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
燃 烧: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__。
条 件:(1)物质为_______;(2)与______________接触;(3)温度达到_________。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 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方 法:(1)清除或隔离________;(2)隔绝_______(或_______);(3)使温度降到________以下。
注 意: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在灭火时,只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而不能降低其着火点。
发光
放热
氧化反应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着火点
可燃物
氧气
空气
着火点
3.火灾自救措施
自救措施:(1)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材将火扑灭。
(2)如果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和可能,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____,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________________,蹲下_________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119
湿毛巾捂住口鼻
靠近地面
考点1 燃烧的条件
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聊城中考)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D
C
3.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_______。
(2)能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
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4.(河池中考)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清除可燃物
C.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隔绝空气
5.下列灭火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这一原理的是( )
A.家里煤气起火时,应先关闭阀门
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C
B
6.用下列灭火器给图书馆灭火,不会给图书资料造成损坏的是( )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水基型灭火器 D.高压水枪
7.小文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内容时,做了以下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
(1)以上实验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左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等
考点3 火场安全与自救
8.遇到火灾时,正确处理火险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正确的是( )
A.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遇森林着火时向顺风方向逃离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电器着火,马上用水浇灭
9.当危险发生时,以下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A.煤气泄漏时,打开电灯开关检查漏气管道
B.皮球落到深井里,用绳子把人吊下去捡球
C.地震发生时,在底楼的同学快速跑到空旷的地方
D.火灾发生时,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C
C
10.(兰州中考)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高于240 ℃,红磷就一定能燃烧
B.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
C.浸泡在热水(80 ℃)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也能燃烧
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
11.(江西中考)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的是( )
A
C
12.(百色中考)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两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
(1)燃烧的是____(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____(填序号)。
A.温度降低
B.氧气耗尽
C.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D.着火点升高
(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____(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中,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
a
B
P2O5
13.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①和②两种灭火方式的原理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③是往燃烧的油锅里加水,结果不但没有熄灭锅里的火,还造成图④的后果,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燃烧更猛烈;正确熄灭油锅里火焰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隔离可燃物
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水的密度比油大,下沉,水的沸点比油低导致暴沸,油滴飞溅出来与空气充分接触
盖上锅盖(或加大量青菜)
14.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研究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1)当H2O2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检查上述装置气密性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Y形管中挤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导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烧杯中白磷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此现象能够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证明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手握住Y形管,若观察到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有少量水倒吸入导管中,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需要与氧气接触
烧杯中白磷燃烧时,Y形管中红磷不燃烧
15.下列成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釜底抽薪——隔离可燃物可以灭火
B.钻木取火——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
C.杯水车薪——水少了不能降低温度于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煽风点火——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
B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氧化碳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炭还原氧化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炭还原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炭还原氧化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
爆炸条件: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____________,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易引起爆炸的物质有可燃性的_______、_______等。
爆炸极限:________________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注 意:爆炸有两种:物理性爆炸(如气球的爆炸),和化学性爆炸(如CO不纯,遇明火后发生的爆炸),大多数化学性爆炸是燃烧的一种形式。
急剧地燃烧
粉尘
气体
可燃性气体等
2.安全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必须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特殊场所:在一些特殊场所,如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_____________字样或图标。
严禁烟火
1.(贺州中考)下列图标中,属于“禁止带火种”标志的是( )
2.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液化石油气 B.氢气
C.氧气 D.煤粉粉尘
D
C
3.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常用的家庭燃料,泄露时如果处理不当,常常会酿成悲剧。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在厨房安装报警器,如果报警器显示液化气泄露,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
A.赶紧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找出漏气部位
B.关闭气源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
C.迅速跳窗,逃离现场
D.在厨房内及时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
4.关于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生产使用和运输储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存放时要露天存放,紧密堆积
B.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砸摔和撞击
C.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
D.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B
A
5.(济南中考)了解化学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乘坐公交车时,携带酒精、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
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D.为防止煤气中毒,室内用煤炉取暖时保证烟囱畅通
B
6.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燃爆后容器内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蜡烛熄灭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B
7.如图是研究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
(1)小明迅速压下打气筒内橡皮盘的过程中,橡皮盘下的气体压强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蜡烛在爆炸中的作用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打气筒得到的压缩空气将小罐中的适量面粉吹满整个容器,面粉在容器内迅速燃烧,发生了爆炸。这一现象表明了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由此,面粉厂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哪些?(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变大
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
可燃物的含量是否达到爆炸极限
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因素
要做到人去断电,禁止烟火等(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