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教案+练习)第4单元 23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教案+练习)第4单元 23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15 23:18:09

文档简介

23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知识梳理]
1.字音识记
(1)月梭(  )      (2)霄汉(  )
(3)人怯衣单(  ) (4)白虹饮涧(  )
(5)帘栊(  )
[答案] (1)suō (2)xiāo (3)qiè (4)jiàn  (5)lónɡ
2.词语释义
(1)石壁高垂雪练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丝带雨悬霄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露华凉,人怯衣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白绢,此喻瀑布 (2)云霄与银河。喻天空极高处 (3)瀑布飞流溅起的水雾 (4)飞花,红代指红花
3.名句背诵
(1)天机织罢月梭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露华凉,人怯衣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山暖日和风,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石壁高垂雪练寒 (2)似白虹饮涧 玉龙下山 晴雪飞滩 (3)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作者名片]
曲家翘楚——乔吉
乔吉(约1275-1345),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一称乔吉甫,字梦符,山西太原人。一生无意仕进,以“江湖状元”自居,既是隐士,也是浪子,倚红偎翠,蕴藉风流,博学多能,以散曲名。其论散曲结构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 (见陶宗仪《辍耕录·卷八》)在元代散曲作家中,常与张可久并提而成就过之,被称为元代“曲家翘楚”。
乔吉散曲写得最好的是咏物写景、抒怀遣兴一类,后人评其曲说“句句用俗,而不失之文”,言下之意是说其曲语言上将“文”与“俗”融为一体,这确实是乔吉散曲的一大特色。剧作存目十一,有《杜牧之诗酒扬州梦》《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玉箫女两世姻缘》三种传世。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书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乔梦符散曲》。
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
白朴(1226-1306),原名恒,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父白华,曾任金朝枢密院判官,又是著名文士。白朴出生时,金王朝已经在南宋和蒙古的两面夹击下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八九年后,为蒙古所灭。白朴幼年经历颠沛流离,母亲也死于战乱中。长成后,家世沦落,郁郁不欢,不复有仕进之意,几次拒绝了官员的举荐,漂流大江南北十五年之久。五十五岁时定居金陵。在他的词和散曲中,常表现出故国之思、沧桑之感和身世之悲,情调凄凉低沉。
在元代,他是最早以文学世家的名士身份投身于戏剧创作的作家。他的剧作见于著录的有十六种,完整留存的有《墙头马上》与《梧桐雨》两种。

重观瀑布
[背景介绍]
作者游览乐清看到白鹤寺瀑布,为其美景而感叹,写过一首题为《乐清白鹤寺瀑布》的曲子,这首曲是第二次游瀑布时写的,所以题为“重观”。 “乐清”即今浙江省乐清县,东面临海,境内的雁荡山是天下胜景,其中的三折瀑布尤其著名。
[文脉梳理]

[文本深读]
1.“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此句用什么手法来写瀑布?请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连用了三个比喻,一气呵成,进一步描绘瀑布变幻的姿态。“白虹饮涧”写瀑布自石壁飞驰而下,一头栽入涧底,似乎要吞饮涧水。“玉龙下山”又写出瀑布泻下时,随着山势的变化,蜿蜒曲折,摇曳生姿的状态。“晴雪飞滩”则写瀑布撞击嶙峋的山石,溅起朵朵飞沫,飞洒在滩头。
2.作者在描写瀑布时主要从哪些角度去写的?试分析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要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去写瀑布。前四句写远眺,作者从远处看瀑布倾流而下,壮伟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使他感到这一奇景是天运神功所造。后五句写近景,写作者走近瀑布以后的感觉。作者自远至近,已经靠近瀑布飞流的石壁,来到清溪汩流的滩头,因而他感到飞沫飘落在身上,如天降甘露,感到寒气逼人而觉得衣服太单薄了。同时,又看到阳光照耀下的几千年不停息地飞泻而下的瀑布,不禁引起了对永恒的大自然肃然起敬的赞叹。
[名句鉴赏]
1.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
【鉴赏】 把瀑布说成织女织就的白练,比喻极为奇特。“罢”和“闲”均为“织就”之意。写瀑布依托的对象是壁立千仞的石崖。高垂,写瀑布高居壁顶飞流直下。雪练,写瀑布的颜色像一匹雪白的飘绢。寒,写出由“雪”而生的冷感。仅仅“石壁”一句,已极其生动地描画出瀑布的全貌。
2.冰丝带雨悬霄汉。
【鉴赏】 承“高垂”二字,从不同的空间视角对瀑布进行描画:它犹如悬挂在高空的冰丝和雨阵。带着的水汽、丝丝的细雨从空中飘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悬崖的姿态。


[背景介绍]
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每个春天都会使文人墨客的诗情大发,留下了很多不朽的篇章。本文就是作者对春的描述。
[文脉梳理]

