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现象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圆形的
B.从飞机上看地面,地面是弧形的,说明地球是球体
C.早上太阳由东方升起,晚上太阳于西方落下,说明地球是球体
D.看到远航归来的船只最先出现桅杆,渐渐地才能看见整个船只
【答案】C
【解析】
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例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早上太阳由东方升起,晚上太阳于西方落下,说明地球是自西向东转,故答案选C。
2.流线图能比较好的表达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下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流线图,其中错误的是( )
A.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地球是个球体→地球是个椭球体
B.人类对细胞的认识过程经历了:发现细胞→细胞里有什么→细胞是什么
C.人体皮肤由外而内依次是: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
D.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由近到远依次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牛科
【答案】C
【解析】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A正确;人类对细胞的认识过程经历了:发现细胞→细胞里有什么→细胞是什么故 B正确;人体皮肤由外而内依次是: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故C错误;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动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等级越大,动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由近到远依次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牛科,故D正确。依据题意,故选:C。
3.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核-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
【答案】C
【解析】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所以选C。无图考图,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灵活运用于分析解答。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和地壳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
4.读经纬网图判断,四位同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小敏:我的经纬度是(20°N、40°W)
B.小东:我地处北温带,四季分明,属中纬度
C.小伟:我同时站在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
D.小雨:我地处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
【答案】C
【解析】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图中小伟位于0°经线,属于东半球,并不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故C错误。故选C。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B.每条经线长度相等,每条纬线的长度也相等
C.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形越平坦
D.闭台等高线的中心肯定是山地
【答案】C
【解析】A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A不符合题意;
B 每条经线长度相等,但每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分别向南北方向递减,B不符合题意;
C 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形越平坦,越密的地方越陡峭,C符合题意;
D 闭合等高线 如果是从外向内递减的话中心是盆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经线圈都等长,所有纬线圈也等长
B.地球仪上可以画出180条纬线和360条经线
C.1:1000000的地理含义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
D.大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内容较简略
【答案】C
【解析】
在地球仪上,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纬线的长度不相等,最长的是赤道,故A叙述错误;
地球仪上,经纬线有无数条,故B叙述错误。
一千万分之一是数字式,文字式是指用汉字描述的,如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0千米,故C正确。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故D错误。
7.下列岩石中以肉红色、浅灰色为主,有明显矿物晶体颗粒的是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答案】A
8.地球的岩石圈 ( )
A.就是指地壳 B.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C.包括地壳和地幔的全部 D.是地球内部圈层的总称
【答案】B
【解析】
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故选B。
9.据美国《波士顿邮报》报道,自从进入 2015 年以来,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火山喷发事件。
(1)历史上,智利南部的卡尔布科火山曾爆发过 36 次,今年 4 月 23 日,卡尔布科火山再 次喷发。卡尔布科火山是一座( )
A.活火山 B.死火山 C.休眠火山
【答案】A
【解析】
根据火山的活动情况,一般分为:活火山——现在尚在活动或周期性不断活动的火山;休眠火山——有史以来曾经活动,但长期处于静止状态的火山;死火山——史前曾经喷发,但有史以来未活动的火山。
10.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应很好地认识它。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
B.地球上的自然灾害都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C.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D.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答案】B
【解析】
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故A正确;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气候灾害、生态灾害等,其中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是地质灾害,故B错误;全球由六大板块及若干小板块组成,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故C、D正确。故选B。
