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教案+练习)第4单元 24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教案+练习)第4单元 24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15 23:19:05

文档简介

24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
[知识梳理]
1.字音识记
(1)庙宇(  ) (2)载青史(  ) (3)旌节(  )
(4)銮舆(  ) (5)恁忒(  ) (6)运蹇(  )
(7)闵骞(  )
[答案] (1)yǔ  (2)zǎi  (3)jīnɡ  (4)luán  (5)nèn
(6)jiǎn  (7)qiān
2.词语释义
(1)披文握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中兴庙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越聪明越运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指岳飞兼有文武之才。披文,披阅文章。握武,掌握武略 (2)宗庙社稷,代指国家 (3)朝廷使臣所持的有生杀大权的符节,此代指军队 (4)运气不好
3.名句背诵
(1)披文握武,________,________。
(2)钱塘路,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4)________,________,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
[答案] (1)建中兴庙宇 载青史图书 (2)愁风怨雨 长是洒西湖 (3)不读书有权 不识字有钱 (4)志高如鲁连 德过如闵骞
[作者名片]
布衣之士——周德清
周德清,字挺斋,生卒年不详,高安(今属江西)人。一生未仕。他是元代卓越的音韵学家兼戏曲作家,除著《中原音韵》影响颇大之外,散曲今存小令31首,套数3首,内容主要为抒写怀抱,兼及闺情,稍涉游戏。“周德清是元后期曲坛极注意形式美的曲家之一,而其一切‘形式’——造境、形容、对仗、炼字,都未离开‘文而不文’的大原则上。这是周德清散曲文学风格最主要特征所在,也是元代散曲‘雅化’一流的共同特色。”

看岳王传
[背景介绍]
元代是一个重吏轻儒的社会,知识分子远离政权,官吏素质低下,胸无点墨。这不仅造成了官场风气的腐败,贪婪无忌,不知羞耻为何物;而且造成法制粗疏、吏治黑暗。这是一个是非不分、贤愚颠倒的社会。这首小令是作者读《岳飞传》有感而发的作品,是对这不合理社会的揭露和控诉。
[文脉梳理]

[文本深读]
1.本曲从哪些方面写岳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岳飞
素养
披文握武
功业
建中兴庙宇
地位
载青史图书
命运
权臣妒,落奸谋
结局
身死国灭,千古遗恨
2.如何理解“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一句中的作者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方面写“人民”的愿望,一方面写最高统治者的悲凉结局。从大处着眼,从正反两种人物和两种后果着笔对历史英雄人物进行歌颂,是此句成功之处。
3.本文在抒情手法上采用叙议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半段重在述事,后半段重在议论,两相结合,相得益彰,使“看岳王传”的感慨显得既真实凝重,又诗意浓浓。尤其是结尾三句,景中含情,余韵无穷。
[名句鉴赏]
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
【鉴赏】 开头三句对岳飞做概括性的评价、介绍。“披文握武”,称赞岳飞文武双全;“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指岳飞有再建宋王朝宗庙社稷之功,为宋朝中兴强大建立显赫功勋,事迹载入史册,永垂不朽。这三句,从素养、功业、地位总论岳飞。

