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苏教版生物必修3 第4章 第1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共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苏教版生物必修3 第4章 第1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共5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0-16 09:51:45

文档简介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学 习 目 标
核 心 素 养
1.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2.讨论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1.通过图表等直观方式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例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1.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
(1)生态因子
①概念: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②分类: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前者包括光、温度、水等,后者包括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如捕食、竞争等。
(2)生态因子在低于或超过生物体的耐受极限时,均会成为限制因子。在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内,每种生物都具有一个最适区。
2.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中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①非生物成分:无机盐、空气、光、水及非生物的有机物等。
②生物成分
按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可分为三类:
a.生产者
ⅰ.地位:最基本、最关键。
ⅱ.范围: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
b.消费者
ⅰ.地位: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ⅱ.范围:主要是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各种动物,根据食性特点分为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
c.分解者
ⅰ.作用:将动植物遗体、粪便等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ⅱ.范围: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蚯蚓、秃鹫等腐生动物。
(3)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
①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由于营养关系而形成的营养结构。
②食物网
a.概念:生态系统中的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更为复杂的网状营养结构。
b.作用:增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
③营养级
a.概念: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b.分类
ⅰ.第一营养级:生产者。
ⅱ.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
ⅲ.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范围: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和大气圈下层。水圈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水生生物,而陆生生物主要生活在大气圈下层与岩石圈上层。
(3)地位: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多层次的生态系统,还可以分出很多个生态系统。
(4)作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整个生物圈的繁荣,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5)分类
①自然生态系统
a.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和林地生态系统等。
b.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②人工生态系统:可分为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主要类群是绿色植物。(√)
(2)消费者都是动物,都营异养生活。(×)
提示:有的植物和微生物也可以是消费者。
(3)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成分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
(4)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
提示:热带雨林中分解者代谢活动强。
(5)在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
生态系统及其组成成分
[问题探究]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诗歌中向我们描绘了美丽的草原风光。诗歌中出现的草、牛、羊是否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应该包含哪些生物成分?
提示:草、牛、羊只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不能构成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应该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讲解归纳]
1.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
(1)生态因子≠环境因子
①生态因子是环境中能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因子,生态因子只是周围环境因子的一部分,如阳光、温度、水及其他生物。
②海拔高度、水域深度等虽然是对环境因子的一种描述,但它们并不能直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其作用是通过阳光、温度、水、气压等其他因子的作用体现出来的,因而海拔高度、水域深度是环境因子而不是生态因子。
(2)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说明
①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也叫生态幅。
②对于同一种生态因子,不同种类的生物耐受范围不同。
③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些关键性因子就是所谓的限制因子。
④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特别提醒:
当某一生态因子成为限制因子时,即使其他生态因子都给予充足的供应,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仍将受到限制因子的限制,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2.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
①成分
②整体性: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组成一个具有一定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③判断生态系统的方法。
a.一看一定空间: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然空间。
b.二看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各种生物和无机环境。
c.三看相互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及不同生物之间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
(2)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
由图可知,四种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水和空气等,它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化能自养型生物,它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③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它是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④分解者:包括细菌等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它是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物质循环就会受阻,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特别提醒:生态系统成分中的三个“不等于”
?1?生产者≠植物:生产者不一定都是植物,某些细菌也可以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等;植物也不一定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是消费者。
?2?消费者≠动物:消费者不一定都是动物,如某些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动物也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营腐生生活的蚯蚓是分解者。
?3?分解者≠微生物: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还有某些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
某学习小组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下图)的组成成分,请根据下图及提供的实验器材,写出调查项目。
地点:池塘。
器材: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酸度计、溶氧测定仪、水网、显微镜、放大镜、笔、记录本等。
调查项目:
(1)非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成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给出的调查仪器,可以调查池塘的非生物因素,如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用光照强度测定仪测定水面光照强度,用酸度计测定水中的pH,用溶氧测定仪测定水体中的溶氧量。同时也可以用水网、放大镜和显微镜等观察水中生活的植物、动物及塘泥中的细菌等,并利用笔、记录本等做好记录,收集原始数据。经几次调查,对取得的材料、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相应结论撰写实验报告,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答案] (1)水温、水中含氧量、水面光照强度、pH
(2)①生产者:水草、浮萍、栅藻、团藻
②消费者:虾、草鱼、黑鱼
③分解者:细菌、真菌
食物链和食物网
[问题探究]
分析下图,探究食物网中各生物的营养级别及相互关系。
(1)上图所示食物网中包含多少条食物链?
