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22课 寓言四则
1.了解寓言及有关《伊索寓言》的文学常识。
2.学习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通过分析寓言故事的情节,领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3.了解寓言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的人格及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学习目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教学过程 寓 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中常常运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知识链接【文题解读】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古希腊神话里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是众神之首宙斯的儿子。雕像者,雕像的人。题目点明了寓言中对话的双方,使人对故事的主人公一目了然。
《蚊子和狮子》 题目交代了文中所写的两种动物,以此为题,对比悬殊,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穿井得一人》 题目的意思是“开凿一口水井后,相当于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用再派人去提水”。文章以此为题,概括了故事的中心事件。
《杞人忧天》“杞人忧天”的意思是“有个杞国人担忧天会崩塌坠落”,点明文章的中心事件,简洁明了。自主预习【走近作者】
伊索 (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秦相,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他与其门客共同编写了《吕氏春秋》一书。
列子,名御寇,郑国人,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主张清静无为。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等八篇,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
1.重难字词
爱慕(mù) 雕像(diāo) 庇护(bì) 凯歌(kǎi)
溉汲(jí) 杞人忧天(qǐ) 躇步(chú)
2.重点词语
①庇护:袒护;保护。
②爱慕虚荣:贪图表面上的光彩,而不注重实际。
③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④凯歌:打了胜仗所唱的歌。自主预习3.古今异义
①国人道之(古义: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今义:指本国家的人)
②身亡所寄(古义:无,没有;今义:灭亡)
③因往晓之(古义:告知,开导;今义:使人知道)
④若屈伸呼吸(古义:你;今义:如果)
⑤亦不能有所中伤(古义:伤害;今义: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⑥奈地坏何(古义:塌陷;今义:与“好”相对)
4.特殊句式
判断句
地,积块耳(“耳”表判断)
省略句
①常一人居外[省略介词,正常语序为“常一人居(于)外”]
②告人曰[省略主语,正常语序为“(丁氏)告人曰”]
倒装句
①问之于丁氏(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丁氏问之”)
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非于井中得一人也”)
③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亦之有光耀者积气中”)
④奈地坏何(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地坏奈何”)
固定句式
奈何忧崩坠乎(“奈何”翻译为“为何,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第1段中写“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其原因是什么? 赫耳墨斯首先问宙斯雕像的价钱,大有和最高的神一比高下之意,足见其狂妄自大;当知道价格不高时,心里非常满意,因而又笑问赫拉雕像的价钱,这一笑把他骄傲、沾沾自喜的心理暴露无遗,为后文他满怀信心地询问自己雕像的价钱做铺垫,起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内容探究蚊子和狮子1.本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故事的,使用什么描写手 法来塑造蚊子的形象的?
本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故事的;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的勇敢机智、敢于藐视强大的敌人;用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蚊子得胜后嚣张的形象。
2.读了《蚊子和狮子》这篇寓言后,蚊子战胜狮子,却败给了蜘蛛,给你怎样的启示?
①要战胜对方必须知己知彼,要善于以己之长攻敌之短;②面对强手和困难,应毫不退缩、勇往直前;③即使取得大的胜利也不能骄傲,要始终谨慎行事,不可得意忘形。穿井得一人1.结合《穿井得一人》全文内容,分析文中的宋君形象。
宋君听到传言,并没有轻信,而是详查事情的真相,可见他是一个不轻信人言、做事谨慎的人。
2. 你认为《穿井得一人》一文中以讹传讹的根源在哪儿?
首先应该归因于第一个传言者,他曲解了丁氏话的本意;其次在于后面的所有传言者,他们不辨事情的真相,盲目传言,最终以讹传讹。杞人忧天
1.联系《杞人忧天》全文,说说“晓之者”是如何开导杞人的。
面对杞人毫无理由的担忧,“晓之者”联系杞人的生活,如“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来劝说杞人,不但如此,他还采用假设的方法,退一万步讲,“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让杞人放宽心,不必忧虑。另外,反问句式的运用,也让开导显得委婉含蓄,拉近了与被开导者的距离,增强了开导者的说服力。
2.如何理解“杞人”和“晓之者”的“大喜”?
“杞人”和“晓之者”的“大喜”含义不同。“杞人大喜”,喜的是再也不用担心天地崩坠,“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喜的是终于让杞人放下包袱,为开导成功而喜。
板书设计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通过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在雕像店自取其辱的故事,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蚊子和狮子》 通过蚊子战胜强大的狮子却被蜘蛛消灭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得意忘形反被弱者战胜的人。《穿井得一人》 通过一个笑话告诫人们对于道听途说,一定要详查,弄懂其真相,不要轻信、轻传,否则便会走入误区,以讹传讹。《杞人忧天》 通过写杞人担心天地崩坠而另外一个人对他进行开导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为没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忧。主旨梳理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语言简洁,主题突出。 全文用白描的手法,以叙述为主,间或缀以描写。如赫耳墨斯听到雕像者说宙斯像只值一个银元后,作者插入“笑”的细节描写;在赫耳墨斯看到自己的雕像后,又写了他的心理活动,使这个自命不凡的天神,神情毕肖。描叙结合,增强了寓言的形象性和文学性。2.运用反衬,构思精巧。 全文仅一百五六十字,除雕像者的最后一句答话外,大部分文字都着墨于赫耳墨斯的自命不凡,最后用雕像者的“假如你买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的答话,轻轻一笔,如烘云托月,点出了自命不凡的实际价值,而作者讽喻之意亦暗寓其中。全文错落有致,构思精巧。特色品鉴 蚊子和狮子1.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寓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性格,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清新、形象、贴切。如把蚊子的叫声比喻为“吹喇叭”“唱凯歌”,以状其得意忘形之态,十分新颖,妥帖。2.巧用对比,寓意深远。 文中写蚊子战胜了强大的狮子,却被小小的蜘蛛逮住并消灭,通过对比,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与所短。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相反,强者或胜利者,如果骄傲自满,失去清醒的头脑,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 穿井得一人1.叙事简练。 文章通篇只有110个字,却有原因,有经过,有结果,叙事简洁,层次清晰。特别是中间“国人道之”四字,可让读者想象出整个都城都是好事者以讹传讹的景象,可见叙事简洁。2.运用对话。 文章运用对话展开情节,开篇由丁氏告人“吾穿井得一人”引出话题,接着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再有国人道之,最后以丁氏出面澄清事实“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收束。运用对话描写,便于展现不同人的心态,更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表现力。 杞人忧天 1.详略得当。 文章不足二百字,但详略得当,略写杞人忧天的忧,详写“晓之者”的开导,让读者了解不必忧的原因,从而突出了杞人庸人自扰,毫无根据瞎担心的可悲,增强讽刺效果。2.三问三答。 全文采用三问三答结构全篇,都是先写杞人之忧,后写“晓之者”有针对性的开导,这样一问一答的构思,既便于读者了解事件的全过程,又使文章有层次感,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1.试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1)赫耳墨斯的性格:从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可以看出他爱慕虚荣;他以为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赫拉的雕像也一定不值多少钱,表现出他自以为是的性格;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表现了他自命不凡的性格。 (2)蚊子的性格:蚊子向狮子挑战并取得胜利,表明了它能知己知彼、扬长避短;蚊子战胜狮子后的行为,表现出它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的性格特点;蚊子将要被蜘蛛吃掉时,叹息说的话,表现出它到死才明白自己的缺点。 2.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位“晓之者”的解释? 文中那位“晓之者”对天、地、日、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和耐心劝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重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