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练4.6 汽化与液化 第二课时(知识梳理+夯实基础+考点突破)

文档属性

名称 课课练4.6 汽化与液化 第二课时(知识梳理+夯实基础+考点突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14 15:08:18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 液化
大量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会发生____________现象成为液体。
2. 液化有两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生活中,通过在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将丁烷气体液化储存在气体打火机里,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而在运载火箭里,是同时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方法将氧气和氢气液化储存在箭体中的。
3. 与液体的汽化相反,气体液化时要________热量。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在科技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工作原理等。
知识点一、液化现象
4、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  )
A.室内的水汽留在眼镜上
B.眼镜上有灰尘
C.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D.受到感动,热泪盈眶
5、(2018秋?廉江市月考)小雨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都会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   ,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   。(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它们都是水蒸气   形成的。
6、(2018秋?莲湖区期中)小明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7、(2018?南岗区校级模拟)下列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初春,湖面的冰层变薄 B.盛夏,阳光下湿衣服晒干
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 D.严冬,室内玻璃窗上形成冰花
知识点二、气体液化时要向外放出热置
8、(2018秋?雁塔区校级期末)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它在加压下   (填物态变化名称),又在皮肤上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大量的热,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
9、2018秋?西城区校级期中)雪糕是大家都喜爱吃的冷饮。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发现冒“白气”,根据你的观察,雪糕冒出的“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如图中的   。
(2018?攀枝花)将一瓶饮料在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用毛巾擦干后过一会儿又会变湿,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现象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11、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按右图所示的方法就可以获取少量的淡水。请你仔细观察并分析后完成填空: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   ,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
12、在取暖室的散热器里,通入的是100℃的水蒸气,出来的水也是100℃,(1)此物态变化叫   ,向外界   (填“释放”或“吸收“)热量;(2)猜测一下:当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时,需要   (填“放热”或“吸热“)。
1.(2019?呼和浩特)炎炎夏日,洒了水的地面,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过一会儿就变干了;烧开着的水,过一会儿水就变少了。关于这两种热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汽化吸热,后者也是汽化吸热 B.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C.前者是熔化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D.前者是凝固放热,后者是液化放热
2.(2018?济南)雨过天睛,如图所示的草叶上许多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照射下慢慢消失。这一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汽化
C.升华 D.液化
3.(2019?镇江)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冰凌的形成 B.冰雪消融
C.雾松的形成 D.露珠的形成
4.(2019?常州)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5.(2019?山西)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  )
A.一定高 B.一定低 C.一定相同 D.无法确定
6.(2018秋?新吴区期末)以下关于厨房中的物理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化石油气是利用降温的方法使其液化的
B.滚烫的肉汤却不冒“白气”,那是因为厚厚的油层阻碍了水的汽化
C.烧开的水上方冒“白气”,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D.烧热的油锅里掉入几滴水,水迅速汽化,甚至“溅出”,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高
A.A、 B.B、 C.C、 D.D、
7.(2018秋?黄梅县月考)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灭火后不留痕迹。主要用在图书馆、博物馆、精密仪器、档案材料等存放有贵重且易燃物品的场所;不足之处是成本太高、使用起来不安全。关于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错误的是(  )
A.液态二氧化碳是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的
B.液态二氧化碳喷出后,迅速汽化放热,使燃烧物体的温度迅速降低,达到灭
火的目的
C.液态二氧化碳如果喷洒在人的手上,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冻伤
D.二氧化碳本身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因此能有效的灭火
8.(2019?北仑区模拟)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冰棍后,会发现冰棍周围出现“白气”,如图所示。“白气”的形成所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中需要   热量。
9.(2017秋?东城区校级期中)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体育比赛中,有时候运动员突然受伤,医护人员在实施急救时,常常会对着受伤部位喷一种雾状的药剂,如图所示。运动员如果伤得不太重,经过这种紧急救治,往往能重返赛场,坚持比赛。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神奇的药剂?为什么能对伤痛产生这么大的效果?
