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15 20:0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第 6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举例验证等活动,发现并概括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初步渗透符号化思想。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
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正确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0×5= 125×8= 25×40= 120×30= 24×5=
1×259= 360×0= 16×50= 800×5= 11×11=
2.前面我们学习加减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更加简便。那么,在乘除法运算中,又有哪些运算定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集体汇报,发现乘法交换律。
(1)指名列式。4×25=100(人)或25×4=100(人)
(2)引导观察4×25=25×4,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3)举例验证。
你还能举出这样特点的例子吗?(教师板书例子。)
(4)小结。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5)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
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3.集体汇报,发现乘法结合律。
(1)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如下:
(25×5)×2 25×(5×2)
=125×2 =25×10
=250(桶) =250(桶)
(2)引导观察(25×5)×2=25×(5×2),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3)举例验证。
你还能举出这样特点的例子吗?(教师板书例子。)
(4)小结。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
4.讨论交流: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有什么发现?
交换律改变的是加数和因数的位置,计算顺序不变。而结合律是不交换数的位置,只是通过增加括号来改变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
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的迁移,对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意义容易理解;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引入本课知识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
集体评讲时要让学生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运算定律。
2.完成练习七第2题。
先独立完成,后集体评讲。评讲时着重让学生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运算定律。
3.完成练习七第3题。
(1)读题,弄懂“7个来回”的含义。
(2)独立解答,后集体评讲,着重让学生说出算式中每一步的意义。
4.怎样简便怎样计算。
25×37×4 50×37×2 26×125×8 25×15×4×6
(1)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着重说说这样计算简便在哪里?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设计意图】
把所学的知识点用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