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认识人民币(1)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认识人民币(1)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15 20:1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认识人民币(1)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小额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通过学生在生活中“买东西要用人民币”的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3.使学生初步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理财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人民币,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会数钱。
2.通过购物活动,掌握人民币之间的相互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情境图。
1.师:同学们,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要用到什么呢?
2.学生回答后师小结:是的,我们买文具、报纸要用钱,买票要用钱,这些钱就是我国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3.再让学生观察第4幅图,小朋友在干什么?
“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存钱的习惯吗?”
4.介绍人民币。
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人民币是国家的法定货币并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我们要爱惜它,不能乱折人民币或者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
【设计意图】
结合教材中的主题图,由实际生活情境引入,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知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学生进行爱惜人民币和理财方面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1)初识人民币。
出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品种,使学生对单位为角和分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师问:观察这些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人民币叫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2)再识人民币。
师:请你们拿出你们的样币,先自己认一认,然后再把它们分分类。( 学生活动后,汇报分类方法)
师问:观察这些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人民币叫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① 按材料分: 纸币 硬币
② 按面额分: 1元
1角 2角 5角
1分 2分 5分
结合板书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3)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4)认一认。(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5)小游戏。
① 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② 我说面值,你举起相应面值的人民币。
③ 我说颜色,你猜我拿的是什么面值的人民币?
【设计意图】
通过初识、再识人民币及小游戏等活动加深对各种材质、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认识,深化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2.教学例2:元、角、分的换算。
(1)老师拿出一张1元币,提问:你应该拿几个1角币,才能换1元?学生可以边摆手中的样币,边回答。
老师用课件重复上述过程,让学生观察,然后得出1元=10角(板书)
(2)再出示1角的人民币,看看应该用多少一分的人民币来换。得出1角=10分。
(3)换钱小游戏。
①请学生拿出一定面额的人民币。如:1元5角、3角2分等。
②1元=( )角 5角=( )分 40分=( )角。
三、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做一做第53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强调:先区分不同的单位,再按单位分别数出钱数,然后合起来。
2.完成教材做一做第53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用学具进行具体兑换和操作。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