原来,这是一种叫作氯乙烷(C2H5Cl)的有机物。它的熔点是﹣138.7℃、沸点只有12.3℃,所以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通常它以液态形式被储存在压强较大的金属罐中。在喷出来一刹那,压强减小且由于接触到温暖的皮肤,氯乙烷立刻变成气体,由液体变成气体的氯乙烷从运动员受伤部位的皮肤上吸收了大量热量,使受伤的部位温度迅速降低,神经被麻痹,于是疼痛就迅速缓解了,到比赛结束以后,运动员还要接受正式的治疗。
(1)氯乙烷在常温常压下的存在形式是   态。
(2)氯乙烷喷到运动员受伤的部位后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在这个过程中氯乙烷从皮肤上   大量热量。
10.(2018秋?江都区期中)奥运火炬由上下两个外壳、燃烧器和燃料罐几个部分组成。组装火炬时将燃烧器和燃料罐连接,燃烧器上的导热棒上端靠近火焰,下端贴在燃料罐的侧壁上。火炬所用的燃料丙烷在常温下为气态,我们采用   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装入罐中,使用时,液态丙烷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以供燃烧,这里导热棒的作用是防止手   (冻伤/烫伤)。若一小孩臀部将丁烷打火机压在下面焐炸,致使屁股局部速   成伤(填“冻”或“烫”),因为   

第二课时 液化
大量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会发生 液化 现象成为液体。
2. 液化有两种方法: 降温、加压 。生活中,通过在常温下 压缩气体体积,将丁烷气体液化储存在气体打火机里,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而在运载火箭里,是同时采用 降温和压缩体积 两种方法将氧气和氢气液化储存在箭体中的。
3. 与液体的汽化相反,气体液化时要 放出 热量。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在科技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生活中的 燃管、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等。
知识点一、液化现象
4、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  )
A.室内的水汽留在眼镜上
B.眼镜上有灰尘
C.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D.受到感动,热泪盈眶
【答案】C
【解答】解: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会发生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所以眼镜变模糊了。
故选:C。
5、(2018秋?廉江市月考)小雨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都会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   ,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   。(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它们都是水蒸气   形成的。
【答案】外表面;内表面;液化。
【解答】解:夏天,空调车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外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空调车内温度高于外部,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6、(2018秋?莲湖区期中)小明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答案】C
【解答】解: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液化现象。
故选:C。
7、(2018?南岗区校级模拟)下列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初春,湖面的冰层变薄 B.盛夏,阳光下湿衣服晒干
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 D.严冬,室内玻璃窗上形成冰花
【答案】A
【解答】解:A、湖面的冰层变薄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
B、湿衣服变干是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严冬,室内玻璃窗上形成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A。
知识点二、气体液化时要向外放出热置
8、(2018秋?雁塔区校级期末)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它在加压下   (填物态变化名称),又在皮肤上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大量的热,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
【答案】液化;汽化;吸收。
【解答】解:气态的氯乙烷在加压的条件下液化液态储存在容器内;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液态的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液态的氯乙烷汽化吸收热量后,会使人体受伤部位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9、2018秋?西城区校级期中)雪糕是大家都喜爱吃的冷饮。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发现冒“白气”,根据你的观察,雪糕冒出的“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如图中的   。
【答案】乙。
【解答】解:因为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许多小水珠,水珠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小水珠会下沉;故图中的乙符合题意;
(2018?攀枝花)将一瓶饮料在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用毛巾擦干后过一会儿又会变湿,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现象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液化;放热。
【解答】解:由于从冰箱取出的饮料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发生液化,附着在饮料瓶外壁上,表面会变湿。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饮料瓶外壁发生液化,一会几又会变湿;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11、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按右图所示的方法就可以获取少量的淡水。请你仔细观察并分析后完成填空: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   ,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
【答案】蒸发;液化;
【解答】解:(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蒸发,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液化,形成小水滴;
12、在取暖室的散热器里,通入的是100℃的水蒸气,出来的水也是100℃,(1)此物态变化叫   ,向外界   (填“释放”或“吸收“)热量;(2)猜测一下:当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时,需要   (填“放热”或“吸热“)。
【答案】液化; 释放; 吸热。
【解答】解:(1)在物态变化过程中,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水,是液化过程,需要向外界释放热量;
(2)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时,是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1.(2019?呼和浩特)炎炎夏日,洒了水的地面,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过一会儿就变干了;烧开着的水,过一会儿水就变少了。关于这两种热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汽化吸热,后者也是汽化吸热 B.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C.前者是熔化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D.前者是凝固放热,后者是液化放热
