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
孙寺镇谢楼小学 张灵艳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
2、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时,而圆是平面曲线图形,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3、课标要求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使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圆形纸片为主线,采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议议等数学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耳辨析、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并通过多媒体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动手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
4、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圆,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唯物主义观念,通过操作、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半径与直径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学生:圆规、剪的圆形纸片、彩笔、直尺、三角板。老师:圆规、圆形纸、直尺、彩笔、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大小相等的两个圆,课件。
二、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游戏动画导入
森林里举行了一场骑自行车比赛的运动会,小熊小鹿小猴分别骑得圆形椭圆形正方形车轱辘的自行车,大家猜一猜谁会是这轮比赛的金牌获得者?
生:小熊
生:小熊
师:大家都认为小熊骑得圆形车轱辘的自行车跑得最快,那为什么呢?
生:容易滚动
生: ,没有棱没有角
师:椭圆形车轱辘也没有棱没有角,也能滚动呀?为什么就没有圆形车轮运动的快呢?
生:
师:等我们今天学了圆的知识,大家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 探究新知
1、复习回忆
师:大家先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生: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
师:今天我们认识的圆也属于平面图形,下面老师把这几种图形放入黑色口袋中,一起来一个摸圆游戏.找一学生来摸.
师:这个学生一下子摸出了圆,你能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嘛?
生:圆的边缘是圆的
师:有可能吧其他图形当成圆形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
师:圆是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其他图形是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 举例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是圆形的或者哪些物体上面有圆形?
生:硬币 茶杯盖 摩天轮……
师: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几组美妙的圆.(课件演示)
师:在各个领域我们都能看见圆美丽的身影,其实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九发出这样的感慨: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
3组织引导画图
既然圆这么美,大家想不想画一个圆看看?学生借助手头的物体和工具画圆,看看那组的方法多?(学生画圆,老师指导)
师:画完了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画圆的?
学生介绍如何画圆。
师:同学们一下想出那么多的方法,比较一下,哪一种方法画圆既方便又正确?
生:圆规画圆
师:尽管用圆形物体画圆十分方便,但他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画出固定大小的圆。圆规是专门用来画圆的工具,它能神奇的画出大小不同的圆。怎么画呢?清同学们自学画圆的方法。(出示课件)
师:大家试一试用圆规画一个圆 (生画圆 师巡视)然后问:用圆规画圆时遇到什么麻烦了吗?
生:圆规跑偏……
师:我们怎么做就可以避免这些麻烦?
生:圆规带针尖的脚按下去, 画圆时不能画太快……
师演示如何使用圆规,然后再画一个圆。
4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师: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我们一起来探究圆有哪些特征。请大家把手中的圆像老师这样,对折,打开,然后沿着沿着不同的方向对折几次,并试着画出几条折痕,认真的观察这些折痕,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与组员交流一下。
生:我发现了,我画的折痕都相交于一个点。
生:这几条折痕相等……
师:几条折痕都相交于一个点,那么我们就把这个点称作这个圆的圆心,通常我们用字母O来表示。(ppt显示圆心,同时板书:圆心 o)
学生在自己的圆上标出圆心
师:大家看这些折痕的两端在圆的什么位置?
生:圆上
师:像这种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边说边用ppt演示,同时在黑板上显示直径。)我们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学生在圆里画一条直径
师:课件出示一条半径,让学生观察它起于哪里?止于哪里?
生:起于圆心止于圆上,
师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板书: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r)
给学生十秒钟的时间,让学生在圆里画半径,能画几条画几条
师:时间到,你画了几条?
生:9条
师:再给你们十秒钟又能画几条?如果没有时间限制在圆中你一共能画多少条半径?
生:无数条
师板书圆有无数条半径
那如果没有时间限制在圆中你一共能画多少条直径?
生:无数条
师板书圆有无数条直径
5 研究同一个圆里或等圆里所有直径和半径的长度关系
每人测量至少3条直径 把数据记录在作业纸的第二部分的表格里
生汇报测量的长度师记录,通过这几组数据你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每条直径都相等
师:都同意这个意见吗?
师指着记录的数据问每条直径都相等么?该怎么说就正确了呢?
生:在同一个圆里,每一条直径都相等。
师竖起大拇指,此处应该有掌声
师板书 在同一个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自测自验 在同一个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设疑:师拿出两个相等的圆,当场测量他们的直径,师测生读数据 都是14厘米
师:老师不是在同一个圆里测量的,为什么这两个圆的直径也相等?
生:这两个圆相等
师生完善结论 在同圆和等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师那在等圆中所有的半径呢?(也相等)
6 探索同圆或等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同一个圆内,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
师:谁来说说。
生:直径是半径的两倍,把直径对折就是两条半径。
生:把直径遮盖住一部分就是半径。
师:大家都同意他的说法吗?
师:我们也一起来验证一下。(出示ppt演示)
师:事实正如大家所预料的,如果要用字母表示这个结论,该怎么表示呢?(板书:d=2r r=1/2d)所以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一条直径等于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等于直径的一半。
7 .学习画圆的方法
回顾画圆的方法
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什么?
生:半径
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越大,半径就越大,画的圆也越大,那圆的大小由什么来决定?
生: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师:带针尖的脚固定在一点,这一点是圆的什么?
生:圆心
师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自学如何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并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如果你有困难,可以看课本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也可以向组内的同学请教)
1.自学并尝试画圆。
2.交流画法。(定圆心、定半径、画圆)
3.了解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4.画一个直径是6厘米的圆。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判断题
2 首尾呼应
解决开始时留下的问题,为什么圆形车轱辘的自行车跑的最快?
学生讨论解决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3课外拓展
学校要举行一场运动会,要在操场画一个半径10米的圆,或者更大的圆吗?
(四)、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评析:让学生回顾本堂课的收获,给学生提供了自我感悟、自我评价的时间与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十三的1、2题。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O
直径------d
同圆 d=2r 无数条 长度相等
等圆 r=d/2
半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