志 感
[背景介绍]
元朝社会黑暗腐朽,阶级矛盾尖锐,人民疾苦深重,重吏轻儒,是非不分、贤愚颠倒。元朝大部分时间停止科举考试制度,大批读书人仕进无门,沉沦下位而满怀激愤。于是出现了很多讥时咏史的作品。
[文脉梳理]
《【中吕·朝天子】志感》讽刺时世
[文本深读]
1.这首元曲主要反映了哪些黑暗的社会现象?主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反映了贤愚不分、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的是非颠倒的社会现象,谴责了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时代,控诉了摧残民族文化价值的变态社会,体现了作者的愤怒与无畏。
2.请结合作品,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了对比,将不读书识字不晓事的人与聪明志高德高守本分的人对比,揭露了当道者的愚昧无知。(2)运用借代的手法,用老天代统治者。
3.如何理解作者的怨刺和愤世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抨击了元代社会道德沦丧的现实,对丑恶现象抱有无比轻蔑,莫大嘲弄。作者的态度不是遁世,而是愤世;作者仍是希望恢复被践踏的文化传统。
[名句鉴赏]
1.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鉴赏】 旨在揭露当时一反常态的怪现象。现象是:当官掌权的是不读书的人,手里有钱的是不识字的人,受夸奖荐举的是不通事理的人。总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的人生理想全被毁灭了。
2.志高如鲁连,德过如闵骞,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
【鉴赏】 以实例证明“越聪明越运蹇”的结论。结论是:有的人节操高洁像鲁仲连,有的人品德可敬超过闵子骞,可是循规蹈矩,不走歪门邪道,结果不但不受人尊敬,反而被人轻视,看成是无出息的下贱人。
课件24张PPT。第四单元 聆听元散曲24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四)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銮舆(yú)  夸荐(jiàn)  嬉笑(xī)
B.奸谋(móu) 挫折(cuò) 运蹇(jiǎn)
C.嫉妒(dù) 恁忒(mín) 旌节(jīng)
D.落枕(lào) 德过(dé) 忌讳(huì)
C [C项,“恁”读nè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 士夫:指人民
B.老天只恁忒心偏 只恁:只怨
C.折挫英雄 折挫:磨折、挫折
D.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 銮舆:天子的车驾,代指天子
B [B项,只恁:如此,这样。]
3.下列对《看岳王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曲前半部分以叙事为主,后半部分转入抒情,两部分既层次分明,又一气呵成。
B.本曲用词有强烈的感彩。“却”字陡转,“妒”“奸”二词的使用,可见作者爱憎分明。
C.深入对比中刻画了英雄形象,写出了百姓的苦难,也揭示了南宋王朝灭亡的原因。
D.作者以西湖上风雨不断作结,朦胧而伤感,愁怨之情显得深广绵长。
C [曲词中只是说出百姓对英雄的凭吊,未写百姓的苦难。]
4.下列语句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
B.折挫英雄,消磨良善。
C.志高如鲁连,德过如闵骞。
D.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D [D项,是排比,其他三项为对偶。]
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嫌”就是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如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
B.擢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但是唐宋时的“进士”有别于明清时的“进士”。
C.礼部是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宜。
D.“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D [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6.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为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养成文明排队、有序乘车、遵守公共交通的习惯,现长期面向社会招募站台引导志愿者。
B.国际民航组织处提议设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以便民航客机及时回避并了解在飞越交战地区时可能遇到的危险。
C.在这部农村题材的小说中,温馨的乡村人际关系难见踪影,传统的乡村文化几乎毁坏殆尽,令人不禁感慨系之。
D.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
D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成分残缺,应为“遵守公共交通规则”。B项,语序不当,应为“了解并回避”。C项,语义重复,应去掉“几乎”。]
7.下面话语情境存在五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情境一 某杂志上有一条请柬:“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
情境二 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三 记者连载报道:“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情境四 电台新闻广播稿:5日以来的多场豪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5)________
[答案] (1)“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2)“笑纳”改为“收下”。(3)“光顾”改为“游览”。(4)“豪雨”改为“暴雨”。(5)“可望”改为“有望”。(广播不能出现谐音)
8.下面是厦门市和佳木斯市春节期间的天气情况,请据此写一段温馨的解说词,简要介绍天气情况(不得出现数字),给市民出行提供一些建议。要求用语亲切自然,不超过100字。
城市
天气状况
温度
风向风力
空气状况
厦门
晴转多云有阵雨
18-26度
南风2-3级

