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达标测试卷
物质的特性
考试范围:第四章;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人:马鹏炎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 B.沾在物体上的灰尘能被抖掉
C.一根细铅丝很难被拉断 D.两块磁铁放在一起相互排斥
2.对水的沸腾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水分子体积增大 B.水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C.水分子质量变轻 D.水分子空隙发生变化
3.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B.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分子非常小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D.铅柱粘合实验——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4.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毫升,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5.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
A.180秒=180秒×1/60=3分 B.1.8米=1.8×1000 =1800毫米
C.0.5千克=0.5千克×1000克=500克 D.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6.下面是使用天平称物体质量时需要做的几项工作,正确的操作步骤排列是( )
①物体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 ②调节横梁螺母,使横梁平衡
③横梁平衡后,计算砝码和游码的示数,算出物体的质量 ④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7.想测一张邮票的质量,下列方法可采用的是()
A.将一张邮票直接测量 B.测螺帽与一张邮票总质量再减去测得的螺帽质量
C.测10张邮票质量,再除以10 D.测100张相同邮票质量,再除以100
8.为了测量干玉米粒的密度,小丽首先用天平测出一些干玉米粒的质量为33g,接着用一个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用天平测出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128g,然后拧开瓶盖,把这33g干玉米粒全部装进饮料瓶中(玉米粒短时间内吸水可忽略不计),再次拧上盖子,擦干溢出的水,用天平测出此时瓶、瓶中的水和玉米粒的总质量为131g,由此可以算出干玉米粒的密度约为( )
A.0.92×103kg/m3 B.1.1×103kg/m3 C.1.2×103kg/m3 D.11×103kg/m3
9.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发现同学们要用的篮球差气,于是他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当篮球变圆后,仍继续给它打气,则篮球内气体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过程是( )
A.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增大 B.质量增大,体积不变,密度增大
C.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不变 D.无法判断
10.温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放出相等热量后,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关于两种液体的质量m甲、m乙及比热容c甲、c乙,下列关系式中可能成立的是( )
A.m甲<m乙,c甲<c乙 B.m甲=m乙,c甲<c乙
C.m甲<m乙,c甲=c乙 D.m甲>m乙,c甲<c乙
11.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物质甲的比热容为( )
A.2.1×103J/(kg·℃) B.4.2×103J/(kg·℃)
C.1.2×103J/(kg·℃)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12.小乐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某液态物质放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假设每分钟物质向外放出的热量相等,且忽略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物质的固体属于晶体
B.该物质的的熔点是60℃
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持续了25分钟
D.该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大于固态时的比热容
13.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熔点为48℃的海波晶体。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合适人饮用的48℃左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海波( )
A.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B.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C.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D.熔化吸热、液化放热
14.水煎包是东营特色名吃,其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软嫩,皮薄馅大,香而不腻。在水煎包的制作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煎包“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水煎包能被煎成金黄色,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③木柴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④往热锅内倒入水会产生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温度为0℃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冰已不存在,全部变成水
C.水蒸气不存在,只有冰、水混合物 D.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一杯热水拿到冷的空调房内,杯子的外壁会有水蒸气液化形成大量的水珠
C.烧水时,我们看到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D.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17.下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1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车胎爆炸 B.高粱酿酒 C.玻璃破碎 D.干冰升华
