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练2.1大气层(考点解读+典例引领+变式拓展+考点过关)

文档属性

名称 课课练2.1大气层(考点解读+典例引领+变式拓展+考点过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15 15:34:31

文档简介

大气层 
1.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高度/km
0~12
12~55
55~85
85以上
温度变化
温度递减
温度递增
温度递减
温度递增
2. 根据大气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把大气分为五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对流层(天气层)空气运动的规律:气温高的地方空气________,两侧温度低的地方空气________;液体运动也遵循这个规律。
对流层的温度变化特点: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增加而_______;________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常考1:大气的温度
如图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下列几种关于大气各层及其相关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图中A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图中A层——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
③图中B层——人造卫星在其中运行;
④图中B层——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水汽。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2、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指的就是终南山,主峰海拔2604米。当你登终南山时,越往高处你会感觉到(  )
A.气温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稀薄 B.气温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稠密
C.气温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稀薄 D.气温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稠密
常考2:大气的分层
3、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层中平流层、对流层、中间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近地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中间层--平流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发生的变化,依次表现为递减--递增--再递增
C.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自下而上依次为对流运动--水平运动--对流运动
D.天气变化状况,自下而上依次表现为显著--不显著--显著
1、(2018秋?西湖区校级月考)下列例子能说明地球表面存在大气的是(  )
A.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不易流出来
B.外层空间的星际物质会撞击地球
C.考察南极常在冬天进行,因为冬季时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D.火箭向下喷气升空
2、即将发射的“神舟七号”中的宇航员将穿着宇航服走出飞船船舱,进行“太空行走”。根据太空环境,在下列功能中,①控制温度、湿度;②供给氧气;③控制气压、抗射线辐射;④收集雨水;⑤无线通讯;⑥与外界气体交换,宇航服应具备是(  )
A.③④⑤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3、适合飞机飞行的大气层是(  )
A.平流层 B.对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4、读表,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垂直分布不同的A、B、C、D四种情况下,最有利于工厂68米高的烟囱烟尘扩散的是(  )

20米
40米
60米
80米
100米
A
16.3℃
16.6℃
16.8℃
17℃
17.1℃
B
21.0℃
21.0℃
20.9℃
20.9℃
21.0℃
C
20.9℃
20.8℃
20.6℃
20.2℃
20℃
D
15.2℃
14.8℃
14.7℃
14.9℃
15.2℃
A.A B.B C.C D.D
5、我国北方某地一飞机保持万米高度适中向南飞行,则它穿过的大气层是(  )
A.先在平流层,后在对流层 B.先在对流层,后在平流层
C.始终在对流层 D.始终在平流层
6、(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km处。则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一直递减 B.一直递增
C.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D.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7、一座大山,山脚的海拔是720米,气温为28.8℃,山顶的海拔是1520米,山顶的气温为(  )
A.24℃ B.9.1℃ C.2.4℃ D.4.3℃
8、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局部)”,回答下列问题.
(1)A层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填“地面”或者“太阳”)
(2)B层以 运动为主(填“水平”或者“对流”).
(3)在A、B、C三层中,飞机多在 (填字母)层飞行,因为该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填字母)层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9、(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小明用水的对流运动模拟空气的对流运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问他观察到环形玻璃管里的水是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流动的,由此你猜想夏天在房间安装空调,应将空调装在房子的  _________(填“上端”或“下端”)。
10、(2019春?昆山市期中)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   ,所以热空气   (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根据气体密度的这种变化规律,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该   离开着火点才安全。
大气层 
1.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高度/km
0~12
12~55
55~85
85以上
温度变化
温度递减
温度递增
温度递减
温度递增
2. 根据大气的__温度__、__密度__和__物质组成__,把大气分为五层:__对流层__、__平流层__、__中间层__、__暖层__、__外层__。
3. 对流层(天气层)空气运动的规律:气温高的地方空气__上升__,两侧温度低的地方空气__下沉__;液体运动也遵循这个规律。
对流层的温度变化特点:随高度的增加而__减小__;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增加而__减小__;__对流层__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常考1:大气的温度
如图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下列几种关于大气各层及其相关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图中A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图中A层——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
③图中B层——人造卫星在其中运行;
④图中B层——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水汽。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故①正确; 对流层中产生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故②正确; 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是航天飞船活动的主要空间;故③错误; 对流层集中大气质量3/4和几乎全部水汽与固体杂质,故④错误。 故选A。
2、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指的就是终南山,主峰海拔2604米。当你登终南山时,越往高处你会感觉到(  )
A.气温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稀薄 B.气温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稠密
C.气温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稀薄 D.气温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稠密
【解答】解: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空气越来越稀薄,大气压强会减小,故A正确。
故选:A。
常考2:大气的分层
3、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答】解: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温度变化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高层大气先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而后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故②符合特征。 故选:B。
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层中平流层、对流层、中间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近地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中间层--平流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发生的变化,依次表现为递减--递增--再递增
C.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自下而上依次为对流运动--水平运动--对流运动
D.天气变化状况,自下而上依次表现为显著--不显著--显著
【解答】解:(1)近地面大气垂直分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故不符合题意; (2)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下降,故不符合题意; (3)大气运动自下而上依次为对流-平流-对流运动,故正确; (4)天气变化对流层显著,其它层相对较为平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018秋?西湖区校级月考)下列例子能说明地球表面存在大气的是(  )
A.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不易流出来
B.外层空间的星际物质会撞击地球
C.考察南极常在冬天进行,因为冬季时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D.火箭向下喷气升空
【解答】解:A、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壶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压着里面的水不易流出来,故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故A正确。 B、外层空间的星际物质会撞击地球是地球对其他物质的万有引力造成的,故B错误; C、考察南极常在冬天进行,因为冬季时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该现象与地球的公转运动有关,故C错误; D、火箭向下喷气升空是气体的反冲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2、即将发射的“神舟七号”中的宇航员将穿着宇航服走出飞船船舱,进行“太空行走”。根据太空环境,在下列功能中,①控制温度、湿度;②供给氧气;③控制气压、抗射线辐射;④收集雨水;⑤无线通讯;⑥与外界气体交换,宇航服应具备是(  )
A.③④⑤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解答】解:由于没有空气,所以宇航服有控制温度、湿度、控制气压、抗射线辐射及方便与地球联系即无线电通讯等的作用,所以很容易看出④⑥是不符合条件的,故答案选C。
3、适合飞机飞行的大气层是(  )
A.平流层 B.对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解答】解:A、在对流层的上面,直到大约5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平流层。平流层里的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了,那里的水汽和尘埃的含量非常少,所以很少有天气现象了,适合军用飞机飞行,故A正确; B、从地面到10~12千米以内的这一层空气,它是大气层最底下的一层,叫做对流层。主要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雹等都发生在这一层里。民航客机应在对流层上端飞行,故B错; C、从平流层以上到80千米这一层,有人称它为中间层,这一层内温度随高度降低,不适合飞机飞行,故C错; D、在80千米以上,到500千米左右这一层的空间,叫做热层,这一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不适合飞机飞行,故D错。 故选:A。
4、读表,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垂直分布不同的A、B、C、D四种情况下,最有利于工厂68米高的烟囱烟尘扩散的是(  )