[文本深读]
1.如何理解“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句,词人的目光又从庭院里转移到晴空中,转移到旷野上,渲染了一个令人陶醉春意盎然的氛围。春树枝头,黄莺在悠扬地歌唱;晴空之中,燕子在悠闲地飞舞;旷野之间,潺潺流淌的小溪在小桥下淙淙作响,落英在微微的春风中静悄悄地飘落。
2.一首写景佳作需要调动人的多种感官,那么这首小令从哪些角度描绘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触觉、视觉、听觉等角度。触觉上的是“暖日和风”,视觉上的有“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听觉上有“啼莺舞燕”,“流水哗哗”。
3.此曲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三句是静景。“春山暖日和风”,作品开篇先从远处着笔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宏大而又温馨的背景。“阑干楼阁帘栊”和“杨柳秋千院中”两句是近写,词人从远处的“春山”转为写近处的“楼阁”与“院中”的景物,充满了诗情画意。后两句是动景,“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手法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喧”为声,“动”有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就是以响衬静,与“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王维的《鸟鸣涧》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两句,诗人用“时”来修饰“鸣”,写鸟鸣的时起时落,时有时无,使动与静和谐地融为一体——要注意的是同一场景之中才有此法。
设问方式:
1.诗的哪一句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使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名句鉴赏]
1.春山暖日和风。
【鉴赏】 在这一句里,词人着意突出了春天已经来到人间的特点,“山”是春意盎然的,“日”是暖意融融的,“风”是和煦温情的。读者仿佛置身于明媚的春光里,眼前春山润泽,春日融融,春风和煦,不自觉地就感觉到一种怡然与舒畅。
2.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鉴赏】 两句是近写,词人从写远处的“春山”转为写近处的“楼阁”与“院中”的景物。在这明媚的春光里的“阑干楼阁帘栊”也是与别个季节截然不同的,无不映照着“春山”的新绿,沐浴着“暖日”明媚,披拂着“和风”的温情。倘若你站在楼阁上,站在窗子前,凭栏而立欣赏春光,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儿呀!再细细地品味品味“杨柳秋千院中”一句,幽静雅致的小院儿,那小院儿里有傲然的白杨,有婀娜的垂柳,特别是那树下的秋千悠然地荡来荡去,仿佛有妙龄少女们的欢声笑语传将出来,充满了诗情画意。
课件32张PPT。第四单元 聆听元散曲23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三)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月梭  俊俏  疏浚  逡巡
B.霄汉  良宵  消息  硝烟
C.山涧  简明  杀手锏 间隔
D.阑干  波澜  请柬  谰言
B [A项,分别读作suō、jùn、jùn、qūn。B项,都读作xiāo。C项,分别读作jiàn、jiǎn、jiǎn、jiàn。D项,分别读作lán、lán、jiǎn、lán。]
2.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机织罢月梭闲,石璧高垂雪练寒
B.冰丝带雨悬霄汗,几千年晒未干
C.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
D.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雁,小桥流水飞红
C [A项,“石璧”应为“石壁”。B项,“霄汗”应为“霄汉”。D项,“舞雁”应为“舞燕”。]
3.对下列诗句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
A.石壁高垂雪练寒:“雪练”不仅气势雄壮,而且构造奇特。原来它粗看是一匹整幅,细细望去,却可以拆成一缕缕带雨的冰丝。这就自然而然使人慑服于这条“雪练”的气势,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B.几千年晒未干:堪称奇句。说它奇,一来是因为未经人道,有谁想过瀑布的冰丝还需要“晒”,而事实上确是晒不干的呢!二来是这一句由空间的壮观度入时间的壮观,所谓“思接千载”,从而更增重了瀑布的雄伟感。
C.春山暖日和风:这一句先从远处着笔呈现了一个宏大而又温馨的背景,也就是说,作者描绘了一幅和煦、温暖、辽阔的春光背景画面。
D.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词人的目光从晴空中转移到庭院里,转移到旷野上,渲染了一个令人陶醉的氛围。作品的意境显得和谐,显得意趣盎然。
D [“从晴空中转移到庭院里”错误,应该是“从庭院里转移到晴空中”。]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白朴的《【越调·天净沙】春》中的“小桥流水飞红”与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都是以景写情,表现了类似的情感。
B.白朴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其作品有杂剧《墙头马上》《梧桐雨》,散曲多首,语言质朴,风格清丽。
C.乔吉,元代著名散曲家,与张可久合称“张乔”。其作品多吟咏山水,写法上重视技巧,讲究词藻音律,风格典雅清丽,为元散曲婉约派代表。
D.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产生的新诗体,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分为套数和小令。它的艺术风格为雅俗共赏,文而不文,俗而不俗。
A [表现的情感不同,白朴的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马致远的抒发了“断肠人在天涯”的伤感。]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229年的历史。此书的作者班固和《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并称“班马”。
B.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帝王将相、士大夫与平民百姓对“死”都有严格的称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D.《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
A [《汉书》的作者班固和《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并称“班马”。]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倡议,中国未来数十年的改革开放将围绕这一构想为布局展开。
