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16 07:5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第 3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周长的意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总结概括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精神。
教学
重难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什么叫周长?
2.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特征?
【设计意图】
回顾复习周长的实际意义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为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谁来指指这个图形的周长。怎样就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先量再算)


2.现在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板书)如何计算这个图形的周长呢?小组讨论一下,并记录下你们小组的算法。
3.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算法(想法)。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预设一:6+4+6+4=20(厘米),把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那就是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
预设二:6×2+4×2=20(厘米),先算了两个长,再算两个宽,也就是一组对边一组对边的求,然后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师:这样算的根据是什么?也就是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
预设三:我是用(6+4)×2=20(厘米),先算长+宽的和,也就是长方形的一组邻边。因为有两组相等的邻边,所以再乘2。师板书:(长+宽)×2。
4.师:要想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什么数据?(边长)量出了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你会算它的周长吗?怎么算?
5.汇报算法。
预设一:5+5+5+5=20(厘米),把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就是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预设二:(5+5)×2=20(厘米)把正方形的四条边分成两组。
预设三:5×4=20(厘米)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可以用边长×4得到正方形的周长。两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6.小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7.你现在知道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求正方形的周长又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吗?在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最简便?
【设计意图】
在探索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概括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以便在解决问题中灵活运用,体会数学的抽象和简洁。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85页做一做。
让学生应用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
先引导学生思考计算长、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的数据,再测量并计算出结果。
3.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周长求出边长,再解决。
四、拓展练习
1.完成练习十九第10题。
先引导学生通过描一描、指一指每个图形的边界,借助操作,强化认识,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2.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单位:米)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思考: