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精编精练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1.活性炭可用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净化饮用水等,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
A.稳定性 B.还原性 C.可燃性 D.吸附性
【答案】D 活性炭是碳单质的一种,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够用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净化饮用水等。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很硬,所以用来做钻石
B.木炭可以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中的色素,也可以吸附有异味的物质
C.石墨的导电、导热性能都很好
D.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
【答案】C
【解析】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打磨后呈现璀璨夺目的光泽,可用来做钻石,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以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中的色素,也可以吸附有异味的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石墨就良好的导电性,但导热性不好,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 有一包氧化铜粉末中混有少量碳粉,除去碳粉的方法应选用下列中的( )
A.隔绝空气加热混合物
B.在氧气中加热混合物
C.加入足量的水搅拌后过滤
D.用筛子将炭粉筛去
【答案】B
【解析】
A、碳粉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碳能在氧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均难溶于水,加足量水、过滤的方法不能除去炭粉,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氧化铜和炭粉都为粉末,用筛子筛,无法将二者分离,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4.碳单质的存在形式有多种,用途各不相同。下图中体现活性炭用途的是( )
【答案】 D
【解析】石墨较软,在纸上划过会留下深色的痕迹,常用来制铅笔芯;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常用来制干电池的电极;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制玻璃刀头;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来净水。
5. 档案材料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其根本原因是( )
A.用它书写比较流畅
B.它是黑颜色的,写出的字很醒目
C.用它写的字能永不褪色
D.它的有效成份是碳,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D
【解析】
根据碳的化学性质分析,在通常情况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故碳素墨水写的字不易被氧气而褪色;故选D
6.某大学研究小组研发的一种独特的复合材料-“石墨纸”,其成分以石墨为主,薄如纸张,比钢还要硬倍且轻巧,还可以回收利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墨纸是一种环保材料
B.与钢相比,石墨纸硬度较大
C.与同体积的钢相比,石墨纸质量较小
D.石墨纸是绝缘体,不易导电
【答案】D
【解析】
A、“可以回收再利用”,体现了石墨纸是一种环保材料;故正确;
B、“成分以石墨为主,薄如纸张,比钢要坚硬倍”,体现了与钢相比,石墨纸的硬度较大;故正确;
C、根据密度公式,由于石墨纸的密度小,故与同体积的钢相比,石墨纸的质量较小;故正确;
D、石墨易导电,属于导体;故错误。
7.下列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跟其他三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焦炭
B.二氧化碳
C.氧化铜
D.氧气
【答案】A
【解析】
根据焦炭、二氧化碳、氧化铜、氧气四种物质的性质分析,找出在一定条件下能跟其他三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即可.
由焦炭、二氧化碳、氧化铜、氧气四种物质的性质可知,焦炭在高温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氧化铜反应,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燃烧;二氧化碳不能与氧化铜、氧气反应.综合以上分析可知,符合题意的物质是焦炭.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在隔绝空气下,用木炭还原氧化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固体中含氧原子的物质质量保持不变
B.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质量一定相等
C.反应前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D.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答案】D
【解析】
根据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根据方程式进行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判断.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2CuO高温2Cu+CO2?.
A、由反应方程式知,反应前固体CuO中含有氧原子,反应后固体Cu中不含有氧原子.所以,反应前后固体中含氧原子的物质质量要减少.故该叙述错误;
B、由反应方程式知,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质量关系是:160:12.故该叙述错误;
C、由反应方程式知,反应前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故该叙述错误;
D、由反应方程式知,碳与氧化铜中的氧结合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故该叙述正确.
故选B.
9.常温下碳单质化学性质________,但高温下能与许多物质反应,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碳还原氧化铜的现象________.
?【答案】
不活泼,可燃性,还原性,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根据常温下碳单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但高温下能与许多物质反应,据此结合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常温下碳单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但高温下能与许多物质反应,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碳具有还原性,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不活泼;可燃性;还原性;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0. 如图,向盛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投入几小块木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集气瓶内气体红棕色逐渐消失,水倒吸入广口瓶,瓶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所以水在外界大气压强下会被压进广口瓶
【解析】
木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可得集气瓶内气体变为无色;结合物理知识“瓶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分析可知水在外界大气压强下会被压进广口瓶.
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将几块木炭投入到盛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轻轻摇动,二氧化氮气体被活性炭吸附,所以集气瓶内气体红棕色逐渐消失;由于瓶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所以水在外界大气压强下会被压进广口瓶.
故答案为:集气瓶内气体红棕色逐渐消失,水倒吸入广口瓶;瓶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所以水在外界大气压强下会被压进广口瓶.
11. 铝不但能与氧气反应,还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放出大量热.该反应称铝热反应,工业上曾用于焊接铁轨.有关化学方程式为:那么,在该过程中,铝是________(氧化剂或还原剂)
【答案】
还原剂
【解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失去了氧被还原,发生了还原反应;还原剂得氧被氧化,发生了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根据反应Fe2O3+2Al高温2Fe+Al2O3可知,在此反应中铝得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Fe2O3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故答案为:还原剂.
12.将30 g木炭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为25.6 g。计算:
(1)生成了多少克CO2?
(2)生成了多少克Cu?
(3)有多少克CuO参加了反应?
【答案】 (1)4.4 g (2)12.8 g (3)16 g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0 g-25.6 g=4.4 g。
设生成Cu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CuO的质量为y。
2CuO+C 2Cu+CO2↑
160 128 44
y x 4.4 g
= 解得:y=16 g
= 解得:x=12.8 g。
13.Cu的常见化合价有+2价和+1价,+1价的铜的化合物称为亚铜化合物。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氧化铜 ,氧化亚铜 。?
(2)高温时,氧化铜可被木炭还原为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氧化亚铜是一种红色粉末。加热时,氧化亚铜能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利用这一性质可检验氮气中是否含有氧气(装置如图所示),判断氮气中含有氧气的现象是 。?
【答案】(1)CuO Cu2O
(2)C+2CuO 2Cu+CO2↑
(3)2Cu2O+O2 4CuO 玻璃管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解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的原则可以得出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化学式分别为CuO、Cu2O。(3)红色的氧化亚铜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14.科学家发现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它的形状像足球(如图C所示),因此又叫足球烯。另一种碳的单质——碳纳米管,是由呈六边环形排列的碳原子构成的管状大分子(如图D所示)。图A、图B分别是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球均代表碳原子。
用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碳纳米管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 。?
(2)常温下,足球烯和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简要说明理由:?
。?
(3)请你设计一个方案,证明足球烯和碳纳米管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以足球烯为例,用文字简要叙述):? 。?
【答案】 (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不活泼,因为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常温下不易得失电子 (3)将足球烯放在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里使之充分燃烧,测定其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里所含碳元素的质量等于燃烧后足球烯所减少的质量
【解析】(1)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碳纳米管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2)足球烯、碳纳米管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于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常温下不易得失电子,故这些碳单质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很稳定。(3)要想证明足球烯和碳纳米管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可首先利用其可燃性证明其含有碳元素,其次通过定量测定证明其只含碳元素。
为确定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固体成份,请你与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以下探究
【对固体猜想】
猜想I:全部是金属铜;????????????
猜想Ⅱ: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猜想Ⅲ:除铜外,还含有木炭;??????
猜想Ⅳ: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流程见下图:
【问题与讨论】
(1)步骤②包括溶解、______两步操作.
(2)C的化学式为______,D的化学式为______,由此推出固体B中含有______(写化学式),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结合(2)的结论推断:如果溶液A显蓝色,则溶液A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说明样品中含有______,则证明猜想______成立;如果溶液A无色,则证明猜想______成立.
【答案】CuSO4,Cu、CuO、C,Ⅳ、Ⅲ
【解析】
根据反应物是氧化铜和木炭,生成物的固体是铜,结合反应中的过量和不足问题,利用数学中的组合知识将三种物质任意组合,可以得到四种猜想:①全部是铜,②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③铜和木炭的混合物,④铜、氧化铜和木炭.对照题中的猜想确定答案,故答案为:木炭.
(1)要将粉末状的固体分离成溶液和固体,需要先将样品配成溶液,然后进行过滤操作,故答案为:过滤.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的元素有:碳、铜、氧,结合通入石灰水后出现浑浊,可以推出C是二氧化碳,固体B灼烧后得到的黑色物质与硫酸反应会得到蓝色溶液,可以推出D是氧化铜,根据C是二氧化碳、D是氧化铜可以确定B的组成是:C、Cu.
根据反应物是硫酸和氧化铜,生成物中有硫酸铜书写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CO2,CuO,C、Cu,CuO+H2SO4=CuSO4+H2O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加入硫酸后溶液显蓝色,可知该溶液中含有硫酸铜,可知原粉末中有氧化铜,(2)推导出B中有铜,也就是原粉末中有铜,所以原粉末中有铜和氧化铜和碳,可以判断出猜想IV正确,
A是无色,说明原混合物中没有氧化铜,生成的气体C还得会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猜想III正确,
故答案为:CuSO4,Cu、CuO、C,Ⅳ、Ⅲ
16.(2018山东临沂平邑期末)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碳的单质,继C60之后,科学家相继发现了纳米碳管和石墨烯等以新的形态存在的碳单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纳米碳管与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原子排列方式不相同
B.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C60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CO2、CO或二者的混合物
D.石墨烯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 B
【解析】纳米碳管、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A正确;从题意看,石墨烯也是科学家发现的一种碳单质,不是化合物,B错;碳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在氧气中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或它们的混合物,C正确;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D正确;故选B。
17.(2019年广东省一题8(2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可制造钻头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C.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制作导线?? D.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D
【解析】金刚石比较坚硬,可以做石油钻探的钻头,这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硬度大物质属性;氮气不易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起保护作用,保护其中的物质不与外界接触而反应(起隔离作用),所以作保护气;铜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但是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错误;故选D.
18.(2019年广东省一题16(2)(1分)))近年比较流行的“自热火锅”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自热火锅”主要由料包和发热包(主要成分为生石灰、焙烧硅藻土、活性炭、铁粉、铝粉、碳酸钠等)组成,食用方法如“题16图”所示。请回答:
(2)焙烧硅藻土、活性炭都有 的结
构,能起到吸附作用。??
【答案】疏松多空
【解析】活性炭、木炭 因具有疏松多空结构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可用于吸附毒气或除味、脱色等
19.(2018年甘肃省金昌市一题10(1分)).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B.活性炭用于防雾霾口罩,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能够吸收热量
D.铝用于“银粉漆(铝粉)”,将其涂在铁栏杆表面防锈,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答案】C
【解析】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活性炭用于防雾霾口罩;干冰升华时能够吸收热量,所以干冰用于人工降雨;铝用于“银粉漆(铝粉)”,将其涂在铁栏杆表面防锈,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较稳活泼,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故选C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基础篇
能力提高篇
中考真题篇
PAGE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页 (共 2 页)
2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