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4 16:1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内痛—清政府腐朽的封建专制
外伤—列强的掠夺
结与国之欢心 量中华之物力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地主阶级自救
资产阶级改良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
民权
民生
推翻满清专制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核定地价”“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
三民主义
第9课 辛亥革命
浏萍醴起义
安庆起义
广西起义
广州起义
1.萍浏醴起义
时间

领导人

地点

结果

意义
1906年冬
同盟会 刘道一、蔡绍南
萍乡、浏阳、醴陵
失败,刘道一 等在长沙遇害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声望由此大振
2.安庆起义
时间:
地点:
人物:
3.广西起义
时间:
地点:
人物:
1907年夏
安庆、绍兴
徐锡麟、秋瑾
1907年
广西镇南关
孙中山、黄兴
4.广州黄花岗起义
时间:

地点:

人物:

经过:
1911年4月
广州
孙中山、黄兴、赵声等
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
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
喻培伦
林觉民
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蜇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广西
镇南关起义
广州
黄花岗起义
1906年
1907年
1907年
1911年
刘道一、
蔡绍南
徐锡麟、
秋瑾
孙中山、
黄兴
孙中山、
黄兴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声望大振
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盖,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起义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影响




二、武昌起义
1、条件:
①文学社、共进会的组织
②同盟会的推动
③湖北新军倾向革命
湖北新军,是张之洞在湖北训练的新式军队,也成为了清王朝的掘墓人之一。湖北新军的部分将领曾在日本留学,较早接触到革命思想。
2、过程:
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
夺取军械库
进攻总督衙门
占领武昌城
攻占汉口、汉阳
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10月11日)
湖北军政府旗帜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
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为什么武昌起义后得到各省迅速响应?
材料一:辛亥革命前民谣:
不用掐,不用算
宣统不过两年半
今年猪吃羊
明年种田不纳粮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已失人心
材料二:革命党人那种以满腔热血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志,激起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斗争。
革命人士的不懈努力及大力宣传
材料一:辛亥革命是一场无与伦比的政治大变革……辛亥革命以极小牺牲换来了一个帝制时代的终结,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成功。
——马勇《辛亥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时代意识。随着帝制的取消,附生于帝制的种种丑恶制度也被次第扫除,例如世袭制度、太监制度等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人民版教科书资料卡片
②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闸门
1.(2019陕西14). 中国近代史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 )
①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②结束了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
A. 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
B. 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
C. 反对清朝贵族的统治
D. 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
3.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 “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是指辛亥革命(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