提示:10条。
(2)图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哪些?
提示:狐、猫头鹰、吃虫的鸟、蜘蛛、青蛙、蛇。
(3)图中猫头鹰同时占有哪些营养级别?
提示:三、四、五、六。
(4)该图作为生态系统缺少的成分是什么?
提示: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5)从图中可以看出,青蛙和蜘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竞争和捕食。
[讲解归纳]
1.分析食物链的成分、营养级别及所属类型
食物链
草 → 兔  → 狐  → 狼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产者
初级
消费者
次级
消费者
三级
消费者
营养级别
第一
营养级
第二
营养级
第三
营养级
第四
营养级
所属类型
主要是
绿色植物
植食性动物
小型肉
食性动物
大型肉
食性动物
(1)食物链的方向:被捕食者→捕食者,经长期自然选择形成。
(2)食物链的成分
①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解者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都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
②起点是生产者,而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
(3)营养级: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既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种群。
拓展延伸: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几种食物链
?1?捕食链:弱肉强食,即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如草→兔→狐。
?2?寄生链:生物之间由于寄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如人→蛔虫→大肠杆菌→噬菌体。
?3?腐生链:以动植物遗体、排泄物、残落物为基础而形成的食物链。如动植物残骸→蚯蚓→线虫→节肢动物。,捕食链是食物链中最常见的形式,除特别说明外,一般在高中阶段所讲的食物链都是捕食链。
2.食物网
(1)概念:生态系统中的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更为复杂的网状营养结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
(2)食物网的分析
①食物网的成因:在生态系统中,一种植物可能成为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取食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捕食。
②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捕食联系的生物种类的多少,并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③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④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能逆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如草→兔→狐。
⑤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猫头鹰与蛇,二者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猫头鹰捕食蛇),又存在竞争关系(猫头鹰与蛇均捕食鼠)。
⑥对某种动物而言,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或消费者级别。如猫头鹰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也就是说。猫头鹰在该食物网中占有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共含有7条食物链
B.伯劳鸟和袋鼬只存在捕食关系
C.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营养级
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
C [此食物网中共含有8条食物链,A错误;伯劳鸟和袋鼬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B错误;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有6个营养级,如桉树→甲虫→蜘蛛→知更鸟→伯劳鸟→袋鼬(或合欢树→叶状虫→蜘蛛→知更鸟→伯劳鸟→袋鼬),C正确;甲虫的营养级虽比桉树高,但甲虫体型比桉树小,D错误。]
2.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动植物,其中由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划分,________属于生产者,蚯蚓属于________。
(2)上图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鹰占有第____________
营养级。
(3)若某种原因导致兔子全部死亡,则蚯蚓的数量将会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能否说上述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群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蚯蚓属于分解者,其他生物属于消费者。(2)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鹰占有第三、五营养级。(3)兔子全部死亡,鹰捕食相思鸟的比例变大,相思鸟的数量减少,导致蚯蚓的数量增加,随后由于反馈调节使蚯蚓的数量减少,最后趋于稳定。(4)图中的生物只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
[答案] (1)绿色植物 分解者 (2)3 三、五 (3)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兔子全部死亡,鹰捕食相思鸟的比例变大,相思鸟的数量减少,从而引起蚯蚓的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4)不能。因为这些生物只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而群落应包括这个区域的所有生物
1.以下关于生态因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阳光通过生产者对草食动物产生影响,所以阳光也是影响草食动物的生态因子
B.光照时间长短是影响绿色开花植物繁殖的重要生态因子
C.对于海洋生物来说,水分不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
D.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但在生物圈中是均匀分布的,所以不属于生态因子
D [本题考查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属于生态因子。]
2.如图所示成分可构成一个(  )
A.食物网      B.捕食网
C.种间关系 D.生态系统
D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空气、水等,而生物成分又由生产者(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分解者(细菌、真菌等,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为生);上图所示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水、光等,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
C.自养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A [细菌中的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但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植物中的猪笼草既可以充当生产者,又可作为消费者。]
4.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鹰同时占有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分别是(  )
A.次级、三级消费者,第二、第三营养级
B.三级、四级消费者,第三、第四营养级
C.三级、四级消费者,第三、第五营养级
D.次级、四级消费者,第三、第五营养级
D [在该食物网中,鹰在“草→鼠→鹰”这条食物链中位于第三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鹰在“草→虫→蛙→蛇→鹰”这条食物链中位于第五营养级,属于四级消费者。]
[课堂小结]
知 识 网 络 构 建
核 心 语 句 归 纳
1.生态因子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它们都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
2.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3.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无机盐、空气、光和水及非生物的有机物等。
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5.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的级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食物链中有可能不同。
6.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分解者不属于任何营养级。
7.自然生态系统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材课上思考答案]
[积极思维]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说明了什么?
