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鸡兔同笼 第 1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
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过程。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3.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难
点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试着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吧。
2.出示教材第103页主题图和原题。(板书课题:鸡兔同笼)
3.理解主题图的意思。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设计意图】
通过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的一道数学趣题,引入 “鸡兔同笼”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点拨思路,合作探究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你能猜出鸡和兔各有几只?
题中数据比较大,我们可以把数据改小一些,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以便于我们容易探究出解题的方法。
1.出示例1。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说说从题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3)理解1只鸡有2只脚,1只兔有4只脚。
2.猜猜看,到底有几只鸡、几只兔呢?(学生猜)
先让学生猜,说想法;教师再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3.这样猜来猜去很麻烦,我们按照顺序列张表格试一试吧。(出示表格,师生共同完成。)
(1)逐一列表。
鸡
8
7
6
5
4
3
兔
0
1
2
3
4
5
脚
16
18
20
22
24
26
上面表格是常规的逐一列举法,根据鸡与兔共8只的条件,假设8只全是鸡,则笼子里就是16只脚。如果鸡有7只,那么兔就有1只,脚共18只……以此类推,直到鸡有3只,兔有5只,脚共有26只时,才找到所求的答案,即笼子里鸡有3只,兔有5只。
(2)取中列表。
鸡
4
3
兔
4
5
脚
24
26
由于鸡和兔共有8只,所以各取4只,接着在表格中根据实际的数据情况调整鸡和兔的只数,直到鸡有3只,兔有5只,脚共有26只时,才找到所求的答案,即笼子里鸡有3只,兔有5只。
4.还有其他方法也能解决这个问题,敢尝试一下吗?
板书:假设法(假设全是鸡)
(1)假设笼子里全是鸡,那么就有8×2=16只脚,但实际笼子里只有26只脚,这样我们就多出了26-16=10只脚。
(2)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把兔的4只脚算成了鸡的2只脚,一只兔就少算了2只脚,所以笼子里有10÷2=5只兔。
(3)鸡有8-5=3只。
5.假设法也挺好用吧,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假设呢?
(1)小组讨论,小组长汇报结果。
(2)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3)对比小结:假设全是鸡,则先算出兔;假设全是兔,则先算出鸡。
【设计意图】
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进行探究新知,从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鸡兔同笼的解题方法,并且在解题过程中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点。
三、练习巩固,拓展评价?
完成教材第105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最后集体交流讲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