11.我们可以在浙江省余姚龙泉山的岩壁中,看到一条条含有螺蚌壳和鹅卵石的条带状岩层,这能说明
A.螺蚌等生物原来是生活在山崖上的 B.地形是在变化的,海陆也会发生变迁
C.地形是稳定不变的 D.地形发生的改变都很剧烈
【答案】B
【解析】
在浙江省余姚龙泉山的岩壁中,看到一条条含有螺蚌壳和鹅卵石的条带状岩层,这说明余姚龙泉山曾经是海洋,地形是不断变化的,海陆也会发生变迁。故选B。
12.某地区发现大量的含煤地层,可推断其古代地理环境是
A.珊瑚繁生的浅海 B.辽阔的温带草原
C.干燥的热带沙漠 D.湿热的茂密森林
【答案】D
【解析】
已知,含煤层是含有煤层或炭质岩岩层的一组沉积岩层。因此该地的古地理环境中应该有森林的生长,后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而下沉到地层内形成。珊瑚繁生的浅海不适宜生长森林,故A错误;辽阔的温带草原植被是草原,为干旱气候,不适宜森林生长,故B错误;,干燥的热带沙漠,不适宜森林生长,故C错误;湿热的茂密森林有形成煤炭的物质来源,故D正确;故选D。
13.植被的破坏容易引发泥石流,对泥石流的防治工作,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下列行为不恰当的( )
A.打草稿纸时充分利用纸张的正反面 B.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
C.旅行时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 D.将废报纸送到回收站
【答案】B
【解析】
A.打草稿纸时充分利用纸张的正反面可以节约纸张,利于节约能源。故做法正确;
B. 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会造成资源浪费。故做法错误;
C. 旅行时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利于保护环境。故做法正确;
D. 将废报纸送到回收站属于废物再利用,利于节约能源。故做法正确。
故选B。
14.遇到泥石流或山体滑坡,下列脱险逃生的办法不妥当的是( )
A.逃生时要保护好头部 B.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
C.在沟中尽快跑到房顶 D.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
【答案】C
15.山上发生了泥石流,而此时你恰好在泥石流的路径中央,此时你该沿哪个方向逃跑( )
A.迎着泥石流的方向跑 B.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
C.垂直于泥石流的方向跑 D.沿与泥石流成一定角度的方向跑
【答案】C
16.如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公里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支持了( )
A.大陆漂移说 B.地球是一个椭圆体
C.4百万年前,大西洋的形成 D.海水对地形有侵蚀作用
【答案】A
【解析】
洋中脊是洋底扩张的中心和新地壳产生的地带,故选择答案A。
17.(2016?湖州)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B.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
C.地球上的大部分淡水曾是海洋水的一部分 D.地球上的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答案】B
【解析】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地球上的大部分淡水曾是海洋水的一部分;地球上的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该地区地壳活跃。
18.下列地形部位的名称与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相符的是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答案】B
【解析】
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图①和②中的虚线处的等高线都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图③中字母所在的位置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图④中字母所在的位置位于几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鞍部。根据题意,故选:B。
19.我国南北距离约5 500千米,东西距离约5 000千米,在一张长宽都为10厘米的纸上绘制中国地图适用的比例尺是
A.1∶5 500 B.1∶11 000 C.1∶60 000 000 D.1∶6 000 000
【答案】C
【解析】
已知实际距离为5500千米=550000000厘米,图上距离为10厘米,根据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的比值。可知比例尺为1:55000000。结合题意。故选C。
20.如图所示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由图可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
A.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B.地中海的面积将来会扩大
C.阿拉伯半岛将会在地球上消失
D.红海的面积将来会缩小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尔卑斯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板块的碰撞挤压使得地壳隆起,形成山脉,A选项符合题意。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的挤压运动将使得地中海的面积越来越小,B选项排除。阿拉伯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的内部,地壳较为稳定,C选项排除。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的张烈运动,将使得红海的面积越来越大,最终会形成大洋。故D项错误。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①处的岩石类型是___,②处岩石类型是___。
(2)①处岩石转化为②处岩石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形成N处的地质构造的地质作用________。(填内力或外力)
【答案】岩浆岩 沉积岩 外力 内力
【解析】
(1)结合材料可知,①是岩浆岩,②是沉积岩。
(2)从图中可知,①处岩层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而②处的岩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是沉积岩,由岩浆岩形成沉积岩的地质作用是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N处的地质构造是断层,形成断层的地质作用是内力作用(地壳运动)。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厦门位于台北的_______方向。
(2)如果用图中比例尺画你学校的平面图,合适吗?_______为什么?_______。
(3)图中高雄到厦门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两地实际直线距离大约为______千米.
