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 3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目标
1.理解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2.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谁能说一说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上节课我们已经对乘法知识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了学习和概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课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1)出示例2(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出示例2(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出示例2(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让学生理解题意并且列出算式。
①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3×4=12(枝) 12÷3=4?(瓶)??12÷4=3?(枝)
②引导学生观察:例2第(2)、(3)题与(1)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③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商。由此可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一个因数 ﹦积 ÷ 另一个因数
↓ ↓ ↓
商 被除数 除数
? 2.教学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算式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2)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讨论等活动,理解除法的意义及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三、知识运用(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答案,老师讲评。)
1.填空。
(1)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 )。
(2)( )=商×除数 ?除数=( )÷( ??)
(3)除法是( )的逆运算。
(4)30÷5=6,表示两个因数的积是( ),其中一个( )是5,另一个因数是( )。
2.完成练习二的第2~5题。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乘除法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四、总结谈话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