19.下列变化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有本质的不同,它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天空中云形变化
C.燃放烟花 D.古画纸张变黄
20.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不考虑空气影响,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儿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6题,每空2分)
21.全球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枢纽工程———我国白鹤滩水电站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按设计,水电站总库容206.27亿立方米, 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289米, 顶宽13米, 最大底宽72米。电站左岸、右岸地下厂房共16台水轮发电机组。建成后具有以发电为主, 兼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航运条件和发展库区通航等综合效益。
(1)水电站库区建成后, 该地区空气湿度会增大, 这与水的__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有关。
(2)从压强角度分析说明水电站混凝土双曲拱坝筑成“ 上窄下宽”的好处。______________
(3)水电站枢纽最大总泄洪量约为42000立方米/秒, 泄洪6分钟即可装满一个西湖。若以最大总泄洪量泄洪,6分钟内所泄出水的质量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表示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物质的密度跟体积的关系,从左图中可见,120克D物质的体积是___ _,从右图中可见,斜线部分S的面积表示物质的___ ___。
23.菜油最适宜的烹饪温度在150℃至180℃之间。用天然气将质量为0.02kg的菜油从室温20℃加热到170℃,天然气燃烧释放出的热量有60%被菜油吸收,则菜油吸收了______J热量,燃烧了______m3的天然气。[取c菜油=2.0×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4×107J/m3]
24.一个瓶身为圆柱体的玻璃瓶(厚度不计)内装有600g的水,将瓶盖盖好后正放和倒置时水面到瓶底的距离如图所示,现在向瓶内投入质量为20g的玻璃球,当投入24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球后水面刚好与瓶口相平。玻璃瓶的容积是________cm3 , 瓶中水的体积和瓶子的容积之比为________;玻璃球的密度是________g/cm3。
25.某班同学在“探究某种液体的特性”的实验中,利用天平和一个可以直接读出液体体积的医用注射器进行多次测量。
(1)某次实验操作如下:用注射器吸取一部分液体(如图甲,注射器内没有空气),将装有液体的注射器放在已调平的天平左盘称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图可读出注射器内液体体积为15毫升,注射器的总质量为___克。
(2)多次如上测量,得到注射器的总质量与对应的液体体积,画出如图丙所示图像,由此可得到该液体的密度是___千克/米3。
(3)受此实验启发,小明只用该注射器和部分纯净水在家里测出了冰的密度。他的做法是:在注射器内装18毫升的水,将注射器放入冰箱冷冻室足够时间,取出后测出冰的体积是20毫升,请计算冰的密度。
26.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如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获取淡水。回答问题:
(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_____,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_____,形成小水滴。
(3)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_____(填“淡水”或“海水”)。
三、探究题(共3题,每空1分)
27.小明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如图甲),以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本实验需要用到天平这一测量工具,目的是______。
(2)加热10min,水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煤油的比热容是_______J/(kg·℃)。[c水=4.2×103J/(kg·℃)]
(4)若本实验共消耗酒精20g,则这些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J。(q酒精=3.0×107J/kg)
28.小光同学想测出一个实心塑料球的密度,但是发现塑料球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于是小光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a所示。记录塑料球的质量为m;
B.把适量的水倒进量筒中如图b所示,记录此时水的体积为V1;
C.用细线在塑料球下吊一个小铁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c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2;
D.取出塑料球,把小铁块单独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d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3;
E.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结果。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多余的步骤是_____(填字母)。
(2)实验中用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m=_____g,塑料球的密度ρ=_____kg/m3。此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
(3)在交流时小华认为,本题所用器材中,不用天平,也能测出该塑料球的密度,只需在B、C、D三个步骤中再增加一个步骤。请你写出这个步骤:_____根据你补充的步骤,写出计算塑料球密度的表达式ρ球=_____。(用字母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
29.在一次洞穴探险中,迈克和队友失去了联系,在洞中转来转去找不到洞口,这时他用了一个方法很快找到了洞口:用手指蘸一些急救包中的消毒酒精,竖在空中,凭手感觉可以判定从洞外吹来的风的方向,顺着这个方向就可找到洞口。手指蘸了酒精后能判定风向,这是因为:
(1)有风的一侧空气流动_______(选填“快”或“慢”)酒精蒸发______(选填“快”或“慢”)。
(2)酒精蒸发时_______热量,使手指表面温度_______。
四、简答题(共2题,30题6分,31题7分)
30.鉴别玉石的真假,有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测定密度,网络上有个测密度的方法,步骤如下:
(1)使用一台电子秤,取一个杯子,注入适量的水,把杯子放在电子秤上,归零,如a图;
(2)把绑了线的玉石放入水杯中,沉底,如b图,读数为8.4g;(细线不计)
(3)手握细线把玉石拎起来,不碰杯底,也不露出水面,如c图,读数为2.4g;
(4)计算:把b图中的读数除以c图中的读数,即可得到玉石的密度。
请你运用学过的知识,写出计算过程证明这个方法的合理性。(注意:只用步骤(4)算出结果不得分。)(ρ水=1g/cm3)________
