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马致远散曲二首
[知识梳理]
1.字音识记
(1)晴岚( ) (2)天霁( ) (3)楸梧( )
(4)官冢( ) (5)禾黍( ) (6)霏霏( )
[答案] (1)lán (2)jì (3)qiū (4)zhǒnɡ (5)shǔ (6)fēi
2.词语释义
(1)山市晴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晚霞明雨收天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布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图霸业成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雨后空中雾气 (2)雨后天放晴 (3)指没有官职的人 (4)版图、疆域
3.名句背诵
(1)花村外,草店西,________。
(2)布衣中,问英雄,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一场恶梦。
[答案] (1)晚霞明雨收天霁 (2)王图霸业成何用 (3)禾黍高低六代宫 楸梧远近千官冢
[作者名片]
元曲第一家——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0-约1321),名不详,字致远,号东篱。元宪宗、元世祖时期,有建功立业的抱负,曾奔走求仕。成
宗时期参加“元贞书会”,与艺人为伍进行戏剧活动。曾任江浙省务提举,后退隐。
马致远作杂剧15种,今存7种。散曲有小令115,套数16,残套7。在整个元代,他是个多产作家,其散曲声誉极高。朱权《太和正音谱》说其曲“不可与凡鸟共语,宜列群英之上”,被推为元曲家第一。
山市晴岚
[背景介绍]
这是马致远写的八景小令中的一首。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景,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马致远所描写的八景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这首小令在写景中透露出隐逸情致。
[文脉梳理]
[文本深读]
1.有人说本曲曲中有画,视野开阔。除重点写“晴岚”之外,曲中还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在曲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还写了美丽的花草、绚丽的晚霞、夕阳残照、四山环抱的小村、翠绿的山岭。
(2)情景交融,明丽的景色是作者所向往的,间接表达了自己的隐逸情怀。
2.描绘这首曲子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仰望天空,天空明净如洗,晚霞又照得满天光华绚艳,景色极为迷人。山村小镇四周的山峦,笼罩在夕阳的光辉里,给人一种柔和而明丽的感觉。本来就很美的像是小镇屏风的山峦,经过雨水的洗濯,又在夕阳的映照之下,还飘散着薄纱似的水汽,显得格外青翠,像是在原来的绿色上添上一层绿色。天上的晚霞和四周的山色,给这个山村小市增添了静谧气氛和美丽景色。
[名句鉴赏]
1.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
【鉴赏】 开句切入题目中的“山市”。“花村”指山花烂漫的山村。“草店”指山野小店(即“市”的象征)。其中的“外”和“西”,把视野放宽,不只是写“花村”和“草店”本身,而是写更宽阔的自然风光。“晚霞明”写山市上空景象——一片清新通明,霞光万丈。“雨收天霁”紧扣题目“晴”字,写出明丽的晚霞并非一般之明丽,而是雨过天晴后的通明透丽。
2.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鉴赏】 紧接着“晚霞”,更具体地写出夕阳与山的一竿之距。山与雾气(晴岚)连成一片,使“锦屏风”般的“四围山色”铺翠添碧,更加鲜艳迷人。
[背景介绍]
这首小令,是化用唐代诗人许浑名作《金陵怀古》入曲的。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开国之君,都是出身微贱登上皇帝宝座的,即所谓的布衣中的“英雄”。马致远蔑视他们,认为他们的称王称霸事业,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恶梦而已。
此曲是借古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元代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心中郁闷,他们多借咏史讽今,总结历史教训,借历史人物感叹人生如梦、富贵无常、居官得祸等。
[文脉梳理]
[文本深读]
1.本曲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作者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直接议论和化用唐诗来表达作者的观点。“王图霸业成何用?”直接议论,观点鲜明。“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化用唐代诗人许浑《金陵怀古》“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2.咏史讽今是马致远散曲的一大特色。说说本曲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叹世情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曲先提出自己的疑问“王图霸业成何用”,接着写眼前所见:过去繁华的皇宫今天已经禾黍满目,达官显宦的坟墓成了一片楸梧荒冢,江山如故而人事已非。最后作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慨“一场恶梦”,轰轰烈烈最终也不过是一场恶梦而已。
[名句鉴赏]
1.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
【鉴赏】 曲的开头即以布衣中人向称王称霸的“英雄”发问。称王称霸、建功立业有什么用处?如果单从这一句看,显然有虚无甚至消极的情调,不过,从元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心态看,这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对现实的否定。
