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制碱》
授课人:
教材
分析
【课程标准】
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材分析】
本课题安排在“海水晒盐”之后,为学生进一步归纳盐的性质提供了相关的知识;同时本课题也是初中阶段对盐的性质的总结性探究。学生通过对纯碱的制取的探究,能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在纯碱的性质的探究中,认识化学变化的规律性。
学情
分析
学生学习了酸和碱的有关知识,对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过多次实验探究的体验,对于设计方案、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等都有了一定的经验,对探究的欲望强烈,也具备化学学习所需的思维能力。但是对归纳一类物质的性质还不具备组织材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
目标
认识纯碱的重要性质;知道工业制碱的反应原理;了解纯碱的应用。
2.通过对氨碱法制碱反应原理的分析,树立元素守恒观。
【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认识到化学反应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通过了解侯德榜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梳理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纯碱性质的探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难点: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盐的性质;元素守恒观的建立
评价设计
1.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完成目标1、2;
2.通过阅读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完成德育目标3。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性化修改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一袋纯碱,指出不是前面学习的碱,出示俗称。
问题:这袋纯碱在家里可用来干什么?
纯碱在工业生产中的用途的图片(用途.ppt),提问想不想知道工业上如何制取纯碱
实验探究
【思考】
化学上要获得某种有用的物质,对于原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问题引领:
1.?从海水中选取哪种物质作制碱原料?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2.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钠溶液中能不能得到碳酸钠呢?
请同学们亲自动手实验
多媒体展示
实验探究一:
利用注射器向饱和的食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多媒体展示
结合知识支持指导分析由于二氧化碳与氯化钠不反应并且溶解量少,进入的碳氧元素很少科学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为二氧化碳请来一个好帮手-- NH3,采用了先向饱和食盐水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的方法。
问题引领:
你能揭示其中的道理吗?
指导实验探究:多媒体展示
实验探究二:
利用另一支注射器向饱和氨盐水通入二氧化碳,观察交流现象
【总结】
通过以上的实验流程,用化学用语表示发生的化学变化。
微观探秘、宏观解释
问题引领:
为什么碳酸氢铵和氯化钠会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呢?让我们走进二者反应的微观世界。
1.多媒体动画展示微观分析二者反应原理
问题引领:
为什么一部分碳酸氢钠先结晶析出了呢?请结合溶解度曲线加以分析
【介绍】多识一点
认识“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和优点有哪些?
四、课堂检测 多媒体图片与电子白板直观展示课堂检测
五、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知识树进行总结
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理解,畅所欲言,交流纯碱在生活中的用途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元素守恒、操作简单、无污染、生成物容易获得。
四人一个小组讨论、交流,各组派代表阐述观点,其他组进行比较分析,并统一结论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设计并进行实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简单记录下来,动手实验
积极思考,四人一个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板书化学方程式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观看二者反应的微观动画,体会用微观解释宏观的科学研究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小组交流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
堂检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盘
点自己的体会、收获、
困惑
补充问题,引领学生:没有现象是否说明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补充提示:从元素守恒的角度选取氯化钠作为制取原料之一
补充画出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
问题:
碳酸氢钠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在制取时如果要获得晶体的过程如何?
应对措施:从微观角度分析析出晶体的原因。
此处实现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板书设计
效果评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