【答案】西南 不合适 因为学校范围小,应选择大比例尺 300
【解析】
(1)读图可以知道,图中的比例尺是用线段式表示的,用文字式表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用数字式表示为:1:10000000.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据此读图可以知道,厦门位于台北的西南方向。
(2)如果用图中比例尺画你学校的平面图不合适;因为学校范围小,应选择大比例尺。
(3)图中的比例尺是线段式,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若厦门到高雄的直线距离是3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是300千米。
23.读图,并回答问题。
(1)甲图中①点的经纬度是______。②点位于东西半球中的_______半球。
(2)乙图所示三个图幅大小相同的 “城市规划”地图,三个城市中,________城区面积最大。
【答案】(1)① 90°W、10°N ② 西 (2) B
【解析】
(1)甲图中的两条纬线上标注的两个纬度都是10°,按照“上北下南”的原则,①所在的纬度为10°N,②所在的纬度为10°S;两条经线标注90°和100°,按照“左西”的原则判断两条经线分别为90°W和100°W。据此读出①点的经纬度是90°W、10°N。②点的经度是100°W,属于西半球。
(2)三个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图示范围越小,图示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图示范围越大,图示内容越简略。B图比例尺最小,所以图示范围最大,B图所显示的城区面积最大。
24.在我国很多地区,每年都会发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1)地震是由于地壳岩石在地球的______(填“内力”或“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起的震动现象。它是地壳变动的有力证据,下列现象也能作为证据的是_______。
A.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
B.在华山的悬崖峭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
C.2018年6月巴厘岛东部的阿贡火山喷发;
D.甘肃省舟曲县曾经爆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
(2)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
①连续多日的强降水 ②地形坡度较大 ③植被茂盛 ④土质疏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 内力 ABC (2)C
【解析】
(1)地震和火山是由于地球板块的运动产生的现象,所以地震是由于地壳岩石在地球的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起的震动现象。地壳变动的有力证据中,A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地壳的抬升,属于地壳运动;B在华山的悬崖峭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是地壳相互挤压形成的,属于地壳运动;C火山喷发,属于地壳运动;D山洪泥石流属于外力作用,与地壳运动无关,故能证明地壳运动的证据有ABC。
(2)滑坡、泥石流是属于地质灾害,一般降水量大且集中、坡度大、植被少、土质疏松的地方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故①②④正确,选C。
25.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______学说.该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______层上.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__________板块.
【答案】板块构造; 软流; 太平洋
【解析】
【解答】
板块构造说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洋扩张说的基础上创立的,该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26.小周对于研究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与地球上二氧化碳(C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很有兴趣,他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两幅曲线图.问题1:小周从曲线图中得出结论.认为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的上升、显然是由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而引起的,图中的什么信息支持小周的结论? .问题2:小周的同学小丽却不同意他的观点,她比较了两幅图的曲线,指出其中有些信息并不符合小周的结论.请从曲线图中举出一项不符合小周结论的信息. .问题3:小周在图书馆又找到了很多人类活动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实例.他可能找到的例子是 .
【解答】解:(1)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的上升、显然是由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而引起的,图中所示当排放量增加时,温度升高;(2)1910年-1920年之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小,但温度仍在升高;(3)森林资源具有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森林面积减少也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一个原因.故答案为:(1)当排放量增加时,温度升高;(2)1910年-1920年之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小,但温度仍在升高;(3)森林面积减少.
三、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
27.某班学生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纸张和书本做了一个实验,课桌上有一本书和一张纸.阅读示意图,回答问题.
(1)实验中的纸张(书本)代表了地球上的板块,地球上共有__________大板块,图甲实验反映了板块的__________运动 (选填“碰撞”或“张裂”);
(2)图乙实验反映了板块的运动在地球上会产生__________现象(填写“隆起形成山脉”或“形成新的海洋”).
【答案】六; 碰撞; 形成新的海洋
【解析】
(1)地球上共有六大板块.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有的碰撞挤压,有的张裂拉伸,地壳比较活跃;图甲实验反映了板块的碰撞挤压。(2)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张裂拉伸能形成新的海洋;图乙实验反映了板块的张裂拉伸,这种运动在地球上会形成新的海洋.
