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第 4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减法的性质,初步渗透符号化思想,能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连减的简便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掌握减法的运算性质。
2.根据数字特点结合运算定律灵活地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前面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认识了李叔叔,李叔叔要骑自行车旅行一星期,计划第四天从城市A—B,第五天从城市B—C,第六天从城市C—D。在这次旅行过程中为了使自己不迷路,李叔叔要带些什么呢?(带上指南针,带上地图,带上一本自助旅行的书。)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情景引入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丰富学生一些生活方面的常识。
二、探索新知
1.李叔叔和同学们一样聪明,为了不使自己迷路,他也带上了一本自助旅行的书。(出示例4)
2.齐读题目,独立解答,并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3.汇报交流。
解法一:? 234-66-34 解法二:? 234-(66+34)
????? =168-34 =234-100
???? =134(页) =134(页)
解法三:? 234-34-66
????? =200-66
????? =134(页)
4.择优解法。
师: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解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理念,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5.观察发现,并归纳概括。
从234-66-34=234-(66+34)这个等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如:500-137-63=500-(137+63);又如:549-67-233=549-(67+233)等。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叙述上面等式的特点吗?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这叫做减法的性质。
师:你能用更简洁的方式表示这类等式吗?
板书:a-b-c=a-(b+c)
6.拓展提高。
师:是不是所有的连减算式用解法二来计算都比较简便呢?
师:如把题目中的234改成266,266-66-34想一想,这个时候选择哪种算法计算会更简便呢?请你试一试。
小结:要想使计算简便,要先观察数据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
通过改变例题中的数字引导孩子质疑、尝试,在对比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减法性质的理解,也培养学生观察数字特点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21页的做一做第1、2题。
先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第2题,后集体评讲。评讲时着重强调为什么这样算?依据是什么?
2.完成练习六第2、3、6题。
以上都是解决问题,重在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题策略。
3.拓展运用。
385-(85+60) 875-128-371-201
625-118-82-125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