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 春: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 春: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15 16:4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教学课件
语文 七年级上册 RJ版
第一单元 第1课 春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欣赏大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学习目标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请用一句饱含深情的话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
在老师的眼中,春天是婉转动听的鸟鸣,春天是飞来飞去的蝶影,春天是稚嫩滴翠的童声……春天一切生命都在用独特的语言向我们倾诉着欢乐。春天来了,童话就在草尖上浮动,安徒生的美人鱼已在碧绿的湖水中跳舞。在屋里猫了一冬的孩子,欢呼雀跃着在阳光中追逐,在草地上嬉戏。把五彩缤纷的风筝放飞,把憋了一冬的笑语传向天际。
春天,实在是一幅美丽灵动的画卷。谁不爱春天,谁不为春天歌唱?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歌手,迁客骚人,逢春感怀,挥毫洒墨。于是,人世间就流传下许多咏春名篇。今天就来学习散文大家朱自清的《春》。

新课导入【课题解析】
“春”是季节名称,是四季之首。“春”是作者描写的对象,独字为题,简明严实,概括宽泛,富有美感和韵味,给人以清新、简约、明丽之感。预习检测 【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诗人。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文艺论著《论雅俗共赏》等。其散文代表作《背影》《荷塘月色》《绿》《春》等,被视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作品。 1.重难字词。
酝酿(niàng)   发酵(jiào)   黄晕(yùn)
应和(hè) 抚摸(mō) 散落(sàn)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鸟cháo(巢) hōnɡ(烘)托 抖sǒu(擞)
liáo(嘹)亮 wǎn(婉)转 朗rùn(润)3.词语释义
①朗润:明亮滋润。
②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③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④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
⑤嘹亮:形容声音洪亮。
⑥黄晕:昏黄,不明亮。
⑦静默:寂静;没有声音。
⑧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⑨抖擞精神:振作起精神。
1.你认为作者笔下哪幅画面最美?它美在哪里?你能为你最喜欢的画面配上一句古诗吗?
【交流点拨】①春草图: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令人见之则精神振奋。可配“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古诗。
②春花图:这是一幅百花争艳的画面,色彩明丽。可配“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乱花渐欲迷人眼”。内容探究③春风图:这是一幅轻柔温暖的画面。可配“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古诗。
④春雨图:这是一幅绵长、细密、轻柔的画面。可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古诗。
⑤迎春图:这是一幅令人精神抖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画面。可配“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句话。2.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1段的表达效果。
第1段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反复强调“盼望着”,表达了作者盼春的殷切之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天人格化,借“东风”报讯让人觉得春天似乎也有感情,懂得作者的企盼,使人感到春天的亲切,同时,为全文奠定清新愉悦的感情基调。
3.试简要分析“春风图”描写的角度。
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的芳香,从视觉角度写春风的和悦,从听觉角度写春风中乐音的悦耳。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4.写春雨,为什么还要写树叶子、小草?
这句话是从侧面描写春雨的。作者抓住雨中的树叶子“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的特点,展现出植物经过春雨的滋润而清新闪亮的形象。
5.文章以“他领着我们上前去”结尾有何用意?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思想感情。结尾的“去”字,正与文章开头的“东风来了”中的“来”字遥相呼应。文章以春天在盼望中到来开始,以进入春天的行列结束,一“来”一“去”,浑然一体,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6.本文围绕“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
本文围绕一个“春”字,从盼春、绘春、赞春三个方面展现了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板书设计 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图画,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主旨梳理1.结构严密,层次井然。
全文共10段,以“盼春”开始,以“赞春”结束,中间的“绘春”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其中,第2段写的是春天的“新”,第3--6段写的是春天的“美”,第7段写的是春天的“力”。最后“赞春”部分的三段用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又照应了“绘春”部分的 “新”“美”“力”,由此可看出文章的结构严谨、有序。
特色品鉴2.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作者描绘春天,先是粗笔勾勒背景,然后用细致的笔触,工笔细描富有春天特征的景物,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五幅图画。即使是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作者也能妙笔生花,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角度,写出其声其味,重情重感,让人留恋。1.结尾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这三个比喻句不但比喻巧妙,意义深刻,而且分段排列,先后有序。作者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然后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最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所以这三个比喻句的顺序不能调换。
重难探究2.本文是怎样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
作者在描绘春景图时,处处洋溢着自己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如作者在具体描写“春草图”时,写草的萌芽和人们嬉戏游玩的情景,抒发了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热爱和赞美;写“春风图”时,写出了春风的温暖、芳香、和悦,赞美了它的柔和与温暖。这样,作者在景物描写中间接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情,情由景生,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让读者回味无穷。
请从平时所积累的知识中搜集关于描写“春”的诗句。
①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③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