31.有一款太阳能热水器,铭牌上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将它安装在阳光充足的水平台面上,并装满水。
型号
JL8801A
水容量/L
80
自身质量/kg
50
(1)某地区(晴天)一天中接收的太阳能3.36×107J,接收的太阳能,如果由燃烧煤气(热值q=4.2×107J/kg)来获得,则需要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煤气?__________________
(2)装满的水质量是多少千克?________________
(3)若这一天中接收的太阳能有60%被热水器中的水吸收,则可使初温为20℃的水温度升高到多少度? _______ [c=4.2×103J/(kg·℃)
绝密★启用前
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达标测试卷
物质的特性
考试范围:第四章;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人:马鹏炎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 B.沾在物体上的灰尘能被抖掉
C.一根细铅丝很难被拉断 D.两块磁铁放在一起相互排斥
【答案】A
【解析】
A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故A选项符合题意;
B. 附在物体上的灰尘能被抖掉,说明引力非常小,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 一根细铅丝很难被拉断,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 两块磁铁放在一起相互排斥,是因为同名磁极相互靠近,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2.对水的沸腾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水分子体积增大 B.水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C.水分子质量变轻 D.水分子空隙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水沸腾是物理变化,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从微观角度看,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故选D。
3.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B.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分子非常小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D.铅柱粘合实验——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答案】C
【解析】
A、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是因为人体气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警犬闻到人体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B、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非常小,故正确;
C、、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时间隔变大,所以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故解释不正确;
D、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正确;
故选C。
4.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毫升,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答案】C
【解析】
A.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动,因为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此选项正确;
B. 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毫升,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因为一部分酒精分子占据了水分子的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占据了酒精分子的间隔,此选项正确;
C.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此选项错误;
D.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此选项正确。
故选C。
5.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
A.180秒=180秒×1/60=3分 B.1.8米=1.8×1000 =1800毫米
C.0.5千克=0.5千克×1000克=500克 D.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答案】D
6.下面是使用天平称物体质量时需要做的几项工作,正确的操作步骤排列是( )
①物体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 ②调节横梁螺母,使横梁平衡
③横梁平衡后,计算砝码和游码的示数,算出物体的质量 ④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答案】B
【解析】
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可知正确的步骤应是:④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②调节横梁螺母,使横梁平衡;①物体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③横梁平衡后,计算砝码和游码的示数,算出物体的质量;故应选B。
7.想测一张邮票的质量,下列方法可采用的是()
A.将一张邮票直接测量 B.测螺帽与一张邮票总质量再减去测得的螺帽质量
C.测10张邮票质量,再除以10 D.测100张相同邮票质量,再除以100
【答案】D
【解析】
A.一张邮票的质量小于天平的感量,不可能用天平直接测量。此选项办法不可采用。
B.由于一张邮票的质量太小,所以测螺帽与一张邮票总质量与测螺帽的质量差别不大,故此选项办法不可采用。
C.一张邮票质量太小,10张邮票的质量仍小于天平的感量,故此选项办法不可采用。
D.称量100张相同邮票的质量,用所得结果除以100,即得一张邮票的质量,此选项所述办法可以采用。
8.为了测量干玉米粒的密度,小丽首先用天平测出一些干玉米粒的质量为33g,接着用一个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用天平测出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128g,然后拧开瓶盖,把这33g干玉米粒全部装进饮料瓶中(玉米粒短时间内吸水可忽略不计),再次拧上盖子,擦干溢出的水,用天平测出此时瓶、瓶中的水和玉米粒的总质量为131g,由此可以算出干玉米粒的密度约为( )
A.0.92×103kg/m3 B.1.1×103kg/m3 C.1.2×103kg/m3 D.11×103kg/m3
【答案】B
【解析】瓶中放入干玉米粒后,溢出水的质量:
m水=(128g+33g)﹣131g=30g,
由ρ=可得,干玉米粒的体积:
V玉米=V水===30cm3,
干玉米粒的密度:
ρ玉米===1.1g/cm3=1.1×103kg/m3.