【解答】解:洒了水的地面,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过一会儿就变干了,是水吸收热量蒸发成为水蒸气了;烧开着的水,过一会儿水就变少了,是水吸收热量沸腾变成水蒸气了。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
故选:A。
2.(2018?济南)雨过天睛,如图所示的草叶上许多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照射下慢慢消失。这一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汽化
C.升华 D.液化
【解答】解: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形成的露珠在阳光下消失,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
故选:B。
3.(2019?镇江)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冰凌的形成 B.冰雪消融
C.雾松的形成 D.露珠的形成
【解答】解:A、冰凌的形成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冰雪消融,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雾凇出现,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19?常州)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解答】解:常温常压下氮是气态的,将牛奶杯内倒入液态氮,液态氮迅速吸热汽化,导致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为小水滴。
故选:D。
5.(2019?山西)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  )
A.一定高 B.一定低 C.一定相同 D.无法确定
【解答】解: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是因为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甲虫背部放热形成小水滴,则可知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低,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2018秋?新吴区期末)以下关于厨房中的物理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化石油气是利用降温的方法使其液化的
B.滚烫的肉汤却不冒“白气”,那是因为厚厚的油层阻碍了水的汽化
C.烧开的水上方冒“白气”,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D.烧热的油锅里掉入几滴水,水迅速汽化,甚至“溅出”,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高
A.A、 B.B、 C.C、 D.D、
【解答】解:A、液化气通过压缩体积液化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故A错误;
B、水的密度比油大,水会下沉,油浮在上面,厚厚的油层阻碍了水的汽化,故不会有白气现象,故B正确;
C、水加热时会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故C正确;
D、水的密度比油大,水会下沉,而油的沸点较高,沸腾的油锅中温度甚至会超过200摄氏度,此时水迅速汽化,体积剧烈膨胀,导致发生物理性爆炸,并将油滴溅出,故D正确。
故选:A。
7.(2018秋?黄梅县月考)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灭火后不留痕迹。主要用在图书馆、博物馆、精密仪器、档案材料等存放有贵重且易燃物品的场所;不足之处是成本太高、使用起来不安全。关于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错误的是(  )
A.液态二氧化碳是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的
B.液态二氧化碳喷出后,迅速汽化放热,使燃烧物体的温度迅速降低,达到灭
火的目的
C.液态二氧化碳如果喷洒在人的手上,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冻伤
D.二氧化碳本身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因此能有效的灭火
【解答】解:A、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在常温下加压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的,故A正确;
B、液态二氧化碳之所以能够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并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会附着在空气表面,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故B错误;
C、二氧化碳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液态二氧化碳如果喷洒在人的手上,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冻伤,故C正确;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附在燃烧物表面故能隔绝空气,因此能有效的灭火。故D正确;
故选:B。
8.(2019?北仑区模拟)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冰棍后,会发现冰棍周围出现“白气”,如图所示。“白气”的形成所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中需要   热量。
【解答】解: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冰棍后,会发现冰棍周围出现“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液化;放出。
9.(2017秋?东城区校级期中)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体育比赛中,有时候运动员突然受伤,医护人员在实施急救时,常常会对着受伤部位喷一种雾状的药剂,如图所示。运动员如果伤得不太重,经过这种紧急救治,往往能重返赛场,坚持比赛。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神奇的药剂?为什么能对伤痛产生这么大的效果?
原来,这是一种叫作氯乙烷(C2H5Cl)的有机物。它的熔点是﹣138.7℃、沸点只有12.3℃,所以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通常它以液态形式被储存在压强较大的金属罐中。在喷出来一刹那,压强减小且由于接触到温暖的皮肤,氯乙烷立刻变成气体,由液体变成气体的氯乙烷从运动员受伤部位的皮肤上吸收了大量热量,使受伤的部位温度迅速降低,神经被麻痹,于是疼痛就迅速缓解了,到比赛结束以后,运动员还要接受正式的治疗。
(1)氯乙烷在常温常压下的存在形式是   态。
(2)氯乙烷喷到运动员受伤的部位后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在这个过程中氯乙烷从皮肤上   大量热量。
【解答】解:
(1)由题意可知,氯乙烷在常温常压下的存在形式是气态,储存在金属罐中的氯乙烷是液态;
(2)氯乙烷喷到运动员受伤的部位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从液态变为气态,在这个过程中氯乙烷从皮肤上吸收大量热量。
故答案为:(1)气;(2)汽化;吸收。
10.(2018秋?江都区期中)奥运火炬由上下两个外壳、燃烧器和燃料罐几个部分组成。组装火炬时将燃烧器和燃料罐连接,燃烧器上的导热棒上端靠近火焰,下端贴在燃料罐的侧壁上。火炬所用的燃料丙烷在常温下为气态,我们采用   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装入罐中,使用时,液态丙烷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以供燃烧,这里导热棒的作用是防止手   (冻伤/烫伤)。若一小孩臀部将丁烷打火机压在下面焐炸,致使屁股局部速   成伤(填“冻”或“烫”),因为   
【解答】解:(1)液化石油气就是利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气体液化的,使用时,液态丙烷会汽化成气体以供燃烧,汽化吸热降温,因此这里导热棒的作用是防止手冻伤;
(2)焐炸是因为打火机内丁烷液体变热汽化,体积增加,压强增大而爆炸,丁烷外泄后迅速汽化吸热,由于吸热速度快而使屁股局部速冻成伤。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汽化;冻伤;冻;汽化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