20米
40米
60米
80米
100米
A
16.3℃
16.6℃
16.8℃
17℃
17.1℃
B
21.0℃
21.0℃
20.9℃
20.9℃
21.0℃
C
20.9℃
20.8℃
20.6℃
20.2℃
20℃
D
15.2℃
14.8℃
14.7℃
14.9℃
15.2℃
A.A B.B C.C D.D
【解答】解:当地面温度越高垂直递减率越大,则对流上升运动强烈,越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而在60﹣80之间温度差异中,A为﹣0.2,B为0,D为﹣0.2,皆为逆温现象,C为0.4,对流运动相对较为强烈。故C最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故选:C。
5、我国北方某地一飞机保持万米高度适中向南飞行,则它穿过的大气层是(  )
A.先在平流层,后在对流层 B.先在对流层,后在平流层
C.始终在对流层 D.始终在平流层
【解答】解:大气层可分为几个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机保飞行时穿过的大气层是始终在平流层。 故选:D。
6、(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km处。则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一直递减 B.一直递增
C.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D.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解答】解:探空气气记录的高度至100km范围,因此经过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平流层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升高,在高处大气中气温先降低再升高。
故选:D。
7、一座大山,山脚的海拔是720米,气温为28.8℃,山顶的海拔是1520米,山顶的气温为(  )
A.24℃ B.9.1℃ C.2.4℃ D.4.3℃
【解答】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计算得出山顶的气温为:28.8℃-(1520m-720m)÷100×0.6℃=24℃.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 故选:A。
8、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局部)”,回答下列问题.
(1)A层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填“地面”或者“太阳”)
(2)B层以 运动为主(填“水平”或者“对流”).
(3)在A、B、C三层中,飞机多在 (填字母)层飞行,因为该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填字母)层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解答】解:(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近地面温度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2)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3)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 故答案为: (1)地面 (2)水平 (3)B???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好?  B?? C
9、(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小明用水的对流运动模拟空气的对流运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问他观察到环形玻璃管里的水是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流动的,由此你猜想夏天在房间安装空调,应将空调装在房子的  _________(填“上端”或“下端”)。
【解答】解:
由图知,从环形玻璃管的右下部加热,热水密度小,热水上升,左侧的冷水过来补充,所以水会沿逆时针循环流动起来,这种现象叫做对流,它能发生在各种气体和液体中。
如果夏天在房间安装空调,应将空调装在房子的上端,这样上方的冷空气密度大、下降,下方的热空气密度小、上升,形成对流,制冷效果最好。
故答案为:逆时针;上端。
10、(2019春?昆山市期中)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   ,所以热空气   (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根据气体密度的这种变化规律,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该   离开着火点才安全。
【解答】解:点燃蜡烛,上方的空气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密度小的热空气上升,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发生火灾时,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上浮,会分布在房间上方,所以为了避免吸入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应该贴近地面爬行。
故答案为:小;上升;贴近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