答案 D
7.康雍乾时期非常注重对周边地区的防卫和管辖,经过①两次雅克萨之战、②平定准噶尔部和新疆回部、③派驻藏大臣、④收复台湾,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以上措施按地理方位排列正确的是(  )
答案 B
8.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清朝建立了一个空前统一和强大的国家,基本奠定了当今中国疆域的版图,其中清朝前期疆域南到(  )
A.台湾岛 B.海南岛
C.南海 D.南海诸岛
解析 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基本奠定了祖国版图。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9.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国政府曾颁发给部分商人海外渡航证明书。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
A.严格管制对外贸易 B.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C.废止重农抑商政策 D.服从于列强的侵略
解析 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闭关并非完全隔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海外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因此,本题材料说明了当时清政府严格管制对外贸易。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
10.清朝实行限制对外贸易政策,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这一政策(  )
A.巩固了清朝的统治 B.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C.促进中外经济交流 D.避免了西方殖民入侵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这一政策是闭关锁国。清朝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这一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国近代在世界上落伍。故选B。
答案 B
『能力提升』
11.清朝军机大臣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由此看来,军机处的基本职责是(  )
A.决定清朝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答案 D
12.清朝时期,西藏用灵童“转世”的办法确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为了避免纷争,清朝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中签的“灵童”,经清政府批准,才能成为新一代的达赖或班禅。这表明金瓶掣签制度(  )
A.主要是为了明确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的平等地位
B.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
D.划分了达赖、班禅的管理权限和管理区域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为了避免纷争,清朝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中签的‘灵童’,经清政府批准,才能成为新一代的达赖或班禅”可知,清朝的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的监督和任授权力。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驻藏大臣,故A、B不符合题意;材料是对金瓶掣签制度的解读,没有划分达赖、班禅的管理权限和管理区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 C
13.魏源在《圣武记》中写道:“是时,朝廷已平三藩,定陇蜀,收台湾,鄂(俄)罗斯,天下无事。圣祖以噶尔丹势炽,既入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臣于朝,下诏亲征。”这里的“圣祖”是(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解析 根据材料“圣祖以噶尔丹势炽,既入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臣于朝,下诏亲征”可知反映的史实是平定准噶尔部落贵族噶尔丹叛乱,由此判断是康熙帝。
答案 B
14.以下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的资料卡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东南: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西南: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西北: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侵略与反抗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解析 从本题资料卡片内容看,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台湾、西藏和新疆的统治,其目的是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故本题答案为B。
答案 B
15.1793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来到中国朝见乾隆皇帝。当马戛尔尼炫耀地展示他带来的地球仪时,满朝大臣看到“日不落帝国”居然占据了地球仪上那么大块的地方,他们感到的不是疑惑,而是愤怒:怎么能把天朝大国画得这么小!这表明清廷官员(  )
A.对世界的发展变化一无所知
B.已经认识到中国的落后现状
C.对西方工业文明持排斥态度
D.对英国的侵略野心缺乏警惕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清朝统治者认为自己是天朝大国无所不有,所以地图相应的要大,体现了清朝统治者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因此A项正确。
答案 A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中央机构(行政机构)改革图
——摘编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 秦统一后,权力集中成为其政权的基本特征,国家一切事务最后都由皇帝裁决。西汉时,相权的膨胀导致汉武帝以后的中央官僚机构形成内外朝两个系统,便于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宋朝改革以“分权制衡”为原则,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最终缓解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从而为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朱元璋本着皇帝集权、官员分权的原则进行自上而下的官制改革,并且扩充监察机构。清朝时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材料三 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是调整内部体制和整个王朝的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中央与地方、帝王与臣民(皇权与相权)之间关系的过程。有效实现国家意志所决定的政府目标,是古代行政管理的根本任务。古代帝王进行了无数次的改革,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统治目标。纵观历史,我国古代行政改革主要致力于精简机构;提高行政领导决策能力,完善指挥监督系统和层层负责制;明确划分机构内各部门之间、各个职位之间的职责权限;简化行政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改革、完善监察制度。
——摘编自《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概要》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或中央机构改革)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解析 根据材料一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行政机构)改革图”、材料二的“秦统一后,权力集中成为其政权的基本特征,国家一切事务最后都由皇帝裁决。西汉时,相权的膨胀导致汉武帝以后的中央官僚机构形成内外朝两个系统,便于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材料三的“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是调整内部体制和整个王朝的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中央与地方、帝王与臣民(皇权与相权)之间关系的过程”。根据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可以拟定的论题是: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论述过程:秦朝首创中央集权制,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事务最后都由皇帝裁决。宋朝改革以“分权制衡”为原则,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最终缓解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答案 (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