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课课件[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课课件[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5-12-27 22: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制作者:地理科组
余珊珊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课步骤一. 教材分析二. 学生情况分析三. 教 学 目 标五. 教 学 方 式四. 教 学 的 重 难 点六. 教学过程 本课地位:本节课是地理模块2第四章第一节,是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之后,进一步深入学习人地关系,对以往各章节所学人地矛盾的总结和升华,同时为可持续发展做知识铺垫。 一. 教材分析内容分析:教材开门见山用大量的数据对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介绍,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和酸雨,臭氧层破坏,同时简单提及水污染,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消失等,我对材料进行整合,本课时选取当前较为突出且学生 较为熟悉的全球变暖,大气污染和酸雨进行分析.心理方面:高一学生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转型阶段,在学习上存在着三个关卡,即兴趣关、思维关、表述关.
知识储备方面: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实际已经接触到大量的环境问题,他们具备了一些环境问题的感性认识,只是欠缺系统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的环境问题。知识目标: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能力目标:通过运用图文资料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原因,培养读图和综合分析能力。情感态度目标:认识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及严峻性,增强对环境问题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意识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三.教学目标难点:环境问题的全球性重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
大气污染和酸雨四.教学的重难点教法:新课改提出“运用学生理性思维,发展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在本节课我结合杜威的“五段式问题法”和布鲁纳的“发现法”,采用“问题——发现法”教学法,是指在老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可以提供虚拟现实,增强直观可视效果,使学生仿佛亲临其境,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五.教学方式学法: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本课针对学生学习地理存在的“三关”我设计了“三步”走的学法: “疑”(要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将有关地理知识与问题相联系,寻求解决方式)→“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馈”(各小组代表人依次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其他小组同学可予以质疑,最后由某一位同学进行总结性发言)五.教学方式六.教学过程时间分配1 新课导入 (3分钟)
2 讲解新课 (28分钟)3 小 结 (2分钟)4 课堂练习 (5分钟)5 布置作业 (2分钟)(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还有哪些?环境问题的分类?(老师在黑板罗列学生的答案,让学生自行按不同标准归类归类)总结环境问题的概念?(二) 突破重点鉴录象(二) 突破重点全球变暖(二) 突破重点 大气污染与酸雨酸雨的概念酸雨的成因(三) 质疑启发,解析难点 文献报告说,瑞典境内20%-25%的硫污染物来自本国,而其余的则主要来自欧洲的其他国家;而挪威的很多酸雨来自英国工业中心的污染气体.风把酸雨问题变得复杂化了,国际环境纠纷也由此产生。 邻居的“馈赠”  为什么英国产生的废气会在瑞典,挪威形成酸雨? 小结归纳 燃烧化石燃料树木少,
温室气体增多地球烧
海面上找经济结构调,
提高利用开发新能好
人类生产放酸气,空气氧化变酸雨,
破坏生态害人体,减少排放废变宝.
?
一、选择题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是:( ) A.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B.森林破坏严重 C.制冷设备的大量使用 D.太阳黑子增多2、形成酸雨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硫和氧化氮 B.二氧化碳和氯氟烃 C.氨气和甲烷 D.臭氧和惰性气体反馈练习二 读图分析
读“世界荒漠化分布图”回答(1)世界上现有沙漠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其分布有   哪些规律?为什么?(2)沙漠是怎样形成的?(3)荒漠化进程快的地区分布与现有沙漠有何关系?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概述
1 定义:
2 分类:二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全球性 开放性作业  以镇(区)属为单位分小组调查佛山各镇(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请提宝贵意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