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经过时间的计算 第 3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
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与时刻观念。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
重难
点
1.会区分时刻和经过的时间,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想一想,填一填。
(1)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 )。
(2)秒针走一圈是( ),正好是( )分。
(3)1时=( )分 1分=( )秒
2.比比谁的眼睛亮,再进行判断。
(1)秒针从8走到9,经过5时。
(2)在钟面上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个小格。
(3)小明1秒钟能数1个数,他数10个数需要1分钟。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时=60分,1分=60秒的时间进率关系,同时引入这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
出示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并说说要求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哪些条件信息来解决?
2.引导理解题意,区分时刻和经过的时间:
(1)小明是什么时候离家?什么时候到校的?
小明离家的时间、到校的时间叫“时刻”,从离家到来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叫“经过的时间”。
(2)举例说明,什么是时刻?什么是经过时间?
(3)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
3.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4.尝试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1)分针从数字6走到数字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2)45-30=15 是15分钟。
5.小结:求经过的时间可以在钟表上数,也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开始的时刻。
即: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
6.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在家起床以及吃早餐的时刻。让同学算一算用了多长时间。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归纳出适合自己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时间的进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
2.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8题。
两种方法:
(1)先让学生填钟表上的时间,再计算经过的时间。
(2)先通过钟面把经过的时间数出来,再填钟表上的时间。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讲评订正。
3. 解决问题。
体育课上跑400米,小强用了1分48秒,小力用了1分54秒。小力比小强多用了多少秒?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解答关于时间的题目要注意什么问题?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