(1)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在耐受范围内,每种生物都具有一个最适区。
(2)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低于或超过生物体的耐受范围,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边做边学]生态系统调查
1.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光、水、空气、无机盐及非生物的有机物等。
非生物成分是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它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还原为有机物,并固定光能;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为食;分解者可将生产者及消费者的遗体、粪便等有机物分解为
无机物。生产者和分解者连通了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总之,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发展。
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利用光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最终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为食;分解者以腐生的营养方式从生产者及消费者的遗体、粪便中获取营养物质。
[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评价指南]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D 4.D 5.D 6.C
二、技能增进题
该生态系统中有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莲等绿色植物)、消费者(浮游动物、虾、鱼、鹰等)和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等);非生物成分包括空气、水、阳光、无机盐、淤泥等。生产者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等;分解者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排泄物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非生物成分对池塘中生物的影响包括以下几点:阳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影响植物的生活和分布;阳光影响动物的新陈代谢,即生长、发育和繁殖,对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也有影响;温度是维持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温度还与植物的分布有着密切关系;一切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课件59张PPT。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生长 行为 分布 直接 间接 非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 光 温度 水 各种相互关系 低于或超过 耐受极限 最适区 无机环境 无机盐 光 非生物的有机物 绿色植物 植物 动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遗体 粪便 细菌 真菌 营养关系 食物链 结构 功能 各种生物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全部生物 岩石圈上层 水生 陆生 最大 生物圈 生物圈 海洋 淡水 农业 城市 √ × √ × √ 生态系统及其组成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十四)
(建议用时:40分钟)
[基础达标练]
1.下列关于生态因子对生物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是农业害虫的共性
B.温暖地区的阔叶林多,而寒冷地区的针叶林多
C.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D.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具有综合性
A [生态因子包括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生物的生存受到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农业害虫中有多种具有趋光性、趋化性等,但这并不是它们的共性;不同的环境中,植物以不同的方式适应环境,温暖地区阳光充足、温度高,以阔叶林为主,寒冷地区的植物以针叶形式保持水分;水是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其过多与过少都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水分过多时会影响根细胞的呼吸而使陆生植物生长不好,水分过少会影响陆生生物的正常代谢,使其生长、发育受影响。]
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概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凡是有生物分布的区域都属于生物圈的范围
B.生物圈是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多层次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不断变化,不断趋向相对稳定
D.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形成的特殊圈层,是生物的总和
D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因而但凡有生物生存的区域无一不在生物圈范围内。 ]
3.下列针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种群密度最大
B.草原生态系统在不同的季节和年份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
C.湿地生态系统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
D.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需要人工的不断维持和干预
A [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但是每一个种群的种群密度不一定最大,故A错误;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其在不同的季节和年份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B正确;湿地生态系统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C正确;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需要人工的不断维持和干预,D正确。]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B [太阳光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A错误;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正确;病毒属于消费者,C错误;蚯蚓属于分解者,D错误。]
5.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不能确定
B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a是消费者。]
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产者,包括全部的植物和部分细菌
B.所有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丙1或丙2
C.理论上,一个生态系统没有丙1和丙2也可以正常行使其功能
D.甲和乙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 [分析题图,根据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可知,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属于生产者,如营寄生生活的菟丝子属于消费者,A错误。一些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蚯蚓和蜣螂,B错误。通过生产者和分解者可以实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所以理论上没有消费者的生态系统也可以正常行使其功能,C正确。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光能或无机物中的化学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供其他生物利用,所以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错误。]
7.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02种,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另外,还生活着藏羚羊、岩羊、野驴、白唇鹿、狼、雪豹、棕熊、秃鹫、猎隼、细菌、真菌等。关于以上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它们中的植物属于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它们中的动物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D.它们中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D [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题中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自养型生物包括光能自养型生物和化能自养型生物,B错误;秃鹫属于分解者,C错误;它们中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D正确。]
