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小数加减法 〈二〉 第 2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
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类推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3.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建立起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认识,学会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
重难
点
1.理解并掌握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5+0.9= 11.7+2= 1.2-0.5= 8.6-5.3=
7.8+1.6= 0.39+0.15= 4.7-2.8= 0.96-0.33=
2.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8.72+15.28=???? 25.25-16.07=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小林购书情境:小林购买了《数学家的故事》和《神奇的大自然》。提问:你能算出小林一共花了多少钱吗?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学生板演时,教师再一次重点引导学生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方法一: 方法二:
6.4 5 6.4 5
+ 8.3 + 8.3
14.7 5 7.2 8
讨论:哪一种方法是正确的?为什么?
学生讨论。
师生交流后明确:因为在整数加减运算中,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同样的道理,小数加法也是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竖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再次计算,师巡视。
2.出示第二个问题:《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多少钱?
(1)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8.3-6.45=
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及时反馈,找出不一样的做法,提示学生应该注意什么?
(2)仔细观察,思考问题。
当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位数少时又该怎么计算?
(3)试着计算,并把自己的算法和结果与组内同学交流。
3.汇报交流,理解算理。
8.3 0
-6.4 5
1.8 5
4.质疑归纳。
(1)你是怎样对齐数位的?
(2)每一位上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3)你是怎样确定小数点的?
指名回答,小组内再议一议,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位数不同时,要补“0”占位,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可以省略不写。
【设计意图】
学习新知时,要尽量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因此,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汇报及质疑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5.小组讨论:12-1.75怎样计算?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6.怎样检验结果的对错呢?(验算)请用你喜欢的方法验算。
三、知识运用
1.完成第73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组织汇报时,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用什么方法进行验算,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完成练习十七第2、5、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能力拓展。
完成练习十七第10题。
引导学生先找规律,再按规律填空,做完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
练习的设计主要体现了练习的针对性、层次性和由易到难的原则,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起到巩固新知的效果。
四、总结谈话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