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第 9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
目标
1.通过多种学习形式,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的算法和算理。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3.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最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教学
重难
点
1.掌握规律,正确地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2.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60×3= 600×3= 6000×3=
14×2= 140×2= 1400×2=
2.提问:观察每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怎样算比较简便?
发现: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0。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写几个0。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组口算练习,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交流探索,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得出结论,让学生提前感知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算理。
3.竖式计算。 458×6= 703×5=
学生先独立练习,请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完成后分析讲评。分析时请学生说说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哪些地方容易出错,需要特别注意。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6。(出示主题图)
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根据学生的分析回答,列出算式:280×3=)
2.这道题怎样笔算,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生独立试做,师巡视。
3.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的算法,说出算理。
第一种算法: 第二种算法:
2 8 0 2 8 0
× 3 × 3
8 4 0 8 4 0
4.两种算法得数一样,你喜欢哪一种算法?
如果用第二种算法,笔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列竖式时要怎样对齐?
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
(2)怎样相乘?(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3)乘完后怎样写0?(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师: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5.设疑:如果把题目改成2800×3,你会简便计算吗?集体分析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6.小结: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要注意什么?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时,所列竖式的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后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设计意图】
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地进行口算、笔算的尝试,给足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简便算法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三、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2.完成练习十四第6、7题。
(1)第6题。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后分析讲评,结合错题请学生说说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第7题。分析时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要用乘法解答。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