8.下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B.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
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
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2种
D [据图可知,该图由5条食物链组成;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都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4种;该图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9.如图为南极淡水湖中部分生物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鞭毛藻和变形虫等原生动物属于生产者
B.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枝角类动物和细菌
C.图中所示成分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D.图中枝角类动物和桡足类动物之间是竞争关系
D [图中的生产者是鞭毛藻,变形虫等原生动物属于消费者;图中的细菌属于分解者,食物链中不包含分解者,故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枝角类动物;图中仅有生物成分,没有非生物成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枝角类动物和桡足类动物都以鞭毛藻为食,所以二者之间是竞争关系。]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
C.一片草地是最小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种类众多,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C [在一定空间中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是生态系统,A正确;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B正确;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但最小的生态系统可以是一段朽木,甚至更小,C错误;生态系统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还可以继续细分,D正确。]
11.图1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B主要是指________。
(2)________和________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填字母)
(3)最主要成分和最活跃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4)鹰占有________个营养级,请写出鹰作为最高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哪种生物数量将锐减?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图可知,D有三个箭头指出,是生产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所以B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2)生产者D和分解者B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3)最主要的成分是生产者即D,最活跃的成分是消费者即A。(4)由图分析可知,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4个营养级。食物链应从植物开始,鹰作为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为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5)蛇和鹰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6)植食性昆虫减少,食虫昆虫会锐减,因为它的食物来源比较单一只有植食性昆虫,并且有许多天敌。
[答案] (1)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D B
(3)D A (4)4 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 (5)捕食和竞争 (6)食虫昆虫 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
12.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________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
[解析] (1)植物可利用环境中的无机肥料,所以施肥有利于浮游植物B的生长。野杂鱼以浮游动、植物为食,与鳙鱼具有竞争关系,所以捕捞野杂鱼后可降低其与鳙鱼对食物、氧气(或溶解氧)等资源的竞争。(2)根据食物链分析,鳙鱼以浮游动物为食,鳙鱼大量减少,导致浮游动物A大量增加,对浮游植物B的捕食大量增加,导致浮游植物B减少。(3)施肥过量,导致浮游植物B大量繁殖,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需氧型分解者增多,导致氧气含量(或溶氧量)下降,浮游动物A和鳙鱼大量死亡,水体进一步恶化。大量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这些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答案] (1)浮游植物B 食物 氧气(或溶解氧)
(2)浮游植物B (3)浮游动物A和鳙鱼 氧气(或溶解氧) 分解者
[能力提升练]
1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
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
C.该图体现了生态系统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
D.图中鹰占有的是第三、四、五、六营养级
C [食物网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营养结构,其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是由于多种消费者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鹰占有的是第三、四、五、六营养级。该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蛇与鼠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之间是竞争关系。生态系统的成分除组成食物网的生产者、消费者外,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4.如图所示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虫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B.猫头鹰占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
C.蜘蛛和蟾蜍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短期内食草鸟的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D [图中有5条食物链,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虫鸟、蜘蛛、蟾蜍、猫头鹰。猫头鹰在该食物网中占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蜘蛛和蟾蜍之间既有捕食关系(蟾蜍以蜘蛛为食)又有竞争关系(均以昆虫为食)。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虫鸟、蛇会减少,导致猫头鹰对食虫鸟和蛇的捕食减少,而对食草鸟的捕食增加,食草鸟的数量暂时减少。]
15.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________。
(3)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
(4)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________。
A.海鸟 B.水绵
C.水藻 D.腐生细菌
(5)若所有海鸟都迁徙到别处,则大鱼的数目________,水藻的数目________,淡水虾的数目________。
(6)若此生态系统中水绵大量减少,则会导致________。
A.水藻大量增加 B.小鱼的数目增多
C.海鸟的数目增多 D.甲壳类的数目增多
(7)图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
[解析]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水藻、水绵,从生产者开始分析食物链条数,共有3条。(2)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生产者,即水绵、水藻。(3)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海鸟、小鱼、淡水虾;淡水虾与小鱼是竞争关系;大鱼与小鱼是捕食关系。(4)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腐生细菌。(5)若所有海鸟都迁徙到别处,则甲壳类、大鱼数目增加,进一步导致水藻、淡水虾数目减少。(6)若水绵大量减少,则水藻的生存空间更加优越,另外甲壳类因海鸟的捕食增加而减少,因此水藻数量会大量增加。
[答案] (1)3 (2)水绵、水藻 (3)海鸟、小鱼、淡水虾 竞争 捕食 (4)D (5)增加 减少 减少 (6)A (7)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