故选B.
9.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发现同学们要用的篮球差气,于是他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当篮球变圆后,仍继续给它打气,则篮球内气体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过程是( )
A.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增大 B.质量增大,体积不变,密度增大
C.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因为篮球变圆后,容积不会增大,所以当篮球变圆后,继续给它打气气体的体积不变,但是所含的物质多了,所以气体的质量变大;又因为密度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而质量变大,体积不变,所以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增大,故气体的密度增大,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10.温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放出相等热量后,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关于两种液体的质量m甲、m乙及比热容c甲、c乙,下列关系式中可能成立的是( )
A.m甲<m乙,c甲<c乙 B.m甲=m乙,c甲<c乙
C.m甲<m乙,c甲=c乙 D.m甲>m乙,c甲<c乙
【答案】D
【解析】
甲、乙两个物体初温t0甲=t0乙,放出热量后,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说明甲乙降低的温度关系为:Δt甲<Δt乙,又知放出热量Q甲=Q乙,由Q放=cmΔt可知;c甲m甲>c乙m乙;
AC.若质量关系m甲<m乙,则c甲>c乙,故A错误,故C错误;
B.若质量关系m甲=m乙,则c甲>c乙,故B错误;
D.若质量关系m甲>m乙,则c甲<c乙,故D正确;
11.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物质甲的比热容为( )
A.2.1×103J/(kg·℃) B.4.2×103J/(kg·℃)
C.1.2×103J/(kg·℃)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
由图象可知: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水温度升高60℃需要20min,物质甲温度升高60℃需要10min.
所以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关系为:Q水吸=2Q甲吸.
由热量计算公式Q=cm△t,得:c=.
即:c水=2c甲.
所以c甲=c水=×4.2×103J/(kg?℃)=2.1×103J/(kg?℃).
12.小乐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某液态物质放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假设每分钟物质向外放出的热量相等,且忽略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物质的固体属于晶体
B.该物质的的熔点是60℃
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持续了25分钟
D.该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大于固态时的比热容
【答案】C
【解析】
A. 从图象上看,有一段水平的线段,表示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是晶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该物质凝固时温度是60℃,即凝固点或熔点是60℃,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用了20min?10min=10min,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整个放热过程中,由图象知,相同质量m的晶体在固态时放出相等的热量Q时温度下降的快,在液态时放出相等的热量Q时温度下降的慢,由Q=mc△t知,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3.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熔点为48℃的海波晶体。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合适人饮用的48℃左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海波( )
A.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B.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C.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D.熔化吸热、液化放热
【答案】B
【解析】
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的是48℃的海波晶体,开水倒入杯中后,海波会从水中吸收热量,能使水温会迅速降至适合人饮用的48℃左右,又因为海波在凝固过程中会放热且温度不变,所以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
故选B。
14.水煎包是东营特色名吃,其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软嫩,皮薄馅大,香而不腻。在水煎包的制作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煎包“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水煎包能被煎成金黄色,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③木柴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④往热锅内倒入水会产生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①水煎包“香气四溢”,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①符合题意;②水煎包能被煎成金黄色,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而不是低,故②不合题意;③木柴燃烧时发生了化学变化,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③符合题意;④往热锅内倒入水会产生大量的“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④不合题意;故选项ACD不合题意,选项B符合题意
15.温度为0℃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冰已不存在,全部变成水
