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解决问题 第 4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有规律的排列,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丰富解题的策略,提高观察、归纳、推理及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发现规律的方法,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理解和掌握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猜猜 后面藏着谁?
1.仔细观察,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谈话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规律来
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出示填一填的题目进行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寻找规律、表述规律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规律的理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出示情境图:小红按规律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2颗珠子,掉的是哪2颗?
(1)你知道了什么?(分析题意)
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1颗蓝,2颗黄、1颗蓝……穿起来的,但掉了2颗珠子。她穿珠子的规律是按2颗黄、1颗蓝重复排列的。
(2)怎样解答?
①引导学生先讨论,然后汇报。
②提炼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摆一摆、找起点、圈一组。
③汇报珠子的排列规律。(教具演示黄、蓝珠摆放的位置,让学生体会起点不同,规律可能不同。)
④得出结论:掉的是1颗黄珠,1颗蓝珠。
【设计意图】
本环节除了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外,重在让学生运用知识,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是计算和数数,而是利用规律来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引导学生充分地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提炼出“找起点”、“圈一组”等具体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解答正确吗?
摆出她穿的手链,看符不符合珠子排列的规律。
三、知识运用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88页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四、综合练习
1.练习二十第8题。
(1)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相差的数每次增加1)
(2)接下来该是什么数?
2.练习二十第11题。
(1)小组内讨论规律。
(2)把不符合规律的数改过来。
3.练习二十第12题。(百数表中的规律)
(1)找出百数表中的规律。
竖着看相邻的两个数,下面的数比上面的数大10。
横着看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
(2)根据给出的数填数。
(3)思考:解答正确吗?(到百数表中验证一下)
4.练习二十第13题。(找规律选出正确的答案)
(1)先观察旗子的规律(圈一圈、画一画),和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2)汇报,教师归纳:单数就是红色的旗,双数就是黄色的旗。10是双数,所以第10面是黄色的旗。
5.练习二十思考题。
由铺地砖引入,让学生小组进行设计比赛,请生汇报方法。
五、总结谈话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