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找规律(三)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稍复杂的图形、数字及简单的数与数之间的排列规律,能够发现数字之间的排列规律并能按规律填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
2.理解和掌握找数字排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猜猜 后面藏着谁?并说说有什么规律。
(1)
(2)8 11 14 17 23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认识“数组”。(每一个图中的3个数组成一个数组。)
(2)引导学生思考:每一个数组中的3个数字有什么规律?
2.学生汇报图形上的数字的变化规律。
第一朵花:90,50,40。
这些数字之间有什么联系?(板书:40+50=90 90-40=50)
第二朵花:70,30,40。
第三朵花:60,20,40。
观察几个数字的位置,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这些花朵上的数字都能写成有关系的数学算式,左上的那个数字最大,在加法算式中是和,在减法算式中是被减数。)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个完整数组中3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明白:发现了数量关系即发现了规律,尽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会得到不同的规律,但是规律的核心却是相同的。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知识运用
1.在空白圆圈里填上合适的数。
先观察前两组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每组下面两个圆里的数的和等于上面圆里的数。
想:53+8=( )
2. 教材第87页做一做第2题。
(1)师:三角形中的3个数有什么关系?
(2)生小组讨论,汇报:
12-4=8 12-10=2 所以,12-3=( )
(3)12-( )=( )怎样才能找出所有的答案?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4)指名汇报,小结方法:可以先确定1个数,然后运用加法或者减法确定另外一个数,有规律地加减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设计意图】
例4是左上为最大的数,三角形中把最大的数放在上面更易于学生发现规律,练习锻炼了孩子对数组的观察力,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说规律,小结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思想,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 练习二十第6题、第7题。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答案。
四、拓展练习
你能创造出一组有规律的数字吗?
五、总结谈话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