2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岩石的外观并根据其外观特征判断,属于岩浆岩的有 ,判断依据是 。
(2)观察岩石的外观并根据其外观特征判断,属于沉积岩的有 ,判断依据是 。
【答案】()C 、 E 、 F ;有明显的气孔或柱状结构 . (2) A 、 B 、 D ;有明显的层状结构或化石
【解析】
如何判断岩石属于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结构上来说,侵入的岩浆岩里面的矿物应该是较均匀的分布,岩石呈现块状,而喷出的流纹岩中会呈现一些流动构造;以及喷出的安山岩和玄武岩中会有气孔和杏仁状构造,这种特殊的结构构造也是它们的鉴定标志;构造上沉积岩一般都呈现层状构造,沉积岩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生物的出现,尤其在碳酸盐岩里面贝壳等生物的出现很普遍,这是一大鉴别标志;鉴别变质岩更主要的依据是其结构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很多都具有片状结构。
四、简答题(每空2分,共26分)
29.如图所示是某市区部分平面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若公园的位置可表示为(2,1),那么市政府可表示为______,动物园可表示为______,图书馆可
表示为______。
(2)商业大厦的东北方是________,客运站位于商业大厦的________方向,市政府在________的西南方向,在________的东南方向。
(3)若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0.5 cm,则火车站到中国银行的图上距离是________cm,实际距离为________km。
(4)找出图中两处距离相同的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0,0); (9,3); (2,2) 动物园; 正北; 公园; 中国银行 4; 40 图书馆与火车站、火车站与客运站
【解析】
(1)若公园的位置可表示为(2,1),那么市政府可表示为(0,0);动物园可表示为(9,3);图书馆可表示为(2,2)。
(2)商业大厦的东北方是动物园;客运站位于商业大厦的正北方向,市政府在公园的西南方向,在中国银行的东南方向。
(3)若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0.5 cm,则火车站到中国银行的图上距离是4cm,实际距离为40km。
(4)找出图中两处距离相同的地点图书馆与火车站、火车站与客运站。
30.某校学生于6月14日至17日在我国甘肃敦煌研学,研学时拍摄了骆驼在沙漠中行进的照片,如图所示。
(1)形成图示地形的外力因素主要是________ 。
(2)研学期间当地昼夜长短的特点是________ 。
(3)骆驼的耳孔内布满绒毛,睫毛长而密,可以防止风沙的进入。驼峰中的脂肪分解能供给生命所需的能量和水分。这些结构和生理特点是长期________的结果。
【答案】风力(作用) 昼长夜短 自然选择(选择)
【解析】
(1)从图中沙丘的形状和方向可以看出,沙漠地形的形成的外力因素是风力(作用);
(2)6月份时太阳直射点靠近北回归线,甘肃的昼夜长短的特点是昼长夜短;
(3)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生理结构和特点是自然选择(选择)的结果。
绝密★启用前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现象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圆形的
B.从飞机上看地面,地面是弧形的,说明地球是球体
C.早上太阳由东方升起,晚上太阳于西方落下,说明地球是球体
D.看到远航归来的船只最先出现桅杆,渐渐地才能看见整个船只
2.流线图能比较好的表达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下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流线图,其中错误的是( )
A.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地球是个球体→地球是个椭球体
B.人类对细胞的认识过程经历了:发现细胞→细胞里有什么→细胞是什么
C.人体皮肤由外而内依次是: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
D.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由近到远依次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牛科
3.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核-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
4.读经纬网图判断,四位同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小敏:我的经纬度是(20°N、40°W)
B.小东:我地处北温带,四季分明,属中纬度
C.小伟:我同时站在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
D.小雨:我地处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B.每条经线长度相等,每条纬线的长度也相等
C.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形越平坦
D.闭台等高线的中心肯定是山地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经线圈都等长,所有纬线圈也等长
B.地球仪上可以画出180条纬线和360条经线
C.1:1000000的地理含义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
D.大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内容较简略
7.下列岩石中以肉红色、浅灰色为主,有明显矿物晶体颗粒的是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8.地球的岩石圈 ( )
A.就是指地壳 B.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C.包括地壳和地幔的全部 D.是地球内部圈层的总称
9.据美国《波士顿邮报》报道,自从进入 2015 年以来,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火山喷发事件。
(1)历史上,智利南部的卡尔布科火山曾爆发过 36 次,今年 4 月 23 日,卡尔布科火山再 次喷发。卡尔布科火山是一座( )
A.活火山 B.死火山 C.休眠火山
10.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应很好地认识它。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
B.地球上的自然灾害都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C.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D.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11.我们可以在浙江省余姚龙泉山的岩壁中,看到一条条含有螺蚌壳和鹅卵石的条带状岩层,这能说明
A.螺蚌等生物原来是生活在山崖上的 B.地形是在变化的,海陆也会发生变迁
C.地形是稳定不变的 D.地形发生的改变都很剧烈
12.某地区发现大量的含煤地层,可推断其古代地理环境是
A.珊瑚繁生的浅海 B.辽阔的温带草原
C.干燥的热带沙漠 D.湿热的茂密森林
13.植被的破坏容易引发泥石流,对泥石流的防治工作,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下列行为不恰当的( )
A.打草稿纸时充分利用纸张的正反面 B.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
