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15 21: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整理和复习 第 12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
目标
1. 加深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理解,培养数感。
2. 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程,学习整理复习的方法,进一步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差异,初步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借助数学情境渗透爱护小动物的德育教育。
教学
重难

1. 系统整理和复习1~5的加减法。
2. 加法表和减法表的规律探索与完整表达,归纳整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已经学完第三单元了。请大家回忆一下,第三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1.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六第1题。
复习“0”的两种意义:①表示一个也没有;②表示起点。
2.教材第32页第1题主题图。
师:图上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分别有多少只?
你能比较这三种动物的多少吗?可以谁和谁比?用式子怎样表示?
从左数,第一头大象排在第几?第二头大象呢?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教材第32页第2题。
1. 这几个数(2、3、4、5)分别是由几和几组成的?
2. 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告诉大家。
3. 学生完成填空,教师课件出示5以内各数的组成,通过观察发现答案是有顺序的,这样的思考会让考虑更周全。
【设计意图】
将数数、基数、序数含义和比较数的大小这些知识点综合起来进行复习,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更系统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感受到不同的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归纳整理,系统学习
(一)整理加法算式表。
1. 游戏“小小邮递员”。
请一生扮演邮递员小鹿(头戴头饰,肩背邮包)。今天,小鹿送的信可真多呀!这些信的信封上写着5以内的加法算式,如果你能算出得数是几,就送到黑板上的几号信箱。学生拿到信卡,认真计算后纷纷到黑板上送信。 2. 黑板上的信都是5以内的加法算式,这些算式排列在一起,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引出:按一定的顺序。
3. 引导学生从纵、横两个维度进行观察。
最后引导学生从第一竖行和第一斜行,发现:任何数加0仍得这个数。
4. 随意拿走几道算式卡片。师:你能根据规律,补充所缺的算式吗?
5. 开火车。任指一道算式,说出得数,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 计算2+1和1+2,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师:你还能再找出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算式排列规律,并利用学生熟悉而且感兴趣的游戏层层递进,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强了学生对发现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扩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整理减法算式表。
1. 送小动物回家。
把动物卡片发给学生,这些动物卡片上写着5以内的减法算式,请你算出得数是几,然后送到黑板上的几号房子。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熟悉而且感兴趣的游戏形式让同学们送小动物回家,激发了全体同学的兴趣,同时教育同学们爱护小动物,渗透德育教育。
2. 整理减法算式,可按加法算式整理的方法进行,但也要注意减法算式有自身的排列规律,复习减法时注意适当联系加法。
3. 根据整理好的减法算式表提问。
(1)说一说减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2)任意指一道算式很快说出得数。
(3)计算第一列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几减0得几。)
用纵横两个维度对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进行有序排列的加法表和减法表,让学生探索发现算式排列的规律。
四、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七第1题。
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填的?按什么顺序排列?为什么从小到大的排列?
2. 练习七第2题。
利用开火车的形式完成练习。
3. 练习七第3题。
请学生先说图意,并根据图意列式。
预设:第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算式:2+2=4,4-2=2;第二幅图可以写四道算式:1+4=5,4+1=5,5-1=4,5-4=1,不要求全写,只要求意思和算式的意思一致即可。
4. 练习七第4题。
(1)师:小鸡抓虫子,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①数出总数比大小;②一一对应的图可以数没有对应的数量。
(2)师:横线上要怎么填呢?
预设:2(只)。
(3)师:小鸡比虫子多2只,还能怎么说?
预设:虫子比小鸡少2只。
5. 练习七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答案不唯一,只要填出一个正确答案即可)
引导学生分析如: > 3填的数比3大才行。 < 5可以填哪些数?有几种可能?(0、1、2、3、4)。
五、单元总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什么?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