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四则运算总复习 第 1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减、乘、除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名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复习,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
重难
点
1.进一步理解加、减、乘、除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名称之间的关系。
2.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什么是四则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加、减法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数+加数=和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4.乘、除法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因数×因数= 积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6.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算。含有两级的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7.有关0的运算你记得哪些,能用字母表示吗?
a+0=a a-0=a a×0=0 0×a=0 0÷a=0(a≠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不能作为除数。
【设计意图】
先通过知识梳理,帮助学生回顾四则运算的有关知识,再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帮助学生加强知识的巩固。
二、基础练习
1.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25+60-75 5×11÷5×11
300-(175+25×4) 58×[(130-78)÷13]
1800-1800÷15+85
2.填一填 。
(1)被减数与减数相等时,差为( )。被除数与除数相等时( 0除外),商为( )。
(2)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 ),0除以非0数得( );0乘任何一个数得( );0加任何一个数得( );任何一个数减去0,得( )。
3.把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
(1)5×14=70 120÷4=30 70+30=100
(2)11×28=308 310-308=2 38÷2=19
4.先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写出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
通过基础训练,进一步巩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体会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提升学生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5.解决问题。
(1)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几小时能批改完?
让学生读题,明确题中的数学信息,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人民”电影院原来有26排座位,平均每排24座,扩建后共有28排,比原来多了216个座位。扩建后平均每排多少个座位?
(3)学校做66套表演服装,要按整卷买布。大卷布每卷400元,可以做8套;小卷布每卷300元,可以做5套。怎样买布最省钱?最少多少元?
引导学生对比,哪卷布便宜?确定大卷布便宜后,尽量用大卷布,但不能有剩余,引导学生想:若买7大卷,就欠10套,刚好购买2小卷做10套,没有剩余。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