C.水蒸气不存在,只有冰、水混合物 D.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答案】D
【解析】
0℃既是冰的熔点,也是水的凝固点,当温度为0℃时,冰可能处于固态或者液态,或者冰水混合物状态;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因此存在0℃的水蒸气。故ABC不正确,D正确。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一杯热水拿到冷的空调房内,杯子的外壁会有水蒸气液化形成大量的水珠
C.烧水时,我们看到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D.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答案】D
【解析】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非常低的玻璃凝华而成的,故A错误;
B.热水拿到冷的空调房内,杯子上方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大量的水珠,但杯子的外壁不会出现水珠。故B错误;
C.烧水时,我们看到冒“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由于水蒸气先液化为水的过程,也需要放热,故D正确。
17.下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答案】B
【解析】
A.冰化成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
D.“雾凇”是固态小冰晶,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1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车胎爆炸 B.高粱酿酒 C.玻璃破碎 D.干冰升华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车胎爆炸;玻璃破碎;干冰升华这三个变化都属于物质的状态和形态的改变,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
19.下列变化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有本质的不同,它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天空中云形变化
C.燃放烟花 D.古画纸张变黄
【答案】B
【解析】
A、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B、天空中的云形变化是水蒸气的位置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燃放烟花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D、纸张变黄是纸张发生了缓慢氧化,故是化学变化。故选B。
20.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不考虑空气影响,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儿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答案】C
【解析】
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在冰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为0℃,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能达到熔点0℃,但试管中的冰和烧杯中的冰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冰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6题,每空2分)
21.全球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枢纽工程———我国白鹤滩水电站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按设计,水电站总库容206.27亿立方米, 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289米, 顶宽13米, 最大底宽72米。电站左岸、右岸地下厂房共16台水轮发电机组。建成后具有以发电为主, 兼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航运条件和发展库区通航等综合效益。
(1)水电站库区建成后, 该地区空气湿度会增大, 这与水的__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有关。
(2)从压强角度分析说明水电站混凝土双曲拱坝筑成“ 上窄下宽”的好处。______________
(3)水电站枢纽最大总泄洪量约为42000立方米/秒, 泄洪6分钟即可装满一个西湖。若以最大总泄洪量泄洪,6分钟内所泄出水的质量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汽化(2)从坝体对地基的作用看,坝体上窄下宽,可以增大 地基的受力面积,减小坝体对地基的压强。从水对坝体的作用看,因为水的压强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水以大坝下部的压强较大,对大坝上部的压强小。所以,大坝通常长成上窄下宽的形状。(3)1.512×1010千克
【解析】
(1)空气湿度大,即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大,原因是水吸收热量后汽化为水蒸气弥漫在空气中;
(2)从坝体对地基的作用看,坝体上窄下宽,可以增大地基的受力面积,减小坝体对地基的压强;从水对坝体的作用看,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大坝通常筑成上窄下宽的形状,可以承受更大的液体压强;
(3)V=42000米3/秒×6×60秒=1.512×107米3
m=ρV=1.0×103千克/米3×1.512×107米3=1.512×1010千克
答:6分钟所泄出水的质量为1.512×1010千克。
22.如图表示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物质的密度跟体积的关系,从左图中可见,120克D物质的体积是___ _,从右图中可见,斜线部分S的面积表示物质的___ ___。
【答案】200Cm3、质量
23.菜油最适宜的烹饪温度在150℃至180℃之间。用天然气将质量为0.02kg的菜油从室温20℃加热到170℃,天然气燃烧释放出的热量有60%被菜油吸收,则菜油吸收了______J热量,燃烧了______m3的天然气。[取c菜油=2.0×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4×107J/m3]
【答案】6×103 2.5×10-4
【解析】
试题分析:Q吸=cmΔt=2.0×103J·(kg·℃)-1×0.02kg×(170℃-20℃)=6×103J;
天然气燃烧放出热量Q放=Q吸/η=6×103J/60%=104J;又Q放=qV得:V=Q放/q=104J/4×107J/m3=2.5×10-4m3.
