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鸡兔同笼练习-人教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鸡兔同笼练习-人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15 19:5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鸡兔同笼练习 第 2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认识,建立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型。
2.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3.在练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
重难

1.加深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认识,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鸡兔同笼”。
2.针对“鸡兔同笼”的模型练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导入练习
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5个头,从下面数,有1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读题,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
2.师生交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有哪些方法?
3.填空。
(1)单独摆任意三角形和正方形,一共用了19根小棒,共摆了6个图形。摆了( )个三角形和( )个正方形。
(2)有38个同学去游乐园划船,共租了8条船,每条船都坐满了。大船每条乘6人,小船每条乘4人。租的大船是( )条,小船( )条。
4.你想知道我国的古代人是怎么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吗?
二、合作探究,古人解法
1.学生自主阅读数学书105面的阅读资料。
2.你能说说抬脚法的思路吗?
(1)鸡抬一只脚,兔抬两只脚,这时还剩94÷2=47只脚。
(2)这是脚的只数与头的总数之差47-35=12,就是兔的只数。
3.小结:足数÷2-头数=兔数 头数-兔数=鸡数
【设计意图】
运用抬脚法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让学生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
三、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某学校举行数学竞赛,每做对一题得9分,做错一题倒扣3分。共有12道题,王刚得了84分。王刚做错了几题?
根据题意:每做错一题共失分9+3=12(分)
假设12题全部做对,总得分12×9=108(分)
实际得分84分,扣去的分108-84=24(分)24÷12=2(题)
王刚做错了2题。
2.100个和尚吃100个馒头。大和尚一人吃3个,小和尚3人吃一个。大小和尚各多少人?
想:大和尚一人吃3个馒头,小和尚3人吃一个馒头,说明每4个和尚吃4个馒头。每4个和尚就有一个大和尚和3个小和尚。
100÷4=25(个)有25个大和尚。
25×3=75(个)有75个小和尚。
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1、3、4、6题。
(1)分组完成各小题,要求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2)学生汇报解题方法。
(3)多用列表、画图帮助学生理解假设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