B.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衡,将导致数千万的男性尤其是农村地区男性面临娶妻难,从而形成大量的失婚群体,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C.“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其含义不仅仅是让制造业由“中国制造”走向“精品创造”,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它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让国人重温中华的传统。
D.有心理学家认为,喜欢自拍是一种疾病,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源于过度关注自我而鲜少关注他人的病态心理。
D [A项,“围绕这一战略为布局展开”句式杂糅,改为“以……为布局”或是“围绕……的布局”。B项,“导致”后面缺失宾语中心语“的问题”。C项,语序不当,“不仅仅……更……”表递进关系,所带两个分句应对调。]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道德修养不是万能的,①______,很可能跌跟斗甚至堕入深渊。《论语》说,“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一部《论语》,其实就是道德人伦的行为指南。因此,②______,同构建严格规范的法律体系一样,③______,须臾不可离开、偏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本题,不仅要注意关联词的搭配,还要注意前后内容的连贯,根据后文“很可能跌跟斗甚至堕入深渊”的提示,①可以填“但一个人没有道德底线的反省精神”。②根据“道德人伦的行为指南”的提示,可以围绕“道德修养”来填。③可以填“都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内在要求”
[答案] ①但一个人没有道德底线的反省精神 ②大力倡导文明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 ③都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内在要求
8.下面是某校运动队选拔运动员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次运动队队员选拔分为个人自荐和班级推荐两种方式,个人自荐的同学须提供市级及以上运动会成绩证明、三甲医院体检报告、家长同意书材料。班级推荐的同学须写明推荐理由并附有本人申请书。
二、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9~10题。
[双调]蟾宫曲·自乐
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注】 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的水流。
9.下列对本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隐逸的生活为乐,这支曲子就是写他感受到的隐居生活的乐趣。
B.作者生活简朴,用山竹做粳米饭,用山水煮山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都可食用。
C.作者住在山上,吃在山林,欣赏的是山中的风光,事事离不开“山”。伟岸的山、崇高的山使得他乐在其中,也表明了作者的志向远大。
D.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强调了“山”在作者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
C [C项,“志向远大”分析不当,应为“志向高洁”。]
10.“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起因和表达效果,需要把握诗句的基本意思,然后结合诗歌的主旨回答。“扫山云惊散林鸦”通过写因云朵掠过山林而受惊四散的林鸦,反衬了山林的寂静,属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写月亮刚出来,惊动了山林中的小鸟,也是以动衬静。
[答案] (1)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2)反衬出山间的幽静。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1~12题。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 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①。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 ①白蘋、红蓼:水边生的草本植物。
11.下列对本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曲子通过一个理想的渔民形象,通过对他的自由自在的垂钓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心过淡泊宁静的生活的情怀。
B.作画的颜料是精心选择的,所画的景物是精心选择的。选取“黄”“白”“绿”“红”四种颜料渲染他精心选择的那四种景物,主要是为了获得色彩明艳的效果。
C.让“黄芦”“白蘋”“绿柳”“红蓼”摇曳于岸边、渡口、堤上、滩头,这不仅活画出“渔夫”活动的场所,同时也可以想象出“渔夫”在那些场所里怎样活动,以及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活动。
D.结尾点题,点出前面写的并非退隐的文人,而是“傲杀人间万户侯”的“不识字烟波钓叟”。
B [B项,不仅获得了色彩明艳的效果,而且展现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
12.对曲中塑造的渔夫形象,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渔夫是一个垂钓于秋江,以鸥鹭为友,不识字却能笑傲王侯的形象;他是作者忘掉心机、鄙弃功名的高尚德操、理想人格的化身。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14题。
[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
薛昂夫
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几日喜春晴,几日愁春雨。六曲小屏山,题遍伤春句。春若有情应解语,问着无凭据。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13.对这首元曲词句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指”突出时间过得快,“弹指”则突出时间过得慢。
B.“六曲小屏山”指六扇可折叠的画有小幅山水的屏风。
C.“春若有情应解语”是说春天若真有情应了解我的心曲。
D.“问着无凭据”说春天对我的发问没有反应,沉默不语。
A [A项“屈指”指时间过得慢,“弹指”指时间过得快。]
14.全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全曲慨叹春光流逝,流露出惜春、惜时的感情。他想挽留春天却又无可奈何;运用拟人,想象蛛丝也要留住美好时光;由春及人,表达了无限的怅惘、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