24.一个瓶身为圆柱体的玻璃瓶(厚度不计)内装有600g的水,将瓶盖盖好后正放和倒置时水面到瓶底的距离如图所示,现在向瓶内投入质量为20g的玻璃球,当投入24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球后水面刚好与瓶口相平。玻璃瓶的容积是________cm3 , 瓶中水的体积和瓶子的容积之比为________;玻璃球的密度是________g/cm3。
【答案】800 3:4 2.4
【解析】
[1]由ρ=可得,水的体积:
V水== =600cm3,
因为左图中玻璃瓶下面为柱形,
所以,根据V=Sh可得,玻璃瓶的底面积:
S===20cm2;
右图中倒置时空白部分的体积:
V空=Sh空白=20cm2×10cm=200cm3;
则玻璃瓶的容积:
V容=V水+V空=600cm3+200cm3=800cm3
[2] 瓶中水的体积和瓶子的容积之比为:
V水:V容=600cm3:800cm3=3:4
[3]由题意可知,玻璃球的总体积:
V玻璃球=V空=200cm3;
玻璃球的总质量:
m玻璃球=24×20g=480g,
玻璃球的密度:
ρ===2.4g/cm3。
25.某班同学在“探究某种液体的特性”的实验中,利用天平和一个可以直接读出液体体积的医用注射器进行多次测量。
(1)某次实验操作如下:用注射器吸取一部分液体(如图甲,注射器内没有空气),将装有液体的注射器放在已调平的天平左盘称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图可读出注射器内液体体积为15毫升,注射器的总质量为___克。
(2)多次如上测量,得到注射器的总质量与对应的液体体积,画出如图丙所示图像,由此可得到该液体的密度是___千克/米3。
(3)受此实验启发,小明只用该注射器和部分纯净水在家里测出了冰的密度。他的做法是:在注射器内装18毫升的水,将注射器放入冰箱冷冻室足够时间,取出后测出冰的体积是20毫升,请计算冰的密度。
______________
【答案】24 0.8×103 0.9克/厘米3
【解析】
(1)由题图乙可知, 注射器的总质量为:。
(2)由图丙可知,注射器的质量:,
该液体的密度:
(3)冰的质量: ;
冰的体积: ;
冰的密度: 。
26.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如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获取淡水。回答问题:
(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_____,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_____,形成小水滴。
(3)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_____(填“淡水”或“海水”)。
【答案】蒸发 液化 淡水
【解析】
[1][2][3]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温度升高,会很快的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又会液化成小水滴,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至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
三、探究题(共3题,每空1分)
27.小明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如图甲),以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本实验需要用到天平这一测量工具,目的是______。
(2)加热10min,水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煤油的比热容是_______J/(kg·℃)。[c水=4.2×103J/(kg·℃)]
(4)若本实验共消耗酒精20g,则这些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J。(q酒精=3.0×107J/kg)
【答案】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 等于 98 2.1×103 6.0×105
【解析】(1)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应选取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所以使用天平目的是: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2)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加热10min,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3)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8℃。
当两种液体温度都升高到98℃时,煤油用时10min,水用时20min。即Q水=2Q煤油,
因为Q水=c水m(t -t0),Q煤油=c煤油m(t -t0)
所以c水m(t -t0)=2c煤油m(t -t0),
4.2×103J/(kg?℃)m(98℃-68℃)=2c煤油m(98℃-68℃),
解得:c煤油=2.1×103J/(kg?℃)。
(4)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qm=3.0×107J/kg×0.02kg=6×105J。
28.小光同学想测出一个实心塑料球的密度,但是发现塑料球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于是小光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a所示。记录塑料球的质量为m;
B.把适量的水倒进量筒中如图b所示,记录此时水的体积为V1;
C.用细线在塑料球下吊一个小铁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c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2;
D.取出塑料球,把小铁块单独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d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3;
E.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结果。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多余的步骤是_____(填字母)。
(2)实验中用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m=_____g,塑料球的密度ρ=_____kg/m3。此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
(3)在交流时小华认为,本题所用器材中,不用天平,也能测出该塑料球的密度,只需在B、C、D三个步骤中再增加一个步骤。请你写出这个步骤:_____根据你补充的步骤,写出计算塑料球密度的表达式ρ球=_____。(用字母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
【答案】B 11.2 0.56×103 小 将塑料球放入图b所示的量筒内使其漂浮在水面上,读出量筒示数V4
【解析】
(1)实验中测出塑料球和铁块的总体积及铁块的体积,便可求出塑料球的体积,所以步骤B是多余的;(2)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标尺每一个大格代表1g,每一个小格代表0.2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1.2g.塑料块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10g+1.2g=11.2g.塑料球的体积=V2?V3=46ml?26ml=20ml=20cm3.