佳木斯
中到大雪
-15--7度
北风7-8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春节期间,厦门以晴天为主,温度宜人,空气清新,习习南风将伴你走亲访友。但是,偶尔会有阵雨,请备好雨具。佳木斯瑞雪飘飘,银装素裹,但北风凛冽,气温较低,空气质量不尽如人意,请提前做好保暖工作。(①表述要“温馨”,表格中各项都要涉及。②根据天气特点对市民出行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注意空气质量、注意防雨防寒等)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城市里有或大或小的绿地,绿地多了,①______。但我们时常能看到一副“板寸”样子的草地,吸尘能力明显下降,因而频繁地剪草是不环保的做法。草高达50厘米,可修剪一次,科学研究发现,草长得高不光草叶能大量吸纳空气中的污染物,②______,下雨后就能把更多的雨水送到地下,③______,二来缓解城市内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可以提升地表的吸尘能力 ②草根还会大量吸收地表的雨水 ③一来解决空气净化问题
二、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0~11题。
[双调]蟾宫曲·旅况
阿鲁威
理征衣鞍马匆匆。又在关山,鹧鸪声中。三叠《阳关》,一杯鲁酒,逆旅新丰。看五陵无树起风,笑长安却误英雄。云树蒙蒙,春水东流,有似愁浓。
10.下列对本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将远行出发前整理征衣鞍马的准备工作,用“匆匆”加以渲染,表现出一种萍踪无定、惯历风霜的沉郁和悲壮。
B.“又在关山”中的“又”字是句眼,自伤、自叹、自嘲、自解,都在这一个字中。
C.“逆旅新丰”运用马周客乡受辱的典故,抒发了自己落魄风尘、怀才不遇的感慨。
D.“笑长安却误英雄”一句中的“笑”字既包含着书剑飘零的凄楚、功业无成的自嘲和无奈,也表现了蔑视功名利禄的旷达和乐观。
A [A项,“用‘匆匆’加以渲染”分析不当,应是以“匆匆”二字一笔带过。]
11.请从写法和艺术效果上赏析“云树蒙蒙,春水东流,有似愁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云树蒙蒙,春水东流,有似愁浓”三句,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用有形之物描绘无形之情,借浩荡的江水、苍茫的云树,表达了作者浓重的愁情。
【诗意】 整理齐行装骑乘,匆匆跨上了征程。又亲历了关山的风尘,又听到了鹧鸪“行不得也”的啼声。送别的歌曲已经唱罢,一杯薄薄的水酒壮行,寄居在新丰客舍,不见知遇之人。看五陵荒芜,再无坟树惹起秋风,帝王的霸业也那样无凭。笑长安的事业功名,把多少英雄误尽。远方的云树蒙蒙一片,难辨难分,那滚滚东流的春水啊,就像我心中浓重的愁情。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13题。
[中吕]普天乐
滕 宾
淡烟迷,遥山翠,秋天雁唳,夜月猿啼。小径幽,茅檐僻,秋色南山独相对,傲西风菊绽东篱。疏林鸟栖,残霞散绮①,归去来兮。
【注】 ①绮:锦缎。
12.下列对本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淡霭迷蒙,远山青翠。秋光中独自与南山相对,西风中傲然挺立的菊花绽放在东篱。疏林中鸟儿栖息,残余的晚霞像锦缎一样鲜亮美丽。这是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来写景。
B.通过对淡烟、翠山、幽径、僻檐、疏林、残霞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乡村秋暮的清幽、美丽。
C.南山孤独相对,秋菊傲立西风,赋予南山、秋菊以人的感情,传达出作者的人格追求及对隐居环境的喜爱。
D.“秋色南山独相对,傲西风菊绽东篱”化用陶渊明《饮酒》诗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出秋光的寥廓、美丽。“残霞散绮”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中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描绘出天边晚霞的美丽、鲜亮。
A [A项,无“听觉”。]
13.这首散曲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原曲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强烈愿望。(2)通过描绘“秋色南山独相对,傲西风菊绽东篱”的图景,化用陶渊明写归隐生活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用典),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3)通过末句“归去来兮”直抒胸臆,引用陶渊明表明归隐愿望的名篇《归去来兮辞》中的“归去来兮”之语,表达了归隐的愿望。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4~15题。
[双调·水仙子]
讥 时
张鸣善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 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 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 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14.试分析这支曲子意象选择和描绘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择形似而实非的意象,用漫画式的手法加以丑化、变形,讽刺元代社会高官显位以假充真、腐朽虚伪的现实。
15.试分析这支曲子语言和结构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语言:鼎足对(兼用对偶与排比)的运用,容易收到连珠炮似的效果,适宜于嬉笑怒骂的内容;结构:由放而收,由收而放,呈对称形式,读起来节奏感极强,兼有错综与整饬之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