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共57张PPT+1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共57张PPT+1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4 20:18:33

文档简介

课件57张PPT。导入新课复习回顾夏朝商朝周朝西周东周(前1046年——前771年) (公元前770—前476年)——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公元前475—前221年)
—— 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070年——前1600年)(前1600年——前1046年)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政治上:
诸侯争霸
兼并战争文化上:
百家争鸣经济上:
铁农具、牛耕百家争鸣第8课zxxkw讲授新课百家争鸣 什么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三、百家争鸣1、什么是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针对社会问题,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期待统治者采用。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他们相互抨击,相互影响,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3、“诸子百家”的时代背景(1)经济上: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2)政治上: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纷争。为了在战争中获胜或不被兼并,纷纷招贤纳士,人们畅所欲言,这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学术氛围。
(3)思想文化上:私学的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移,造就了 一大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文士。
(4)阶层关系上:士阶层的崛起。讲授新课 “百家”主要指哪些学派?各派代表人物有哪些?讲授新课
孟子
孔子
墨子
庄子
韩非子墨家道家法家儒家讲授新课老子 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书。他学识渊博,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讲授新课历史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思想:(1)遵循自然法则,顺其自然;
(2)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3)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学说记录:老子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成为道家的经典,是我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讲授新课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动脑筋:讲授新课(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2)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讲授新课《道德经》书影朴素辩证法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双面性!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难——
长——
高——
强——
前——
生——易




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老子档案姓名:______
时代:______
国籍:______
主张: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著作: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_春秋后期《道德经》李耳楚国 学派创始人道家印象老子 ——一个远去的背影 ②事物都有 ,
双方可以 。③政治上①应对立面相互转化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南京夫子庙 曲阜祭孔大典韩国祭孔仪式孔子学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讲授新课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1、孔子生平
姓名:
时代:
籍贯:
著作:
身份:孔子(孔丘)春秋时期鲁国《春秋》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如果请你给孔子设计一张名片,你打算如何设计?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政治主张 “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虎”两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仁、爱人、为政以德“仁”二、孔子和儒家学说孔子思想—核心思想人人爱心、同情心和谐相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治国”孔子思想—政治主张 材料: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gǒng)之” 。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他” 。材料反映了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什么?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反对苛政,实行德政;温故知新 你能说出学过的历史中“德治”的例子吗?正面:尧、舜、禹反面:桀、纣 坚持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习近平现实链接 春秋后期,有一对平民夫妇听闻孔子开坛收徒的事情,于是商议着让自己的孩子拜孔子为师。但由于他们出身平民,担心孔子不会收他们的孩子为徒弟?为此他们担心不已。同学们,根据你对孔子教育主张(课本37页第三段)的了解,这对夫妇的孩子能去上学吗?情景模拟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使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教育成就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有教无类,不分出身学生为王室和贵族不平等平等官学历史对比私学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和程度的高低,主张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下,注意因材施教。教育成就 因材施教。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可以为师矣。”“ ,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 。” “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 。” 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经典诵读印象孔子——一位永远的导师 善于思考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温故而知新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动脑筋: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阅读孔子的这段话,想一想,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学习中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要虚心求教;学习和思考要相结合;要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文化成就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整理古籍、编《春秋》言论记录在《论语》2、思想主张: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②主张有教无类
③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
②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克己复礼”主张“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3、教育成就:5、历史影响: 他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4、文化成就孔子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根据刚才所学知识,你能说出对孔子的简单的评价吗?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简评孔子核心思想政治思想创办私学学习方法有教无类讲授新课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墨子战国1.“兼爱”“非攻”
2.选贤任能,提倡节俭墨家学派创始人孟子战国1、“仁政”;
2、“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3、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
争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儒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荀子战国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人物讲授新课孟子、荀子
其中哪一个主张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孟子庄子战国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战国时期道家代表
人物韩非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战国末期法家代表
人物战国讲授新课《韩非子》书影讲授新课古为今用印象争鸣 ——一次理性光辉的唤醒 孟子“仁政”墨子的提倡节俭墨子“兼爱非攻”庄子“顺应自然” 以民为本构建节约型社会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韩非“法治” 依法治国 材料一: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责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
材料二:百家争鸣构成了后续中华文化,构成了我们民族的大传统……。两千年间,它的影响是如此深刻而久远。
            ――《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学史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归纳“百家争鸣”的重要意义?印象争鸣 ——一次理性的唤醒 “百家争鸣”的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这些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拜师学艺 哪一个学派的主张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课堂小结认为“一阴一阳谓之道”,事物都包含对立的两方面,对立的双方又相互转化。这是谁的观点? ( )A.老子B.孔子C.韩非D.墨子以学带练A(东营中考)1988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智慧”是指( )A.“仁”和“德治”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 实行“法治”以学带练A以学带练 你的朋友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这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 (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B以学带练(苏州中考)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B随堂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墨子说,如果要使天下都富起来,丢掉贫穷;要使天下太平,丢掉混乱,就应当互爱互利、互相帮助。x§k.Com]随堂训练材料二:墨子认为,进行战争,春季破坏老百姓种庄稼,秋季破坏了老百姓的收割……(这样一来),老百姓因饥饿、寒冷而死去的就不可胜数了。
(1)两则材料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简要分析这些思想的积极意义。随堂训练(1)“兼爱”“非攻”。
(2)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和平安定,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反对战争、批评战争破坏生产也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发展生产,有利于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