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 表内乘法(一)第1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 表内乘法(一)第1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16 07:4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1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
课时目标导航
?
教材第1~6页的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一。?
?
1.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及乘法的各个元素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3.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4.培养观察比较的能力。?
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难点: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情境图。?
教师:大家看看这个教学楼有多少个窗户??
学生1:一共有27扇窗户。?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我是一扇一扇数的。?
学生2:我是一层一层数的。每层有9扇,一共3层,9+9+9=27(扇)。(按学生数的公式闪动画面)?
教师:同学们能列个数学算式吗??
学生:能。?
教师:观察以上算式,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1:都是加法。?
学生2:每个算式的加数都相同。?
教师: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学生:相同的加数是9,有3个9。?
教师: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
学生:是3个9相加。?
二、探索新知?
(一)快乐起航?
教师:某校二年级2个同学坐一张桌子,一共坐了50张桌子,你知道该校二年级有多少个同学吗?你会列式吗?试试看。?
教师:列完了吗??
学生:没有。?
教师: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1:太长了。?
学生2:太麻烦了。?
学生3: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教师:像这样的算式,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想学吗??
(二)愉快探索?
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
教师:一共植了多少棵树??
学生1:一共植了32棵。?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我是一棵一棵数的。?
学生2:我是横着看的,每排有8棵,一共有4排,也就是4个8,所以列成算式是8+8+8+8=32(棵)。?
学生3:我是竖着看的,每列有4棵,一共有8列,也就是8个4,4+4+4+4+4+4+4+4=32(棵)。?
教师:4个8相加,如果用乘法计算,可以用8×4表示,也可以用4×8表示。?
教师介绍读法。8×4读作:8乘4;4×8读作:4乘8。?
教师:想一想,8×4等于多少??
学生1:8乘4等于32。?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8+8+8+8和8×4都表示4个8,所以都应等于32。?
教师:你真聪明!4×8等于多少??
学生2:4×8等于32。?
教师:看到这两个乘法算式,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1:用乘法真简便!?
学生2:用加法算要用“+”,用乘法算要用“×”。?
教师:“×”叫乘号,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也可以叫“乘数”,乘得的结果叫做“积”。同桌相互说一说8×4=32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4+4+4+4+4+4+4+4=32用乘法应怎样表示??
学生1:用4×8表示。?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1:4+4+4+4+4+4+4+4=32表示8个4相加,所以可以写成4×8。
学生2:8个4相加,除了用加法和4×8表示,还可以用8×4表示。
?
2.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2?
教师提出要求:每次摆3盆花,照这样摆6次。?
学生动手操作小圆片,让一名学生到展台上摆。?
教师:你一共摆了几个小圆片??
学生1:3+3+3+3+3+3=18(个),我一共摆了18个。?
学生2:3×6=18(个)。?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2:每次摆3个,摆了6次,也就是6个3,所以可以写成3×6=18。?
学生3:6个3相加,我写成6×3=18。?
教师:你知道6、3、18这三个分别在乘法算式中叫什么吗?下面请看一看教材第3页上方内容,同学们自学。
?
3.引导发现?
教师: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
学生1:我发现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
学生2:必须是相同加数的加法才能用乘法计算。?
……
?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上课堂活动的第1题:让学生看算式,并读一读,掌握读法。第2题:同桌合做,一人摆小棒,一人说算式,然后交换角色活动。第3题:同桌协作,一人摆小圆片,一人说算式。
2.学生将校园图(课件出示)中的几个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3. 100个2相加是多少?怎样写比较简便?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
教学本课时,努力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始终处于观察比较、独立思考、讨论交流之中。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进一步理解,不是靠记忆和模仿实现的,而是在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实现的。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及思维碰撞,在交流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但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参与的范围不够广,个别学生游离于教学活动之 外,组织教学时应对全体学生进行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