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课件(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5 14:2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学习目标
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等基本史实。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中共一大内容和意义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2、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情况,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运用历史图文资料,讲解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运用自学、质疑、分组讨论法,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3、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国际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国内背景: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人们有了新的觉醒,马克思主义逐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
1、结合课本63页思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国际、国内背景。
(1)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2、表现
李大钊(1889年-1927)
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先驱。1918年他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盛赞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材料研读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阅读教材及结合下列材料,回答知识分子到工人阶级中宣传的原因,采取哪些方式宣传,有什么影响?
《觉悟》
《星期评论》
《湘江评论》
《新青年》
《每周评论》
《晨报副刊》
(2)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刊物
《少年世界》
(3)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
工人
共产党早期组织
共产国际的指导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思想基础 的传播
阶级基础 阶级的壮大

组织基础
各地 的建立
1921年7月
上海
嘉兴南湖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成立
时间
地点
代表
主要
内容 奋斗目标:

中心工作:
中央领导机构:
意义
中共一大会址
望志路106号
共产党一大召开(1921.7.23--31)
出席中共一大的有各地共产党组织选派的12名代表,他们是: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汉口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日本的周佛海。另外陈独秀委派包惠僧代表他也参加了大会。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实际上是13人。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
李达 李汉俊 张国焘 刘仁静 毛泽东 何叔衡
董必武 陈潭秋 王尽美 邓恩铭 陈公博 周佛海 包惠僧
中共一大代表
意义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2、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新的领导核心—
2.新的指导思想—
3.新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3.中共二大
时间:1922年7月。
地点:上海
内容:(1)最高纲领:建设共产主义。(2)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实现共产主义。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推翻帝国主义。
打倒军阀,
建设共产主义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7月
上海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召开时间 1921年7月
召开地点 上海
代表党员 50多人 195人



纲领内容 奋斗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最终奋斗目标(最高纲领):
民主革命纲领 (最低纲领):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京汉铁路
工人大罢工
中国劳动
组合书记部
打倒军阀
打倒帝国主义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起止时间 1922年初到1923年春
历时 13个月
参加人数 30余万人
罢工次数 100多次
领导者
高潮顶峰
1923年2月
口号
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意义
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结果
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吴佩孚的血腥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京汉铁路总工会江汉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拒绝下令复工,英勇就义。
吴佩孚调动两万多军警镇压罢工工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工人52人牺牲,350余人受伤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二七纪念塔,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广场,建于1971年,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独特的仿古联体双塔,它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认识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1923年中共三大决议
共产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第一次国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