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0-14 21:4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____色_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叫_____。
化学性质:(1)通常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很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使澄清石灰水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可用于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
(4)可与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冰
CO2+H2O===H2CO3
H2CO3===CO2↑+H2O
CO2+Ca(OH)2===CaCO3↓+H2O
变浑浊
注  意: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与水发生反应有本质上的区别。当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时,仅有少量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其余的仍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
用  途:(1)植物__________的原料;
(2)可用于_______;
(3)生产化肥及作气体肥料;
(4)干冰可作_______剂,可用于___________等。
光合作用
灭火
制冷
人工降雨
2.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危  害:全球气候_______,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使土壤沙漠化,造成农业减产等。
防治措施:减少使用______燃料;大力开发利用_________,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大力___________,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变暖
化石
新能源
植树造林
考点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往图甲的烧杯内缓缓通入CO2,超薄材料做成的内充空气的气球会慢慢浮起,由此得出C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乙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_______(填“上面”或“下面”,下同)的蜡烛先熄灭,________的蜡烛后熄灭。此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下面
上面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某校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塑料瓶(质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分析并推测振荡后塑料瓶将_______,发生该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实验你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____(填“是”或“否”)。你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简述实验操作过程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变瘪
瓶子内压强变小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取少量瓶中的液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变红色,证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考点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充分反应,再加热所得溶液,最后溶液呈( )
A.无色 B.红色
C.蓝色 D.紫色
4.(沈阳中考)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 )
D
C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燃烧更旺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复燃
C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D 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 有气泡逸出
考点3 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
5.(西藏中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低碳”理念的是
( )
A.大力植树造林 B.利用风力发电
C.节约用水用电 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6.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
A.供给呼吸 B.用作气体肥料
C.生产碳酸饮料 D.干冰用于制造舞台烟雾
D
A
7.(台州中考)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
D
8.如图所示,将充满二氧化碳并附有干燥石蕊小花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内液面上升
B.试管内溶液变红色
C.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D
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雪碧中的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猜想:雪碧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雪碧,上下振荡,然后将液体部分挤出,收集到一注射器的气体,问: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其为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Ca(OH)2===CaCO3↓+H2O
将注射器中气体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2)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收集一注射器的CO2,然后将该气体缓慢地通入如图所示的装置后(图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发现:
Ⅰ.棉球②和③均不变红,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棉球①和④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Ⅲ.棉球④比①先变红,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紫色石蕊变红
10.已知A、E、F是单质,其余为化合物,A、B、C、D、E、F六种物质分别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其中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生成B和C,各物质相互之间存在如图关系(“→”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及条件已省略)。
(1)E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写出A物质的一种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M→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类型(填“化合”或“分解”)。
(3)写出D→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七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种,自然界中通过_____________可将C转化为A。
H2
H2CO3===H2O+CO2↑
光合作用
3
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
分解
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11.(攀枝花中考)CO2能使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若用如图装置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碳酸,不是水,也不是二氧化碳。有以下操作,应采取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其中①②③可重复使用)。
①从b端通N2
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广口瓶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CO2
④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广口瓶中
CO2+H2O===H2CO3
④①③①②③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还原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是一种____色____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____,____溶于水。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可 燃 性:燃烧时火焰呈____,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还 原 性:还原氧化铜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毒  性:吸进肺里,能与血液中的________结合,使人体________而中毒。
注  意:利用CO进行实验时,要对尾气进行处理,防止其污染大气,处理方法一般为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3.一氧化碳的用途
用  途:(1)由于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可用作_______。
(2)由于具有还原性,可用于_______工业。

略小

蓝色
2CO+O22CO2
黑色粉末变红
CuO+COCu+CO2
血红蛋白
缺少氧气
燃料
冶金

1.(邵阳中考)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
A.CO2 B.N2
C.O2 D.CO

2.(长沙中考)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D
D
3.对如图实验的分析说明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B.该实验说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该实验说明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需要加热
D.该实验可以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同时又可以充分利用能源
B
4.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转化为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D.反应前后氧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
C
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组成: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
B
6.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体现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_________(填化学性质),写出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处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C处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性
黑色粉末变红
防止CO污染空气
7.将N2、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冷却到室温,剩余气体是( )
A.CO2 B.CO和N2
C.N2 D.CO2和N2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