ρ===0.56g/cm3=0.56×103kg/m3将塑料球捞出时,上面会沾有水,造成体积测量偏大,由ρ=可知密度测量偏小;(3)若不用天平,利用浮力的方法求出塑料球的质量,让塑料球漂浮在图b的量筒中,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4,塑料球的重力=浮力=塑料球排开水的重力,所以,塑料球的质量=塑料球排开水的质量,所以塑料球的质量:m=(V4?V1)ρ水,
塑料球的体积:V=V2?V3,根据密度公式得,ρ球=.
29.在一次洞穴探险中,迈克和队友失去了联系,在洞中转来转去找不到洞口,这时他用了一个方法很快找到了洞口:用手指蘸一些急救包中的消毒酒精,竖在空中,凭手感觉可以判定从洞外吹来的风的方向,顺着这个方向就可找到洞口。手指蘸了酒精后能判定风向,这是因为:
(1)有风的一侧空气流动_______(选填“快”或“慢”)酒精蒸发______(选填“快”或“慢”)。
(2)酒精蒸发时_______热量,使手指表面温度_______。
【答案】快 快 吸收 降低
【解析】
试题分析: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液体蒸发过程要吸收热量;有风的一侧空气流动快,酒精蒸发快,酒精蒸发要吸收热量,使手指表面温度下降.
四、简答题(共2题,30题6分,31题7分)
30.鉴别玉石的真假,有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测定密度,网络上有个测密度的方法,步骤如下:
(1)使用一台电子秤,取一个杯子,注入适量的水,把杯子放在电子秤上,归零,如a图;
(2)把绑了线的玉石放入水杯中,沉底,如b图,读数为8.4g;(细线不计)
(3)手握细线把玉石拎起来,不碰杯底,也不露出水面,如c图,读数为2.4g;
(4)计算:把b图中的读数除以c图中的读数,即可得到玉石的密度。
请你运用学过的知识,写出计算过程证明这个方法的合理性。(注意:只用步骤(4)算出结果不得分。)(ρ水=1g/cm3)________
【答案】见解析
【解析】
因为:m玉石=8.4g,且:m排=2.4g
则:
V玉石=V排===2.4cm3
故:
ρ玉石===3.5g/cm3。
31.有一款太阳能热水器,铭牌上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将它安装在阳光充足的水平台面上,并装满水。
型号
JL8801A
水容量/L
80
自身质量/kg
50
(1)某地区(晴天)一天中接收的太阳能3.36×107J,接收的太阳能,如果由燃烧煤气(热值q=4.2×107J/kg)来获得,则需要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煤气?__________________
(2)装满的水质量是多少千克?________________
(3)若这一天中接收的太阳能有60%被热水器中的水吸收,则可使初温为20℃的水温度升高到多少度? _______ [c=4.2×103J/(kg·℃)]
【答案】0.8 80 80
【解析】
(1)需要完全燃烧煤气的煤气质量
m===0.8kg
(2)装满的水的质量:
m=ρV=103kg/m3×80×10-3m2=80kg
(3)水一天中吸收的热量:
Q'=ηQ=60%×3.36×107J= 2.016×107J,
由公式Q=cmΔt=cm(t-t0)得:
水升高到的温度:
t=+t0=+20℃=80℃。
答: (1)需要完全燃烧多少0.8千克煤气;
(2)装满的水质量是80千克;
(3)若这一天中接收的太阳能有60%被热水器中的水吸收,则可使初温为20℃的水温度升高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