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课件+教案+作业纸

文档属性

名称 《三角形的特性》课件+教案+作业纸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15 13:33:50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同学们!数学王国欢迎你!

猜谜语
形状似座山,
稳定性能坚,
三竿首尾连,
学问不简单。(打一图形)
1





















三角形的特性



由三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A
B
C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A
B
C
注意:高和底必须要对应
活动要求:
1.拼一拼。六人为一小组,用相同长度的小棒拼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
2.拉一拉。每个小组把手中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拉一拉。
3.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三角形的作用:
判断题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
2、自行车车架运用了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 )
3、三角形有一条高、一条底。( )
×

×
4、下列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画对了吗,为什么?















( )
( )
( )
×
×
















画出下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拓展延伸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纸
画出①号三角形的高。











画出下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底 底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性,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0~61页内容。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0—61页的内容。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构建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通过实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和操作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特性。
2、难点: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三角板、练习纸、用小棍做成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
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看谁反应快!
?1. 猜谜语:(课件出示)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打一图形)(三角形)
生:三角形
师:大家反应都很快。
师: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在你的身边,你发现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生:(指名说)红领巾,三角板......
师:看来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师:老师在生活中也有所发现(课件出示)
揭示课题
师:那三角形究竟有什么魔力,让设计师们如此青睐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去寻找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三角形的意义以及特征
1、利用学具拼三角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拼一个三角形。
师:你们是怎么拼的?请跟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2、三角形的意义
师:现在大家想一想,什么叫三角形呢?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生回答)
师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三角形。
让学生齐读三角形的概念。
师:通过拼三角形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点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生: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师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3、三角形的名称
师:(指着黑板上的三角形)我们通常用不同的大写字母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比如这叫顶点A,学生说(这是顶点B,这是顶点c),A.B所在的这条边我们把它叫做AB边,A.C所在的这条边我们把它叫做AC边,B.C所在的这条边把它叫做BC边。很好,整个三角形我们把它称为:三角形ABC。
师:请同学们像这样标出作业纸上1号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并写出它的名字。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三角形的名字。
生:汇报
师:都不错,看来同学们还是取名字的高手.
师:在三角形ABC中,顶点A所对的边是哪条?(BC边)顶点B所对的边又是哪条?(AC边)顶点C所对的边呢?(AB边)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轻松一下。
现在老师说边,你们说它的对应顶点,看谁反应最快。(点生回答)
在三角形ABC中,AB边的对应顶点是_________
BC边的对应顶点是_________
AC边的对应顶点是_________

(二)、探究三角形的高
师:你的反应真快,咦!新的学年老师发现你不仅思维更敏捷了,而且也长高了不少!你能告诉同学们你现在有多高吗?
生:汇报
师:测量身高时量的是从哪到哪的距离呀?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发现:测量身高时量的是从头到脚的垂直距离,也就是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垂直距离。
师:人有身高,三角形也有自己的高度,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三角形的高是什么样的?(PPT演示)
生:学生互相读一读,背一背。
师:作高时需要利用三角板两条直角边,注意直角边其实就是组成直角的两条边。好!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到两条直角边指给老师看。注意,一般用虚线表示高,用直角符号表示出垂足。高和底必须要对应。
(学生和师一起指着两条直角边)
师:好,我们一起来作黑板上三角形的高。
师:(在黑板上演示画三角形的高并叙述过程)先用一条直角边和顶点的对边重合,然后用另一条直角边和这个顶点对齐,最后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板书: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板书:底)重点
师:我们已经对三角形的高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给1号三角形作高,比比看谁作的高最规范!想一想:三角形究竟有几条高?(学生画高,教师巡视指导并强调画高时应注意的问题)
师:(展示一学生画的三条高)咦!这位同学作的高,怎么与其他同学与众不同呢?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师:也就是说从三角形的每个顶点都能画出它底边上的高,三角形有三个顶点,每个顶点都有它对应的底边,所以三角形就有几条高呢?(三条)
师:这三条高对吗?
生:不对,不是垂直线段。
师:真棒!孩子们,老师为你们骄傲,你们不但会画三角形的高,而且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高,真了不起!
(三)、探究三角形的特性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作高,那三角形还有哪些特性呢?接下来,请大家进行小组活动,请听活动要求。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三角形框架不变形,四边形的框架容易变形。
师:说明三角形具有怎样的特性呢?
生:稳定性
教师板书: 稳定性
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四边形的框架变得不易变形吗?
生:汇报
师:正是因为三角形的稳定性,所以设计师才把有些物体的一部分做成了三角形,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特征、意义以及高,我想考考大家,你们有没有信心?(有)
(一)(基础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手势判断)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2)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
(3)三角形有一条高。( )
(二)画出下面各三角形指定底上的高。




底 底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三)延伸拓展
师:如果以这条边为底边,那它的高在哪呢?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叫做形外高。
四、课堂总结谈收获: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近了三角形,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