2.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
【鉴赏】 这两句出自唐代诗人许浑《金陵怀古》。意谓:昔日繁华的六代宫殿,如今满目禾黍,且千官的坟墓都长满了楸梧。这是对“王图霸业”的彻底否定,说那不过是一场噩梦。
课件24张PPT。第四单元 聆听元散曲21 马致远散曲二首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一)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天霁(jì) 一竿残照(gān) 锦屏风(píng)
B.帘栊(lóng) 禾黍(shǔ) 拨不断(bō)
C.楸梧(qiū) 霸业(bà) 千官冢(zhǒng)
D.晴岚(lán) 咫尺(chī) 雕栏玉砌(qiè)
D [D项,“咫”读zhǐ,“砌”读q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布衣中,问英雄(本曲指历代称王称霸的统治者)
B.禾黍高低六代宫(泛指农作物)
C.锦屏风又添铺翠(指秀丽可人、光彩夺目的帘帷)
D.楸梧远近千官冢(指坟墓)
C [C项,锦屏风:比喻美丽的四围山峦。]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马致远的代表作品是《汉宫秋》,他与关汉卿、白朴、乔吉并称“元曲四大家”。
B.寿阳曲、拨不断、一枝花、天净沙皆是曲牌名。
C.《【双调·拨不断】》中“禾黍”两句是化用唐代诗人许浑《金陵怀古》中的名句。
D.《【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晚霞明雨收天霁”句表达了作者雨后初晴的欢欣喜悦心情。
A [A项,马致远、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4.下列读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晚霞/明雨收/天霁 B.四围山/一竿/残照里
C.王图霸业/成何用 D.楸梧远近/千官冢
C [C项,王图霸业成/何用]
5.下列各句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句是( )
A.某谈话节目中,主持人获悉对方的父亲获得国家杰出科学奖时,马上说:“我代表观众对令尊的获奖表示祝贺和慰问,希望再接再厉。”
B.某青年向某作家请教,青年在信中写道:“拙作您是否收到?如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来信或打电话给我,我一定不吝解答。”
C.老师,我们十五班大部分同学都回长沙了,明天大家会在母校聚会,想顺便来看望您,不知您是否方便接见我们?
D.妈妈,我已经毕业一个月了,昨天,我领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资;特意买了一条围巾送给您,东西不贵,但情谊深长,希望妈妈喜欢。
D [A项,“表示慰问”和“希望再接再厉”都不得体,“慰问”“再接再厉”均是上级对下级的话语。B项,“不吝解答”是敬辞,不能用在自己身上。C项,看望老师,“顺便”一词显得诚意不够,“接见”用于老师见学生也不妥。]
6.下面是某广播电台实习记者撰写的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广播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广播稿的要求,请指出并作修改。
10月28日上午10时许,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在万州长江二桥桥面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后,坠入江中,致罹难者达十五人之多。11月2日,从公交车坠江事故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事故发生的原因系乘客刘某(女,48岁,万州区人)与驾驶员冉某之间的互殴造成车辆失控。官方通报称两人行为涉嫌犯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10时许”改为“10点左右”; ②“致罹难者达十五人之多”应改为“导致十五人死亡”; ③“获悉”改为“获得消息”; ④“系”改为“是”; ⑤把括号删去,相关句子改为“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万州区48岁女乘客刘某……”。
7.请把下面关于“思维导图”的示意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思维导图一般借助PC端、移动端等工具,运用手绘或使用软件等方法完成,具有清晰、直观、有色彩、可发散等特点,其用处为:记忆、学习、整理、思考等。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雾霾中含有大量悬浮颗粒物,①______。主要表现为:悬浮颗粒物进入呼吸道损害肺部,而且通过血液循环破坏身体其他器官。5微米粒径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粒径以下的颗粒物几乎可以全部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并通过血氧交换进入血液中,影响肺、心脏等。因此,②______。另外,随着含有多种致病微生物的悬浮颗粒物吸入增多,有害颗粒物就会伤害肺部,导致人体呼吸系统以至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患病。从上可知,③______,可能会首先诱发呼吸道疾病,进而导致全身性疾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解答时第一空可以根据后面主要表现的内容判断,此处应是说的悬浮颗粒对人的危害;第二空说的是微小颗粒对人的危害巨大,由“因此”这一词语可知此处应为对上一分句的结论;第三空是雾霾导致诱发疾病的原因。点睛:对语句填空的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材料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空格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前后分句的连贯分析,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同时也要借助材料中的关联词等标志来判断书写。
