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升高的河床 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升高的河床 课件(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15 07:4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 本课是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地面形态变化单元第12课。一、教材分析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学习,知道水、土、植物三者之间的关系。1、通过对比实验探究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
2、通过资料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保持水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教材分析→三维目标教学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水、土、植物三者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现象分析事物之间本质联系。二、教学过程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活动时间。——章鼎儿教学过程问题引入猜想与假设自主实验探究 合作研讨验证猜测拓展延伸教学过程→问题引入教学过程→问题引入黄河下游的河床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教学过程→问题引入地 面“地上河”动画演示教学过程→猜想与假设 黄河河床的升高与什么原因有关?大胆猜想教学过程→验证猜测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黄河河床的升高与两岸的植被遭到破坏有关。验证了猜测!教学过程→小组研讨黄河下游河床的升高还与哪些因素有关?结合图片和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内在的本质联系。现在的黄土高原历史的黄土高原教学过程→拓展延伸 课后搜集更多资料并讨论:人类的活动给黄河带来了哪些影响?如果这些行为一直持续下去,你认为会有什么后果?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打算如何治理黄河?拓展延伸三、教学反思――培养孩子们的创新合作精神。探究+研讨教学反思 学生以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方法,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不仅仅让学生知道了水、土、植物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探究事物内在联系的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1、探究——精彩生成 活跃了学生思维教学反思 我对实验教具创新改进后,让对比实验操作更为简单,实验现象更为直观,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节省了实验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2、创新——激发热情 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研讨过程中,给每个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再次形成思维的碰撞,在碰撞中产生出科学的“火花”,学生学的开心,合作的愉快,让课堂“灵动”起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3、研讨——灵动课堂 提升了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