C.旅行时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 D.将废报纸送到回收站
14.遇到泥石流或山体滑坡,下列脱险逃生的办法不妥当的是( )
A.逃生时要保护好头部 B.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
C.在沟中尽快跑到房顶 D.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
15.山上发生了泥石流,而此时你恰好在泥石流的路径中央,此时你该沿哪个方向逃跑( )
A.迎着泥石流的方向跑 B.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
C.垂直于泥石流的方向跑 D.沿与泥石流成一定角度的方向跑
16.如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公里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支持了( )
A.大陆漂移说 B.地球是一个椭圆体
C.4百万年前,大西洋的形成 D.海水对地形有侵蚀作用
17.(2016?湖州)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B.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
C.地球上的大部分淡水曾是海洋水的一部分 D.地球上的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18.下列地形部位的名称与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相符的是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19.我国南北距离约5 500千米,东西距离约5 000千米,在一张长宽都为10厘米的纸上绘制中国地图适用的比例尺是
A.1∶5 500 B.1∶11 000 C.1∶60 000 000 D.1∶6 000 000
20.如图所示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由图可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
A.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B.地中海的面积将来会扩大
C.阿拉伯半岛将会在地球上消失
D.红海的面积将来会缩小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①处的岩石类型是___,②处岩石类型是___。
(2)①处岩石转化为②处岩石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形成N处的地质构造的地质作用________。(填内力或外力)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厦门位于台北的_______方向。
(2)如果用图中比例尺画你学校的平面图,合适吗?_______为什么?_______。
(3)图中高雄到厦门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两地实际直线距离大约为______千米.
23.读图,并回答问题。
(1)甲图中①点的经纬度是______。②点位于东西半球中的_______半球。
(2)乙图所示三个图幅大小相同的 “城市规划”地图,三个城市中,________城区面积最大。
24.在我国很多地区,每年都会发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1)地震是由于地壳岩石在地球的______(填“内力”或“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起的震动现象。它是地壳变动的有力证据,下列现象也能作为证据的是_______。
A.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
B.在华山的悬崖峭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
C.2018年6月巴厘岛东部的阿贡火山喷发;
D.甘肃省舟曲县曾经爆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
(2)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
①连续多日的强降水 ②地形坡度较大 ③植被茂盛 ④土质疏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______学说.该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______层上.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__________板块.
26.小周对于研究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与地球上二氧化碳(C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很有兴趣,他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两幅曲线图.问题1:小周从曲线图中得出结论.认为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的上升、显然是由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而引起的,图中的什么信息支持小周的结论? .问题2:小周的同学小丽却不同意他的观点,她比较了两幅图的曲线,指出其中有些信息并不符合小周的结论.请从曲线图中举出一项不符合小周结论的信息. .问题3:小周在图书馆又找到了很多人类活动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实例.他可能找到的例子是 .
三、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
27.某班学生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纸张和书本做了一个实验,课桌上有一本书和一张纸.阅读示意图,回答问题.
(1)实验中的纸张(书本)代表了地球上的板块,地球上共有__________大板块,图甲实验反映了板块的__________运动 (选填“碰撞”或“张裂”);
(2)图乙实验反映了板块的运动在地球上会产生__________现象(填写“隆起形成山脉”或“形成新的海洋”).
【答案】六; 碰撞; 形成新的海洋
2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岩石的外观并根据其外观特征判断,属于岩浆岩的有 ,判断依据是 。
(2)观察岩石的外观并根据其外观特征判断,属于沉积岩的有 ,判断依据是 。
四、简答题(每空2分,共26分)
29.如图所示是某市区部分平面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若公园的位置可表示为(2,1),那么市政府可表示为______,动物园可表示为______,图书馆可
表示为______。
(2)商业大厦的东北方是________,客运站位于商业大厦的________方向,市政府在________的西南方向,在________的东南方向。
(3)若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0.5 cm,则火车站到中国银行的图上距离是________cm,实际距离为________km。
(4)找出图中两处距离相同的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30.某校学生于6月14日至17日在我国甘肃敦煌研学,研学时拍摄了骆驼在沙漠中行进的照片,如图所示。
(1)形成图示地形的外力因素主要是________ 。
(2)研学期间当地昼夜长短的特点是________ 。
(3)骆驼的耳孔内布满绒毛,睫毛长而密,可以防止风沙的进入。驼峰中的脂肪分解能供给生命所需的能量和水分。这些结构和生理特点是长期________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