[答案] ①它们对人体危害很大 ②悬浮颗粒物粒径越小的损害越大 ③吸入过量的雾霾
二、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9~10题。
[双调]折桂令·叹世
马致远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①。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②他应笑我,孟光台③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④江湖,也避风波。
【注】 ①小宇:小屋子。婆娑:优美。②严子陵:汉代隐士。少有高名,与光武帝是同学。光武帝即位后思慕他,召至宫中,他却执意归隐。③孟光台:指孟光举案齐眉之事。孟光,东汉文学家梁鸿之妻。梁鸿与妻隐居霸陵山中,不仕。台,指食案。④倒大:非常大。
9.下列对本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着“婆娑”一词,使这恬静的小院洋溢着生气,既诱人又足以令人忘情。
B.此时的作者可谓陶然忘情,宠辱皆忘,而这些正是作者“半世蹉跎”后换来的大彻大悟。
C.“倒大江湖,也避风波”一句的意思是说不只湖畔港湾,即或白浪滔天的偌大湖面上,也自有躲避风波的办法。借喻官场中也可求隐,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只能随波逐流,无力摆脱或与之抗争的复杂感情。
D.开篇“蹉跎”一词慨叹一事无成。“醒时”“醉后”表现出作者痛苦的内心。结尾一句,对不得用世的感慨进行反讽。
C [C项,“随波逐流”分析不当,应该是“出污泥而不染”。]
10.请简要分析本曲中反衬手法的运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以“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池塘”等事物表明景物的优美、恬静,以此反衬出作者内心的不平静;(2)“严子陵”“孟光”两个典故,令作者孤独的心灵在历史深处找到知音,但又有一定的自我奚落、调侃之意,运用古代贤者的形象反衬出作者失意落魄的处境。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1~12题。
[双调]蟾宫曲·叹世
马致远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11.下列对本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国“百二山河”,何等强盛,最后还是灭亡了。而辅助刘邦平定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却遭到杀身之祸,连像蒯通那样的谋士,也不得不假装风魔以掩世人耳目。
B.韩信怎么也没有想到力荐刘邦重用他的萧何,后来竟会设计杀害他。这些兴衰成败,是非恩怨,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都不过是一场梦。
C.“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道出了世道之险恶,人心之叵测。结句以“醉了由他”突出“叹世”的主题,表明了自己强烈的愤慨之情。
D.本曲短小精悍,概括性强,容量大。而语言却如飞流入涧,一泻无余,充分表现了豪放派元曲家的风格。
C [C项,表明了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
12.这首曲子是怎样反映知识分子的命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可知,这是从对比中凸显了知识分子的命运。
[答案] 在两种人、两种命运的对比中凸显知识分子的命运。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14题。
【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
张养浩①
在官时只说闲,得闲也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样看。从前的试观,那一个不遇灾难?楚大夫行吟泽畔,伍将军血污衣冠②,乌江岸消磨了好汉,咸阳市干休③了丞相④。这几个百般,要安,不安,怎如俺五柳庄逍遥散诞。
【注】 ①张养浩:元代政治家、文学家,曾弃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②伍将军:指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③干休:徒然被杀害。④丞相:指秦丞相李斯,后为赵高所害,腰斩于咸阳市。
13.下面对这首曲子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曲兼有“沽美酒”和“太平令”两曲牌,两者皆属“双调”这一宫调,依照曲牌对曲子句数的规定,本曲有13句。
B.开首两句作者写自己居官之时意欲归隐,待过上闲适的生活后,却因思恋官场而心有不甘,道出矛盾而悔恨的心理。
C.“直到教人做样看”是说作者于人前故作平静之状,来掩饰内心的纠结,能看出那时候作者的精神还未至自由之境。
D.作者大量用典,列举出屈原等古人从政得祸的例子,借此慨叹仕途的险恶,渗透出作者脱离官场、远祸全身的心理。
B [B项,“悔恨”错,应为“痛苦”。]
14.曲子结尾四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问: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快乐和欣慰。第二问:①用对比手法强化情感。将屈原等人千方百计求得平安而终不可得的状况与作者隐居的状况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快慰之情。②用典抒情。借陶渊明自由、闲散隐居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归隐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